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强宗恕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结束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的殖民统治,洗雪了中华民族蒙受了一个半世纪的奇耻大辱,迎来了一个新时代。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一百多...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顺利回归并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必将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的条件。”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香港问题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6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那么,香港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起了什么示范作用,是当前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伟大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对…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赵文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党和我国政府为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大陆与台湾的统一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和平统一祖国的政治构想,它的提出和实施,不仅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了...  相似文献   

4.
“基本法”是实现:“一国两制”的法律保障吴方正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第一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合理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和平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无比恢宏的气度和过人的胆识作出以“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决策。重温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联系今天的世界大势,更倍觉这一伟大战略决策的时代意义。 一、“一国两制”顺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潮流 “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完整的构想,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后,首先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他在谈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时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创造性构想。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光辉实践。在全国人民喜迎香港回归之际,我们摘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回归的论述,以之纪念这位世纪伟人,重温这些重要理论,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其作用的巨大和意义的深远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价值张奎良香港回归,一雪百年耻辱。在此举国欢腾,万民同庆之际,我们更加深切怀念为香港顺利回归而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邓小平同志。是他以伟大的实践和战略家的深遂目光,洞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突破了祖国统一问题上所...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构想所以具有中国特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中透析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与智慧,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厚德载物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为祖国的统一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李元书“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由香港当地人来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法律形式把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思...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及其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成功运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本文试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谈谈“一国两制”的法律保证问题。 一、法律保证是“一国两制”必不可少的重大特征 “一国两制”,无论就其思想基础、提出背景、现实内容和表述形式来看,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法学的角度看,法律保证就是“一国两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大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理由; (一)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法律保证是“一国两制”新概念的题中必有之义有人认为,“一国两制”现象在历史上早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今…  相似文献   

11.
李莎 《青岛画报》2007,(7):10-15
2007年7月1日,恰逢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这10年,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有效实践的10年,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全面贯彻落实的10年,是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实现互利共赢的10年,也是香港同胞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的10年.10年风雨,10年辉煌,10年磨练,10年成长……香港--这颗镶嵌在祖国南海上的明珠,在回归祖国10年后的今天更加光彩夺目和绚丽多姿.回首十年香江路,太多的记忆,定格在中国人心中,我们将这些历史瞬间--回放,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祝愿特区前景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2.
特区政府的安老政策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后,董建华作为第一任行政长官,竞选时即声言他特别关注老人福利。因此,董建华于1997年10月发表施政报告时,即用了不少篇幅谈论老人福利,及特区政府所采取的态度和方针。现逐一分析如下:特区政府对老人服务的承担。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说明政府有扶老助弱的责任:“我们协力开创美好未来的同时,也要本着仁厚之心,扶老助弱,帮助处境不幸的人。我们对弱者的态度,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素养。”不过,强调政府责任之余,董建华补充说:“关怀长者,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并申明:“体念亲恩,照…  相似文献   

13.
论香港回归后深圳、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优势互补——兼论我国从“一国多制”向“一制多式”加“一国两制”的发展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于光远(1997年5月13日于深圳)(一)再有一个多月,香港就要回归祖国了。它对中国、对整个太平洋地区、对全世界都是很大的事情。来...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这是在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指导下实现的,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实践。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使台湾问题进一步凸现,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分裂分子的运作下,台湾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倾向,中央根据两岸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把对台工作的重点由“促统”转向“阻独”。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进一步表明我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是大陆对台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两岸关系问题的法律内涵进一步丰富。多年以来,我国对台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理论○张黎天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嘱咐我们一定要完成这一遗愿。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和...  相似文献   

16.
7月1日,香港已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表法》,坚持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基表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根本大法,同时,也是一部全国性法律,内地的各部门,各地区处理涉及香港的事务,也必须遵守基本法,按基表法的规定办事。为了更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法的内容,我刊将分两期转发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编写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一百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在澳门上空,这是继1997年7月1日重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是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崇高事业而取得的又一重大历史成果,它向全世弄庄严喜击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殖民统治在中国的彻底终结,标志着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再次得到成功的实践。海内外华受儿文无不为此欢欣鼓舞。退期历史,发人深思,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六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逐步占领,中国人民为祖国统一,骨肉团聚,进行了长期…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周恩来实现祖国统一设想和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苗鸿玲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提出了统一祖国的伟大设想,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都积极谋求和推动国家统一进程,这一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善以及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最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用于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港澳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为早日促进台湾回归提供借鉴。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标志着国家统一制度以及特区治理制度的日益成熟。70年来国家统一进程,为国家对港澳特区的治理和台湾的回归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渤海王国是以粟末靺鞨为主体而建立的地方政权。公元七一三年(开元元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从此该政权“去靺鞨号,专称渤海”①。大祚荣死,子武艺继位,“大开宇境”,到宣王仁秀时进一步扩大地盘,成为雄踞东北地区的强大政权。渤海诸王一再“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②。因而在唐文明影响下,渤海政权成为当时祖国边疆地区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王国,史称“海东文化”。本文仅就渤海的文学艺术(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作一粗浅的论述。 一渤海的文字 要探讨渤海的文学艺术,首先必然要涉及到作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