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试论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刘方政在北杂剧中,“神仙道化”剧作为一股创作潮流,马致远既是开山之祖,又是成就最高的作家,在其现存的7个剧本中,有4个是“神仙道化”剧,它们是:《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开坛阐教黄粱梦》和《太华山陈抟高卧...  相似文献   

2.
《文艺论丛》第十二辑载殷海国同志的《马致远及其<汉宫秋>》,认定《汉宫秋》是马致远的晚期作品,不确。元代诗人元淮在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秋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二十八年(1291)间,在任溧阳路总管时期所写的诗中,就曾袭用《汉宫秋》的曲词。其中有一首题为《吊昭君》的诗,(题下小注:“马智远词。”无疑“智”为“致”的笔误。)有“环珮影摇青塚月,琵琶声断黑河秋”两句,就是袭用了《汉宫秋》第二折[贺新郎]曲,“怎下的教他环珮影摇青塚月,琵琶声断黑江秋。”只是把“黑江”改为“黑河”而已。(见刘世德:《从元淮的几首诗  相似文献   

3.
宋代“女使”简论宋东侠“女使”是宋朝对家内奴婢的专称。这种称谓最早见于宋仁宗时编定的《嘉陷敕》,而其作为法定名称则在《庆元条法事类》(成书于南宋宁宗时)中,如卷一一0《诸色犯犴》规定:“诸于人力、女使、佃客称主者,谓同居应有财分者,称女使者,乳母同。...  相似文献   

4.
思伴之情真真念家之意浓浓──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有感黄剑朋被人们誉为元曲状元的马致远,在散曲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一首小令《秋思》响彻六百多年至今不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洋溢着的思伴之情真真,念家之意浓浓,尤为突出。小令全文如下:枯藤老树昏鸦,...  相似文献   

5.
王昭君出塞和亲,是西汉历史上一次富有重大意义的政治行动,因而受到历代文学艺术家的注意。他们利用这一题材,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昭君词”与“昭君戏”,流传至今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昭君戏”,就是马致远的《汉宫秋》。但是,《汉宫秋》的剧情与史实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试论喻体化量词的意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体化量词”是指原先在比喻修辞格中的喻体(一般是名词)被“借用”为量词,这类借用后经定型并且仍具原有的比喻性意义。例如人们常把太阳或圆月比作轮子。在这样的比喻中,“轮子”一词是喻体,在语言实践中,这一喻体有时可被借用为量词,如: “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唐 盂郊《读张碧集》) “卧一榻清风,看一轮明月。” (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 “只见四面狂风,扫退浮云,现出朗朗一轮红日。” (明 施乃庵《水浒传》第八回)久而久之,“轮”就定型为用称圆月或红日的量词了。说“一轮月”犹说“一个像轮子似的圆月”。相比之下,显而易见前者用喻体化量词,既有比喻的修辞作用,使描绘的物象具体、鲜明;又更简洁、典雅而富有意境。  相似文献   

7.
天瑞“用之不勤。”《注》:“王弼曰:‘无物不成而不劳也。”’《管锥编》引《老子》五二章:“终身不勤”,王弼注。“无事永逸。”按《列子》称《黄帝书》,实际所引为《老子》,称《黄》而不称《老》,既为托古之法,亦与所依据之时代思潮相关。全书数处征引《黄帝书》(张注:“古有此书,今已不存”),如本篇引“谷神不死”云云,又引“形动不生形而生影”云云,《力命》篇引“至人居若死”云云,所征引或《老》或非《老》,颇可见战国秦汉黄老思潮形成后,《黄》与《老》亦分亦合状况。汉时托名黄帝之著作颇多,观《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8.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选人新编初中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的小令是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最负盛名的作品,它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描绘了一幅萧瑟悲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写了沦落天涯者的访但苦闷之情,确实是“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佳作。然而,人们在分析这首小令的时候,往往把小令中的主人公“断肠人“理解为一般远游在外,思念家乡的旅人形象。这未免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其实,只要我们把元代社会现实和马致远本人的遭际同这首小令联系起来考察,就不难理解,小令所…  相似文献   

9.
《史记》一百三十篇之论赞皆称“太史公曰”,全书称“太史公”凡一百五十二见。“太史公”既称司马谈,又称司马迁,并为《史记》书之原名。最集中的是《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一篇,凡称“太史公”十四处,却有四种指  相似文献   

10.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从诗的社会功用来讲的,因此,朱熹把兴解释为“感发志意”,但何晏《论语集解》中却引孔安国的注说:“兴,引譬连类。”郑玄注《周礼·春富·太师》时说:“比,见分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分之美,嫌放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由此可见,在汉代,兴实际上与比相去不远(依郑玄的说法,似乎区别只是用于刺者称比,用于美者称兴),所以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直接说:“兴是譬喻之名,意有不尽,故题日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的发展过程中 ,金元词曲是一个重要的阶段。金元词曲的繁荣其实要超出我们的想象。唐圭璋先生所编《全金元词》收词家二百八十二人 ;隋树森先生所编《全元散曲》收曲家二百十三人。去其重复 ,共得四百五十七人。而明人李开先《闲居集》文之六《南北插科词序》云 :“予少时综理文翰之余 ,颇究心金元词曲。《渔隐》、《太平》、《阳春白雪》、《诗酒余音》 ,二十四散套 ;张可久、马致远、乔梦符、查德卿 ,八百三十二名家 :靡不辨其品类。”这“八百三十二名家” ,比现有作品的四百五十七人 (这些人还不一定都是名家 )多出…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这个尊严国号是何意思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太平”二字,在中国的史书中屡见不鲜,如《后汉书》的“政降太平”,《尔雅》的“东至日出为太平”,《史记》的“黔首修洁,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庄子·天道》的“知谋不用必归天,此谓太平,治之至也。”此外,北魏武帝称“太平真君”,唐高宗之女称“太平公主”,宋朝有“太平兴国”,还有李昉的著作《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等。  相似文献   

13.
李宗桂,1952年生,四川眉山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概论》、《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主编《“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丛书》和《“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发表论文130余篇。《中国文化概论》获1988年度“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图书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记者(下称记):李教授,你从so年代以来,在中国古代哲学、现…  相似文献   

14.
词头“阿”用于人名(本文称该用法为“阿某”),古已有之。其中的“阿”同“妸”。许慎《说文解字·女部》:“妸,女字也,从女,可声,读若阿。”黄侃《说文笺识四种》:“妸,后世称人于其名上加阿字,阿本作‘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9页)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认为  相似文献   

15.
唐孔颖达《礼记正义》称“礼是郑学”,究其原因,一因郑玄礼学著作甚多,特专精于礼学;二因自郑玄兼注《三礼》,始有所谓《三礼》之学;三因郑玄能将其礼学付诸实际运用,为朝廷制礼;四因郑玄能以礼律己,“非礼不动”。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自郑玄兼注《三礼》之后,后世之治礼学者皆以郑学为宗,而不可舍其书,自魏晋至隋唐皆然,故孔氏有“礼是郑学”之称。  相似文献   

16.
《庄子·杂篇》的《天下》和《寓言》中,称庄子的言说方式为“言、寓言、重言”,但这两篇文章对这“三言”的解释有很大不同,笔者已在《说庄子悖论》[1]一文中作了详细辨析。并进而认为,不能简单地从文体风格层面去把握庄子的言说方式,必须联系庄子的哲学思想,在“正在说不可说”这个哲学悻论的基础上去理解.本文意在以《寓言》将为本,重释庄子的言说方式。为了行文方便,先释“重言”。《天下》云,“以重言为真”[2]。郭象未注此句,而在《寓言》的“重言十六”云,“世之所重,则十言而七见信.”成立英疏云,“重言,长老乡间尊…  相似文献   

17.
背景资料 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初建于东汉,时为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494--498),益州剌吏刘季连迁“望帝祠”于郫县,改祀李冰父子于此,称名“崇德庙”,后亦有“江渎庙”,“李公庙”、“王庙”、“秦太守李公祠”、“真常道院”、“川主庙”、“显英王庙”、“二王宫”之称。清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  相似文献   

18.
污秽西门府,纯洁《金瓶梅》──《金瓶梅》斥淫描写辩正潘承玉(一)《金瓶梅》自问世以来,“贻讥于诲淫”①近四百年矣。“逢人情欲,诱为不轨”②,乃“市诨之极秽者”③的道学家津唾未已,又出现了现代学者“自然主义标本”的指责,称《金瓶梅》“过分重视细节描写而...  相似文献   

19.
《绿野仙踪》“印图本”价值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清朝乾隆中叶的《绿野仙踪》是部重要的古代小说,很值得人们去重视、研究。《绿野仙踪哟版本,有抄本和刻本两大系统,抄本为一百回,刻本为八十回。过去,由于版本资料的局限,人们研究《绿野仙综》版本时,百回抄本只能见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的旧抄本(下称“北大本”),因而,《绿野仙踪》的版本研究出现了不少的疑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本小说集成·绿野仙踪》影印自美国印地安那图书馆藏有的百回抄本(下称“印图本”),与“北大本”有明显的不同,对《绿野仙踪》的版本研究有重大的价值。一、“印国本”有力地证明了…  相似文献   

20.
据《皖人书录》作者蒋元卿先生函示,戴名世《忧庵集》,他早在三十多年前即曾寓目,并著于书录中。近年汪庆元撰文初步介绍了该书的基本内容及作者(《文苑遗珍书林秘藉》载《江淮论坛》88年第1期),并加以校点由黄山书社出版。汪文称“《忧庵集》从元刻本,”似臆断,因《皖人书录》、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并载有康熙刻本,又文称安徽博物馆所藏《恍庵集》“疑为清稿本”,亦无据。该书时有脱字,以白钉标识;且序称全书二百余条,今存仅1171条,与清华大学所藏抄本类似,当属清抄本。该书点校出版后,仅见王树民先生著文批评校点方面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