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展,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概念,有了人类就有了发展。在当今世界,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各国政府都在致力探讨的主题。十六大报告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强调了发展在当代中国的突出地位,同时提出了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发展与创新等量齐观,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深化、丰富和继承。  相似文献   

2.
我兄弟三人.我不才,念完初中就回了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地球修理工;大弟争气,是大学生,现在建行工作;小弟是我的翻版,没念完初中就永别了校门.但值得欣慰的是,没过几年,小弟就在镇上开了一家集钢材、水泥、五金交电于一体的店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意识。其关键是确立列宁提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坚持为前提,以实践为基础,发展的实质是自我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切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哲学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在政治经济学部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深化了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深化了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的学术     
刘恪 《云梦学刊》2014,(2):105-110
学术二字是非常神圣的。中国古代的学术必须是童子功.研究透小学。把十三经弄得滚瓜烂熟,有编古代词典和类书的本领。仅就我们小时候背诵了一点唐宋诗文的人是无权登堂入室的。虽然30岁以前读了不少古书,均是不求甚解,从量上说远不如我的农民兄弟王与渫,他基本上把二十四史过了一遍。我后来则把视线转向西方,如痴如醉地读西方经典.可是我不懂外文,注定了无法深入,仅学得了一点皮毛,所以我的学术注定了是三脚猫的功夫。  相似文献   

5.
潘道正 《天府新论》2010,(5):139-144
审丑是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特征之一,并显出明晰的脉络。但是,在不同阶段表现丑与恶的方式是不同的。新时期伊始是以丑衬美,依然是审美的文学;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以美衬丑,是为审丑的文学,并逐渐走向了嗜丑;到了新世纪则是以丑为美,是为丑的文学。由审丑的文学到丑的文学无疑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当代文学日渐萎靡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李程 《江汉论坛》2005,(6):111-113
孙权在外交上采取了在魏、蜀之间摇摆不定的策略,在史学界受到了肯定的评价。事实上,东吴真正的盟友是蜀汉,真正的敌人是曹魏。孙权的外交策略,不分敌友,虽一时壮大了自己,却削弱了盟友,最终受损害的仍然是自己,因此,实质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一阵阵的新风。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我们整个民族奋斗的总的目标。我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经济的复兴,同时也是中华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报纸这一新型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各类文体之间雅俗分离的状况,促进了各类文体的融合与通俗化倾向。白话报刊的创办,一是实践了废文言崇白话的主张,扩大了白话文的影响;二是刊载具有现代意识的白话小说、歌谣和戏曲,是五四白话文学的先驱;三是清末白话报刊的创办者如胡适、陈独秀后来成为文学革命的发动者,与他们这一时期的活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体现了四个结合 ,一是体现了调查研究和中国共产党人主体意识的结合 ,二是体现了调查研究与正确解决理论和实践关系的结合 ,三是体现了调查研究与矛盾问题精髓的结合 ,四是体现了调查研究与坚持党的根本领导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群众关系的理论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诠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髓要义: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习近平的人民群众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间的流逝,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发生了多元变化;东南亚华文作家的创作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在较具规模的当代转型中,可以发现许多新的气象:土生、土长的华裔作家,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闪亮登场",形成一种"新人"与"老人"、华裔作家与华人作家"同台共舞"的新格局.由于多种原因,华裔作家与华人作家的文学取向,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但是,就谋求作为所在国少数族群文学的生存、发展权利与质量,进而以谋求作为所在国少数族群文化的生存、发展权利与质量而言,二者则具有充分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与上海不同的文化环境形成了1930年代京派作家与海派作家文化心态的巨大差异性。京派作家更多地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海派作家较多地认同于西方现代文化。然而,在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京派与海派作家或者因为对政治的失望而远离政治,或者因为对政治的恐惧而放逐政治,他们最终选择了不合时宜的自由主义,体现出自由主义文化心态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现代大众传媒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从文学观念、作家身份和芙学形态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些影响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4.
梁振华 《学术探索》2004,12(5):113-117
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时期,价值理想与生存现实之间的差距使然,中国当代作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自先秦以降的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传统是造成这种危机的历史渊源,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中国作家重塑文学价值体系、进行角色认同的努力并未就此终止,21世纪中国文学感奋人心的前景和中国作家群体富有开拓意义的发展向度正孕育于其中。  相似文献   

15.
张剑 《齐鲁学刊》2012,(3):137-142
由于中国现代文学与政治之间的特殊关联,革命文学与左翼文学两个概念在主流文学史的阐释框架内被不断追加与重写,导致概念内涵不断扩容与泛化。从原初内涵看来:"革命文学"指的是左联成立之前未被组织化的革命作家在当时社会情境下对革命的一种自觉、主动的文学反应;"左翼文学"指左联成立至解散这个期间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及其同路人作家反抗国民党政权文化围剿的文学实践。这样的界定既考虑到了革命文学提倡的阶段性、复杂性,又指出了左翼文学的质的规定性,同时将其与延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文革文学等概念区别开来。对革命文学、左翼文学概念的厘定不仅是为了推进左翼文学研究,也试图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概念定位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与京派和左翼作家相比,师陀的小说有自己独具的特色与内涵,而学界常常忽略了师陀与其他作家相比较中所体现出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师陀的小说创作呈现了鲜明的风格特色,获得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艺术价值。充分认识师陀的小说创作成就所具有的重要文学史意义,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师陀小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代藏族作家的创作面临多元文化背景,多元文化背景成为藏族作家创作的大语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实现藏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等问题成为当代藏族作家文化身份建构的首要问题。藏族当代作家既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学,又要在重建中国文学中发挥作用;既要面向全球化,又要增强本土认同。努力使当代藏族文学既借全球化话题和语境获得新的增长空间,又保持民族的审美经验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小说文体的变化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现代、当代小说文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小说文体的变化,已成为当代作家寻求艺术创新和探索的突破口。近20年的小说文体探索使当代中国作家的生活积累、现实感悟、生命情感体验在变化、发展而丰富的文体形式中获得了更趋完美的表现。中国作家意识到了小说文体创造的本质力量,也标示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生产的一种方式的特性,从而使小说写作达到了更为理想的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为文学的多元化选择提供了可能。乡土作家们以道德乌托邦为逝去的乡村世界唱起了挽歌,有的作家在乡土叙述中塑造出理想的新人形象,却因其所凭借的乌托邦理念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乡土作家来说,道德乌托邦是解救世风沦落的一种方案,但这种解救方案因其内在矛盾而呈现出多重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建民 《河北学刊》2001,21(3):47-51
用“中国 2 0世纪文学”的概念来涵盖现当代文学的概念不如用“中国五四新文学”更为科学和合理。考察现当代作家作品 ,都要把其放到五四新文学这个大的源流中来分析和定位。文学史可以有普及型和研究型的两种类型。评价一部作品 ,应主要从审美、价值和道德三个方面来衡量 ;评价一个作家 ,应该和同时代作家来做横向比较并考察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