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聊斋志异>的早期译介中,西方汉学家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但是,他们的译文中普遍存在误读现象.误读之一是由于他们对源语和的语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缺乏必要的了解而产生的无意识误读,但更主要的是某些译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翻译目的或翻译理念而有意识误读原文.  相似文献   

2.
武光  李晓丹 《兰州学刊》2009,(7):165-167
《在路上》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颇受争议的,作者凯鲁亚克对于她们的刻画也远远不如小说中的男性形象那样丰满和深入。如果细细品读,我们便会发现,在这部小说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母性/天使形象和荡妇形象。由于《在路上》中与萨尔和迪安交往的女性总是不断地以轻浮、反叛、堕落的形象出现,人们便一概对其进行道德谴责,因此也造成了一定的误读。笔者认为,只有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更深刻地解读她们。  相似文献   

3.
文化"误读"是主体文化对异域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而翻译活动是最直接的文化交流,因此其各个环节就不可避免地受文化"误读"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着重从三个不同侧面分析了文化"误读"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文化"误读"影响翻译文本的选择;文化"误读"导致翻译的"误译";文化"误读"影响翻译策略.最后,作者还探讨了文化"误读"对翻译的影响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积极意义.但同时指出,在一定文化制约下的译者应以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尽量减少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杨子 《家庭科技》2007,(11):43-44
迈克和杰克是我年轻时的同事.迈克个子高大,人又聪明,经常爱搞一些恶作剧.杰克老实厚道,经常成为迈克搞恶作剧的目标.不过杰克从没责怪过迈克.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和中国之间的文化鸿沟不断加深,西方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意无意地曲解中国。这些曲解和误读萌芽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通过历史记忆、大众媒介和现实利益的作用,在理论中得到进一步"升华",甚至一度主导了关于中国形象的国际舆论。这些误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发展,我们必须在理论上和行动上积极应对,以澄清或减少西方的误读。发展硬实力是破除西方误读的重要基础,加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是破除西方误读的基本前提,审视和清理西方话语是破除西方误读的重要任务,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是破除西方误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学文本的"误读"接受之成因及其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贵 《社会科学》2002,(11):73-76
“误读”接受是文学解读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读者解读文本 ,探寻文本意义内蕴的本真 ,或有意深文周纳、曲解文意 ,别有所解 ;或虽有超越文本本事本旨 ,但细细辨绎 ,又往往与作品的意蕴暗合。本文从分析“误读”的成因入手 ,试图阐明“误读”的审美价值及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误读"是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著名的解构性阅读理论,与传统的"误读"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不同.文章阐述了布鲁姆的"影响即误读"理论,指出"影响即误读"理论是在德里达与弗洛伊德影响下提出的一种积极的解读策略,旨在改变读者被动的接受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以更好地实现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在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中是一位重要的"前驱",布鲁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借鉴了很多主体心理层面的观点,如焦虑、防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误读理论体系.随着布鲁姆理论的成熟和独立,他开始将弗洛伊德及其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来阐释其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并运用误读理论将其作为个案分析弗洛伊德与莎士比亚的误读关系.对布鲁姆误读理论中这些弗洛伊德元素的分析可以对他们之间的误读关系作出一个梳理和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迪达勒斯的美学观和艺术观影响了后现代学者,或被正解或被误读.近年来后现代思想中保罗思想在左翼理论界复兴,其实是左翼理论界对基督教传统的创造性挪用,后现代宗教思想及其挪用是面对当代文化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论征兆.  相似文献   

10.
误读,是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傅伟勋看来,误读是理解的创造性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是使传统理论不至于凝滞并保持鲜活生命力的重要条件.但"创造的诠释学"中的"误读"不能等同于误解,也不能等同于曲解,它并不是一种违背文本含义和作者本意的解读方式,它只是"说出作者应说而未说者".理解作者,必须超越作者,是"误读"方法的要义,也是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的要义.  相似文献   

11.
"经典"与"误读"是当代学界和文化界的两个重要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代美国炙手可热的文学批评家,他在"经典"与"误读"论题上的观点在当今世界可谓卓有影响,但国内学界对于他和它们的研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既包括知识性的或事实性的错谬,也包括理论演绎、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的失当,还有意义表述或理论言说的含混不清乃至自相矛盾等等--而这在当前国内西方文论研究界可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陆扬先生发表在<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上的<经典与误读>一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典型个案.为推动和促进当前国内学术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必要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及时的学术甄别、知识清理和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2.
美国解构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将他的误读理论推演至文学史领域,建立了一套自律论的文学史观.为此,他提出了六种"修正比",来描述后辈诗人歪曲、误读前辈诗人的六种方式.布鲁姆这套颇为复杂的体系,是在互文性的理论层面上展开的.然而布鲁姆比结构主义者们走得更远,他以独特的误读视角扩建了或者毋宁说拆解了互文性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邓晓芒批评牟宗三在<会通>中误读了康德,这一批评是正确的.牟宗三没有恰当区分先验与超验、经验性与经验.其误读之源在于误解与误译.他的误读对康德哲学是致命的.先验观念论是康德哲学的基本立场.在批判哲学的背景下,这一立场同时意味着经验性实在论.康德提出先验观念论的目的是要面对休谟去捍卫经验的实在.  相似文献   

14.
典故的"有意误读"是李贺诗歌美学的一大亮点.由于有意误读,典故原义与语境义之间便构成对话与冲突,从而在诗句中形成语义裂隙,诗意变得隐秘而复杂."任公子骑白驴"、"虞卿"、"千金买骨"、"魏明帝青龙九年"作为个案,对李贺诗歌的典故误读现象进行详细解析,以期窥见李贺的隐秘文心,彰显李贺诗歌的独特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5.
从布鲁姆"影响即误读"的观点来看,现代中国关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我国学界不断误读西方美学的历史.这种误读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误解、误评和误构.文章依次分析了这三种误读方式各自的特征、表现、原因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并且指出,在中国未来的美学研究和美学发展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克服对西方美学的误解,努力减少对西方美学的非学术性误评和惟我独尊式的学术性误评,并在认真研究和积极借鉴西方美学成果的基础上,自觉追求一种既具现代性又富本土化特色的理论误构.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起,国内掀起了一场持续10年之久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热潮.这一热潮在最近3年达到了高潮,每年发表论文都在1500篇以上.但是,在这场学术盛宴的背后,却显露出不少对源理论的误解和误读,而种种有意无意的误读,又误导了人们对该理论的认识.对此,应予以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东方文艺创作中出现了"为获奖而拍摄"为翻译而写作"的他者化创作倾向,其肇因是西方对东方的误读,而东方有些艺术家也在迎合这种误读.这种他者化创作会导致许多问题,东方文艺创作者应该负责任地创作.  相似文献   

18.
在札记《在中国屏风上》中,毛姆对中国文化有许多误读,但毛姆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大多由于文化的隔膜所致.毛姆是以冷静、客观、求实的态度观察中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力图实现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毛姆的这种态度与胸怀,也是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与沟通中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19.
误读在文化交流中无法规避,现代解释学和接受关学构成了其哲学基础。从文化指涉来看,误读主要呈现出接受性、排他性与模式性三种话语图式。接受性误读是出于接受方本身需求的理解阐释与意义重建,排他性误读指涉了文化中心主义意识背后的排外心理,而模式性误读则是基于不同文化模子的“接受屏幕”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折射。文化误读的积极作用与消极意义并存,对之我们必须保持充分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20.
对于提倡成仙证道和行善积德的<太上感应篇>,印光、史怀哲、章太炎有着三种不同的解读.三种不同的解读中不乏误读,通过对其中的义理进行分析,发见各自的信仰或思想之立场预设,导致了各对同一文本的理解认识出现了大歧异.误读的价值在于使同一文本有被作各种解读的无限可能,从而给原文本增加了更多的附加值,使历史维系不至于间断,多元化路子也得以更多地开启,并不断受到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