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8年4月,在鲁南地区进行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这一战役获得了击溃日军两个精锐师团主力,歼敌11000多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的辉煌战果。它不但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所谓“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批判了“亡国论”,而且它对整个抗日战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地位黄光耀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法西斯的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酉斯力量的胜利而告终。世界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欧美史学家在谈论这一问题时,往往比较强调西方盟国和苏联的力量反...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前,中国人民在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大力配合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略述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崛起后,为了维持他们在广西的统治地位,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应新桂系军阀实行割据的地方财政经济体系,极力发展地方经济,制订了“广西建设纲领”,以“民团”组织为核心,贯彻推行了一系列以发展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教育等的政策和法令,从本质上看,这当然是适应地主资产阶级需要和服务于他们妄想在全国军阀派系中争强斗胜的野心的,但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西地方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从而使广西的落后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变。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有利配合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曾精辟地指出:“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它“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英勇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一、抗日战争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是它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阐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首先必须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早在1938年9月,共产国际就指出:“法西斯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打破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先例。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八年抗战中唤起民众觉醒,开展人民战争,它所领导的武装成为抗战中最坚定的民族抵抗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8.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二战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和苏联史学往往夸大各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或有意贬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本文试就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北进”战略的牵制,来看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之地位和作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到现在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抗日战争,是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重大的影响。 但是,长期以来,国外的史学界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在撰写二战历史时只注意阐述欧洲及太平洋战场,对中国的抗战轻描谈写,甚至出现一种粗暴地歪曲和贬低的错误倾向。说什么“中国人没有能力防卫自己,只能弃城向内地撤退”。(1)中国抗战的胜利“是日本在太平洋上被美英打败,在远东被苏联打败的结果”。(2)在我们庆祝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50周年的时候,有必要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了。  相似文献   

10.
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历史把争取民族解放的任务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中国人民和侵略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一直得不到成功。直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人民才逐步走上了拯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道路。正如毛泽东所说:“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  相似文献   

11.
四十五年前,在副总司令彭德怀同志的直接指挥下,八路军在华北敌人后方碉堡密布的五千余里战线上发动一埸规模空前的破袭战役。参加这一战役的部队共一百一十余团,四十万人。因此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从一九四○年八月二十日到十二月五日,历时三个半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八月二十日至九月十日,为交通总破袭战,任务是破坏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交通干线,以正太路为主要攻击目标。由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仅二十天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第二阶段,从九月十日至十月上旬。任务是扩大第一阶段战果,重点歼灭交通线两侧的敌人和拔除深入我根据地的敌伪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完全胜利,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倡导、推动、组织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和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高扬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旗帜,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在争取抗战胜利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始终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对最后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北进”苏联的企图,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北进侵犯苏联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计划.但却始终未能实现。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拒绝德国提出的关于出兵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的要求,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法西斯的“北进”计划.使之力不从心。早在1928年,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14.
一、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史上应当给予确当的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家公认,这次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性质上有所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们“宣布侵占他国领土为自己的国策,并公开声明它们要取得世界霸权,要在全世界推行法西斯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带有反法西斯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性质。 三十年代,世界上主要的法西斯国家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它们自称是轴心国。它们之中,以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为主。反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有中国、苏联,非侵略的美、英、法、荷等国和其他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小国家。这些国家,基于历史条件、社会条件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仅赢得了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立,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用历史的事实驳斥了某些史学家贬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中的地位的谬说,证明了中国不仅是打败日本的主力军,而且有力援助了美苏等国的作战。谨以此文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孙秉敏,丁岚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五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胜利五十年。自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版的有关二战的书刊很多,主要是论述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争,很少叙述中国战...  相似文献   

17.
战争从未让女子走开,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女子在战争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她们身份各异,社会地位各异,但是,当国难临头,大敌当前之际,她们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刘田夫 《源流》2011,(3):20-25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而且为世界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光辉典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贡献。伟大的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华民族重新奋起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世界法西斯集团中最早发动侵略,又是最后战败投降的法西斯第二号强国。它的侵略野心很大,不仅要灭亡中国、称霸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而且要同德意法西斯勾结起来征服世界。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东方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抗日战场则是东方战场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