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 ,设置了公司治理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并建立公司治理指数评价模型。在对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检验的基础上 ,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质量的关键因素 ,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将使公司在未来具有较高的财务安全性、有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 ,投资者愿意为治理状况好的公司支付溢价;控股股东的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董事会治理状况尚有待改善 ,董事会参与战略决策的功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监事会治理水平对公司治理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我国经理层治理的总体水平较低 ,激励约束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公司治理水平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溢价研究可以揭示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互动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化和丰富公司治理理论,为上市公司优化公司治理指明方向和重点,而且有助于投资者全面评估企业价值.而对公司治理的客观评价是公司治理溢价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评选结果为参照样本,给出了检验公司治理评价指标有效性的科学方法,进而验证了以DEA方法构建的公司治理效率值指标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公司治理溢价进行研究,解决了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2007年中国沪市578家A股公司为样本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公司治理溢价,公司治理效率值每增加0.1,流通盘市场附加值就会有37.2%的溢价.  相似文献   

3.
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在计量其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通径模型找出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形成路径,然后计算年报披露后不同时间窗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投资者对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市场反应,揭示投资者市场反应机制对内部资本市场行为的治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权益报酬率是决定其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最主要因素;权益报酬率与内部资本市场价值之间呈反向关系,内部资本市场价值主要存在于低权益报酬率企业,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资本市场价值主要源于缓解外部融资约束而引起的溢价,而不是由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由于投资者对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反应不充分,内部资本市场缺乏投资者反应机制的治理,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为弥补资金漏洞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被寄予厚望,但是对基金能否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则鲜有研究。本文首次按照基金监督对象的不同,将基金的监督作用分为"监督高管"和"监督大股东",从基金公司的治理状况出发检验在上市公司高管非自愿性变更决策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途径。实证结果表明,在基金公司治理状况比较差的条件下,基金会与上市公司高管"合谋";而当基金公司治理状况比较好的条件下,基金公司在上市公司高管非自愿性变更决策中能够发挥"监督大股东"的治理作用;没有发现基金公司"监督高管"的证据。"监督大股东"假说的提出,既丰富了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也是首次从企业微观决策层面发现基金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发挥积极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噪声交易者与IPO溢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数学模型分析IPO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者(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对新股首日交易价格的影响.模型表明,持过度乐观预期的狂热投资者愿意为IPO支付较高的价格,来自狂热投资者的需求使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格高于发行价格;正向反馈交易者观察到上市首日交易价格的上涨,会在随后积极加入市场,理性投机者预期到正向反馈交易者的存在,会在上市首日加大对新股的需求,使首日交易价格进一步上涨.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的同时存在使IPO上市首日价格偏离了内在价值,产生了IPO溢价.IPO溢价与投资者狂热程度和正向反馈交易风险成正比,而IPO长期表现则与投资者狂热程度和正向反馈交易风险成反比.噪声交易者的存在能较好地解释IPO首日超额收益和长期表现欠佳现象的并存,也能较好地解释中国IPO首日超额收益在不同时期内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锋 《管理科学》2007,20(6):2-10
以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与多元化经营和价值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董事会特别是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以及独立董事比例是影响公司多元化经营决策的重要内部治理机制变量,外部治理机制对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决策没有显著影响;多元化经营会导致价值溢价,但这种溢价不显著;内部治理机制中的资产负债率、外部治理机制中的审计意见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是影响多元化经营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第一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身份、审计意见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会显著影响专业化经营公司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7.
机构持股与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薪酬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是国内学术界目前研究涉及较少的领域。但随着实践发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薪酬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薪酬机制关系的角度,仅有微弱的证据可以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并影响上市公司的薪酬水平。  相似文献   

8.
治理水平改善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沿着LLSV模型的研究思路、并在对其进行扩展的基础上,建立恰当的博弈论模型分析证券法的立法导向和投资者诉讼对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改善的影响,并利用75个国家(地区)的相关数据样本对理论模型的主要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法导向上应确立以投资者诉讼权利保障为核心的理念,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董事责任对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没有显著作用;对于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改善而言,法院审判活动的公正性至关重要,诉讼案件持续期限尽管有正向影响,但不具备统计上的显著性,而投资者支付的直接诉讼成本则对上市公司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评价与治理指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跃军 《管理科学》2005,18(4):14-21
利益相关者的相关问题已成为现行公司治理框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设置公司员工参与程度、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公司监督管理部门的关系、公司诉讼与仲裁事项等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指标,考察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状况,并得出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较低、治理机制较为薄弱、治理机制在不同上市公司之间差异较大.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较好的上市公司只是少数,多数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特别是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建议在公司治理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鼓励利益相关者适当而有效的参与公司治理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价值,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2007年发布的自查报告进行整理,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投资者关系实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的实施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有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公司绩效有着积极的意义;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实践活动中,双向互动的沟通对于投资者关系管理实践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郝臣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331-334
根据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在借鉴国内外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由29个定性与定量评价指标组成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评价,治理指数平均值为57.737,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49.91和65.40.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存在治理溢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对于提高公司绩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支付股利?美国学者Baker和Wurgler从行为公司财务角度出发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该理论放宽了MM股利无关论中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假设,认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则现金股利政策应该由企业特征决定;如果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则理性的管理层会为了提高股价,迎合股东对股利不断变化的偏好.结合股利的迎合理论,融入新近出现的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的思想,基于沪深两市2000-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我国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引入现金股利溢价指标,研究了公司股利支付意愿与现金股利溢价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处于同一生命周期的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倾向有较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及盈利能力以及股利政策连续性指标强;面对更高的股利溢价时会更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研究证明,股利迎合理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主编寄语中国公司治理:从“违规”到合规李维安1一1行业领航企业的外资并购:“馅饼”还是“陷阱”李维安2一1中国投资者支付了公司治理溢价李维安3一1国企改革的攻坚战:“央企”的董事会建设李维安4一1社会管理转型催生新财富观李维安5一1迫切需要构筑国防科技组织创新的治理基础李维安6一1专稿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基于中国1 149家上市公司的研究(2004年)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1--4博弈论与实验研究(德)莱茵哈德·泽尔腾1一11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英)詹姆斯·莫里斯1一13公司治理进入权与组织控制茅宁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保护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实际控制人选择直接持股上市公司,本文试图分析这种新生的持股方式能否降低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公司价值。我们通过对2004~201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自然人直接持股公司比金字塔结构公司具有更高的会计业绩(ROA和ROE)与市场业绩(Tobin’s Q),并证实了直接持股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提升企业价值的3种路径,即直接持股公司发生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概率更低,实际控制人更愿意长期经营;大股东占款比例与关联担保发生概率更低,大股东侵占减少;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股份能够激励其更加关注公司业绩及市场价值。本文从股权安排的视角发现了一种降低代理成本的机制,给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拓宽了两权分离理论的研究框架。本文的结果对未来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安排与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罗付岩 《管理评论》2015,(3):174-184
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与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关系视角,分析不同投资期限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使用Gaspar等指标,把机构投资者分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和短期机构投资者,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2011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期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预期一致,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能体现其公司治理效应,即与盈余管理及正向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短期机构投资者比例越高,越能体现其投资的短视行为,即与盈余管理及正向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长期机构投资占优和短期机构投资占优分别体现其公司治理效应和信息交易效应,说明只有长期机构投资者才能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提高长线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和建立长线机构投资者的激励机制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的新进展:公司治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司治理理论与公司治理原则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公司治理研究和实践的焦点正在转向公司治理评价。开展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构建衡量和诊断公司治理状况的科学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对于投资者正确决策,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加强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监管,促使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改善,形成上市公司声誉的制约机制和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国际上许多著名的机构与组织都建立了自己的治理评价体系,如标准普尔、戴米诺、里昂证券等。中国上市公司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公司治理的实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综合…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效率与投资者保护: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理论模型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越好,则股东经理转移公司利润的倾向越低,治理效率越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所有上市公司都将选择治理效率最低的战略组合,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如果法律强制性地提高对投资者的保护,将使所有公司都能从中得到效率收益,从而使得所有公司的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严重分离会影响其公司价值,进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状况对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所有权比例越高,两权分离度越小时,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而且两权分离度指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能够做到自我利益保护,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各个类型机构投资者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南开管理评论》2004,7(2):7-11
2004年2月22日,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和《管理世界》杂志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研讨会。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推出了“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作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晴雨表”,该指数不仅为开展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工作构筑了平台,也为有关部门监管上市公司、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上市公司开展自查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还以“中国公司治理指数”为依据,推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100佳”排行榜。这是“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在公司治理实践方面的初步应用,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系统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运作阶段。我们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对深化上市公司治理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积极的作用。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公司治理问题和公司治理指数的推出进行了讨论,本期编发部分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研究主要是从不同的制度、法律背景出发,探讨不同的投资者利益保护状况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不适用于在同一制度背景下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公司投资者对公司的权益出发,兼顾微观层面及宏观制度执行层面,设计了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利益保护指数,并利用这一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是一致的。本研究对上市公司的启示是,保护公司投资者的利益,不仅仅有利于公司进行外部融资,它对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