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竞争力迅速提升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中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突出。打破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行政隶属和区划的限制,构造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机制和制度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群的发展使经济利益的增加的同时,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引发了城市群利益冲突。通过解读十八大报告,解构城市群利益冲突,提出统筹城市群发展红利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灵活的经济政策,长江三角洲经济持续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该地区己被公认为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发展前景最被看好的地区之一.但是,进入新的世纪以后,长江三角洲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严峻挑战.如何克服面临的种种困难,继续保持己有的经济活力,是当前迫切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长江三角洲各省市的协作,尽快建立起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形成整体区域优势,借以实现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是均衡配置区间资源的重要途径,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对流入地的"乘数效应"与对流出地的"扩散效应"之间存在效率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之一.因此,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协同机制,重点是发展落后地区的城市群,以落后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制度创新——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城市合作与发展,已成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后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之一,当前的区域协调发展日渐呈现城市群崛起趋势.但实际过程中,以城市群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实现还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从制度层面透视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隐性或显性的问题,可以发现,目前支撑中国城市间顺利合作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很弱,惟有改变城市发展机制及相应制度安排,推行城市群制度创新,才能确保区域协调发展的()现.  相似文献   

6.
关于实施区域城市化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三大区域的现实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区域城市化战略实施的动态背景;着眼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大城市的中心地位及政府在城市化中的作用,东部地区以发展城市群为主,中部地区应走中间突破为主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之路,西部地区应是小城镇重点突破与大城市充实提高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群正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山东参与国际区域经济的整体形式,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山东半岛城市群内的一体化发展面临新的契机。通过SWOT分析法,就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对当前山东半岛城市群内一体化发展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以探求在"蓝黄战略"背景下谋求其新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系统演化的思想,构建复合系统的动态耦合模型,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5-2015年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演化速度和耦合度的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轨迹与指数函数模型拟合最优,其演化速度呈倒U型,并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区域物流系统的发展轨迹与三次方程模型拟合最优,其演化速度呈U型,并在2008年达到最小值.长三角城市群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呈倒U型,波动范围在0-90°之间,即两子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根据演化趋势,耦合度明显可分为两个阶段:2005-2008年的上升阶段和2008-2015年的下降阶段.区域物流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使长三角城市群复合系统在耦合度为45°处上下波动,即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状态具有周期性.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财产、基础设施高度密集,暴雨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该区域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估是保障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将洪涝灾害脆弱性看作一个负面“生产活动”,构建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模型,在分析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确定该地区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洪涝灾害脆弱性水平差异较大,安徽及浙江远高于江苏和上海,其中,上海的洪灾脆弱性最低;从空间上看,脆弱性分布有明显的地域集聚特征,脆弱性高的城市分布在浙江东南沿海和安徽南部丘陵地区;降雨量、城市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性等因素对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青岛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的结合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海陆交通枢纽,是我国五大贸易口岸,基础条件优越,经济腹地广阔,发展势头强劲。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城市竞争格局,青岛市应围绕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培育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青岛乃至山东半岛城市群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9.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