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印度始终有“性”文化传统,其中古典名著《欲经》最具争议。原因主要在于对书中“欲”的解读见仁见智。《欲经》之“欲”虽然重在写世俗性事,看似与宗教无甚关联,但由于个体性爱是群体文化中的一种元素,最终会在信仰里找到归宿。  相似文献   

2.
文学之有地域特色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地域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又远非“地理决定论”者所说的那么简单。严家炎先生认为:“地域对文学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决不仅止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更包括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的种种因素,例如该地区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  相似文献   

3.
情感象征符号的文化阐释——《文化视野中的诗歌》谈片尹在勤叶潮先生的《文化视野中的诗歌》最近已由巴蜀书社出版。这部著述,我从稿到书都认真而严肃地读过,并且是把它置于同类著述中比较来读的。这样读来,大体有两个层面的感受:一是觉得它是叶潮近十来年致力于诗评...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6,(7):50-57
有鉴于英国汉学家程思丽在汉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因国内学界对其鲜有研究之现状,本文选取她早期研究成果的代表性论文进行介绍与论析,以期形成对她在金圣叹研究领域成就和贡献的专题探讨。在介绍其人背景的前提下,论文着重论析程思丽在多元视野观照下的学术见解,从新的思路去探寻金圣叹阐释《西厢记》"隐藏意义"的风格、方法等,以资中国学者进行参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大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古今研究者人数众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出现了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读之使人获益良深。但是,通检历代有关研究成果,我们又会发现,论者对陶氏多是结合自身经历,以其特殊感受,从某一角度进行剖析,虽常有独到之见,而不免眼界拘羁,未见全人。所以,立足于现代学术,人们非常希望能有一部视野高广、考论精详的新著出现。令人高兴的是,这样一部新著果真出现了,它就是由王守国、卫绍生合撰的《文化视野中的陶渊明》(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本书在陶渊明…  相似文献   

6.
读《青春文化与“五四”文学》逄春阶这本书不同于著者另一专著《中国新文学文化景观》。本书主旨是对宝贵而易逝的“青春”的论析,它无疑给著者人为地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你有充沛的生命激情与足够的理论勇气吗?周海波先生走进了这块弥漫着烟尘然而生机勃勃的领地,...  相似文献   

7.
从50年代以来,对传统戏剧遗产的发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尤其在今天戏剧面临危机的特殊情境中,对传统戏剧及其理论的探讨,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这一研究领域,国内已经出版了不少人物、流派和段代史的著述。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读来使人为之一振。作者姚文放专攻美学理论,已出版著述多种,此次涉猎中国传统戏剧美学,是他近年潜心钻研的新成果。作者匠心独运,在整理中国戏剧美学丰富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勾勒了中国戏剧美学的历史发展、内在文化意蕴和本体特征。该书不拘泥一家一派,而是着眼于传统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戏剧研究虽已有不少成果,但终有缺憾,尚缺乏“一种以审美理想为中心、联系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来把握问题的更深入的戏剧美学研究”。作者正是依据这样的见识和胆识,进入传统戏剧美学领域并作具有积极意义的开拓性探索,这一探索透露出鲜明的戏剧美学研究建设意向和“文化阐释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读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邹广文博士近年来一直辛勤致力于文化哲学问题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他在1991年出版的《文化·历史·人》一书,着重从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的层面梳理了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最近出版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9.
刘晓林 《云梦学刊》2014,(2):158-160
杨虹的新著《近二十年中国商界小说的文化阐释》,在学术浮躁的当下,可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力作。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衡量学术研究的标准有三:“一日贵创”,“二日博证”,“三日致用”,诚乃的论。学术研究贵在创新,人云亦云之作实为学术垃圾。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日:“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仿,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极诣。”综观杨虹的《近二十年中国商界小说的文化阐释》,无不切合梁氏之论,其是一部观点新颖、论证缜密、切合时代脉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0.
陈颖先生的近著<中国战争小说史论>以立体多维的大文化学术视野对中国古今战争小说进行现照,在历史、文化、审美的框架中建构起一个具有极大涵盖性、整合性和统撮力的战争文学研究范式,这一范式是在时文学作品细致阅读和时文学史史实静现默察基础上,以现代理性为理论基础和价值核心的,它不仅从历时性的角度对中国战争小说的发展脉络加以梳理,更从文化学的视角现照中国战争小说,这种追求历史史实、文化内涵、审芙逻辑和人性探索高度统一的大文化视野,对于当今学术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源远流长的三秦戏曲文化在20世纪曲折的历史进程中获得了新发展,戏曲创作、演出、传播、评论、研究诸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相当辉煌的。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回眸往昔,就不禁想起和三秦戏曲文化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的众多人士,其中蒲城“三李”,即李桐轩及其子李约批、李仪祉,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李门父子主要活动于清末和民国时期,其中仅李约祉曾在新中国生活过20年。“三李”皆为同盟会会员,可知他们都是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曾担任过重要职务,分别系那一历史时期省内政治界、教育界和科技界的高层人士。那…  相似文献   

12.
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创作的两幕剧《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戏剧,《等待戈多》的经典化标志着戏剧史意义上的真正革新。它不仅仅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更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现代性作品。无论是其艺术形式,还是戏剧语言,乃至主题意蕴都充满了矛盾性、对立性、非逻辑性和不确定性,把文本放在现代性视野进行文化观照和经典重读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它的思想特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端于重庆的“唱读讲传”活动已渐次被各方各界认同。作为文化研究的一种特定表现,对“唱读讲传”活动的研究从未以一门“客观的学问”自居,相反地,它是一门非常接受“主观分析”与“主观认同”的学问。自2008年6月陆续开展至今,“唱读讲传”活动已在全国层面引起广泛关注,其可持续植根公众的肯綮在于进一步吃准思想内涵,凝练、升华其时代价值。由此延伸,必须将“唱读讲传”提升到政党文化高度。  相似文献   

14.
2003年,《英雄》的上映在中国电影界无疑是一大盛事,它标志着张艺谋成功实现了向商业电影的转型,但同时,它又是一部高度民族化的电影,它反映了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理解。本文拟以《英雄》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分析来阐释传统文化对影视文本建构的参与,并希望在分析时能够理解到它的精致意蕴。  相似文献   

15.
《小说追踪》是刘思谦(与人合作)的评论集子。“追踪”并不只是对小说轨迹的描述。论者敏捷的追踪脚步总是踩着时代的鼓点,汇入新时期文学前进的浪潮。对“伤痕文学”的赞誉、“反思文学”的探寻、“改革文学”的鼓动、“寻根文学”的思考、“纪实小说”的把握和小说趋势的预测等,都显示了批评轨迹与创作流向并行发展、相互映衬的文学状景。 论集贯穿着社会学批评方法,但不“陈旧”;现代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化做了流贯论集的血脉,形成自身开放的心理机制。基于评论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论者站在与人民相依与共的热土上关注文学的发展,将自己的才情思力献给紧密关注现实的王蒙、蒋子龙、谌容、张一弓等作家作品,将理性思考、艺术感受和审美分析统一起来进行理性的审度和艺术的把握,这其间浸透了论者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命运的情怀和对封建思想极“左”思潮的批判,对作家的艰苦创作充满了尊重与理解之情。论者在坚定社会  相似文献   

16.
《花间集》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间集》作为唐五代词的代表,不仅展现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体貌风格,而且带有深刻而复杂的时代文化印记。它是以俗艳为特征的世俗性文化和以享乐为目的的内倾性文化交汇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它具有音乐、地域、宫廷、女性等诸多世俗文化特性,在外在体貌与内在精神上均表现出与儒家传统文化的对立统一,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突破和叛逆,又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投射。  相似文献   

17.
基础扎实体例严谨视野开阔——《布朗族文学简史》的特色傅光宇最近,云南民族出版社推出了《布朗族文学简史》(以下称《简史》)。这是当今海内外第一部布朗族文学专著。读后觉得这部著作的独到之处,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基础扎实,发掘全面。布朗族是云南古老的土...  相似文献   

18.
文化视野中的现代化理论新探索──读《社会主义与改革的理论探索》胡贤鑫夏振坤、张艳国合著的《社会主义与改革的理论探索》(武汉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一书,以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对社会主义与改革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曾祥波 《学术研究》2023,(7):153-160
《诗经》汉、唐注疏以“诗史”阐释为核心,对诗歌文本作出带有具体历史人物、事件内容的阐释,“风教”“正变”“美刺”等《诗经》学理论都以“诗史”阐释为出发点。经学史重视文献和师法传承,强调《诗经》学的汉、宋之别,低估了“诗史”阐释传统在宋代以来的影响。传统上认为首开反拨汉、唐注疏之功的欧阳修《诗本义》,对“诗史”阐释传统的延续远高于否定,只是微调了具体阐释细节。首次提出“里巷歌谣”观念的朱熹《诗集传》,乃至推崇这一观念的方玉润《诗经原始》等,都保留了冗长的“诗史”阐释尾巴,甚至有所倒退。直到五四“歌谣”运动影响下以顾颉刚、闻一多、朱自清、朱光潜等学者为代表的现代《诗经》研究的出现,才从深度和广度上厘清了“民谣”观念,使《诗经》阐释彻底走出“诗史”阐释传统,呈现出《诗》的本义。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采用考古学的方法以及利用传世典籍来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语言的一些特殊属性使其成为记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民族语言的研究发掘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面貌及其发展状况,是一种科学可靠并且实用的方法.通过对几种传统上研究古史古文化方法的比较与分析,探讨赵阿平教授的〈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该书为研究满族历史文化及相关学科问题开辟了全新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