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羁縻府州制度是唐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维护边疆稳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通过设置羁縻府州,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了中原内地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君智  陈武强 《西藏研究》2023,(5):32-42+160
朝贡例是明代乌思藏朝贡的法律规制,包括乌思藏政教首领遣使朝贡之贡道、贡期、朝贡人数、朝贡礼仪等内容,其条款视乌思藏朝贡活动而制定,又因时因地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完善,具有权宜性、灵活性、变通性之特征。有明一代颁行的乌思藏朝贡例,旨在通过细化乌思藏贡使入关、朝廷接待、贡物赏赐及其贡使辞返诸程序,全面规范乌思藏朝贡事宜,将其纳入合理合法的制度框架之内运行,彰显了明王朝在朝贡体系中的话语权,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室韦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室韦一名最早见于《魏书》,主要是南北朝以来中原人对居住在契丹以北的许多族属相同部落的泛称,关于室韦的来源也有许多种说法,唐代是室韦发展的重要时期.文中针对唐代室韦的活动范围、社会情况及与唐朝的关系几个方面对室韦民族在唐代的发展历史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明代“回回”释义;回回朝贡贸易的缘起;回回朝贡贸易概观;回回的贡品及朝贡回回的来源;回回朝贡贸易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鄯州位于今青海省东部地区,存在近140年(619-756),是唐朝设在西部边陲的重要州郡之一。本文从鄯州的设置、人口和经济、军事和政治地位等方面作了论述,从中说明鄯州在当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灵州之行与漠北羁縻府州的建立艾尚连本文认为,唐太宗抓住薛延陀汗国瓦解,铁勒等族各部落要求内属的有利时机,前往灵州会见数以千计的少数民族代表以示安抚,并将羁縻府州制度首次推行到漠北地区,及时解决了唐朝北疆亟侍解决的民族问题。这是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唐代在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拓与经略过程中,因袭历史上传统的"因俗而治"的方法并加以发扬光大,创立了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度,并把之成功地推行于边疆地区.大唐帝国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繁盛和周边民族对中央王朝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增强,与羁縻府州制度在周边民族地区的推行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三月初,为防御突厥越河南下,朔方军总管张仁愿在黄河之北突厥故地营建了三座受降城.由于滨临黄河,容易遭受河水冲刷而损毁,加之地缘政治的关系,三受降城的驻地有过变迁.三受降城对唐代历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三座受降城连同周围的其他防御设施共同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网,有效地遏制了突厥、回鹘等北方民族南下侵扰;唐政府在三受降城及其周围地区组织垦田,部分地解决了当地驻军的军粮供应、经费开支;西受降城成为唐王朝与北边民族互市马匹的场所;中受降城和西受降城对于保护唐王朝与北方诸族来往的交通要道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王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除了以"互市"为主的贸易往来外,在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一系列过程中,或通过武力威慑,或通过政治联姻,或通过遣使册封、赏赐,与边疆民族之间所达成的在政治上表示友好和隶属关系的"贡赐"贸易,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经济贸易形式。  相似文献   

10.
王韵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4):144-148
在唐代从西北、东北和西南等地有大量的民族内迁,这些民族的内迁有其各自的原因和特点。本文分析和论述了唐代东北和西南民族内迁的情况、原因及其特点,这些民族的内迁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唐政府和东北、西南地区民族的关系以及唐代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1.
石硕 《民族研究》2003,(4):70-74
自1946年岑仲勉先生提出"附国即吐蕃"的观点以来,学术界对"附国是否为吐蕃"的问题始终存在争议.本文放弃以往主要从附国的地理人文特征与吐蕃相比较的讨论范式,着重从"附国印吐蕃"观点缘起之依据及唐初关于附国和吐蕃的史料记载之背景来加以审视,印着重从观点、史料的发生学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结论是,附国即吐蕃的观点在唐人和宋人那里找不到任何依据,相反,史料记载的背景可充分证明附国不是吐蕃.  相似文献   

12.
唐朝经略边疆推行了一种宿卫制度。在民族交往中,唐蕃双方都利用此制度来对对方施加影响,其中唐所得利益最大。宿卫制度虽能收一时之效,但它强调华夷之别必将导致民族离心,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相似文献   

13.
安史之乱前,唐朝为控制辽西,以便向东控制辽东,向西控制北亚,试图用和亲来抚绥辽西两蕃奚、契丹,但由于两蕃的内讧而归于失败。之后,唐与两蕃陷入了累年相攻之中。  相似文献   

14.
赵炳林 《民族学刊》2021,12(8):93-103, 130
唐朝时期的岭南是俚僚等百越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唐朝在消灭伪梁、伪楚两大割据政权和地方叛乱势力后,恢复了对岭南民族地区的有效统治。唐朝在岭南推行了诸如均田制、租庸调制、屯耕、修浚交通水利设施、整饬外贸秩序等措施,促进了岭南的整体开发和快速发展。唐代岭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岭北中原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即便在岭南地区,各区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5.
马廷中 《民族学刊》2017,8(3):32-36,105-106
唐王朝建立后,加强了对巴蜀民族地区的治理,建立了行政机构进行管理.这些行政机构与唐王朝在其他民族地区建立的一样,为州(郡)县和羁縻州县.通过这些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唐王朝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治理,既进一步把这些地区纳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范围之中,又有利于促进这些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开发和发展,也能够促进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各民族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原在旅顺的唐崔忻刻石是大祚荣所创立的渤海地方政权自称为“”的最重要的实物证据,“震国”则为早期的他称,而“渤海”则是唐朝中央与大祚荣地方政权后来都能接受的正式称号。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存《步辇图》、龙头三弦琴、璃兽葡萄镜等文物可看出唐与吐蕃地方政权之间的往来,以及唐、吐蕃的联姻对吐蕃经济文化的促进和吐蕃文化对内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