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转换问题紧密相连,不仅涉及到语法,还有思维模式差异。其主要差异在于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这两种倾向在表达方式上相去甚远,给翻译造成的困难尤其明显。本文旨在探讨英汉对比中"主语"与"主题"两个影响双语转换的核心参数,试图找出符合两种语言思维特征的译法,脱离语言外壳,正确处理好两种结构的转换,使译文语篇连贯流畅。  相似文献   

2.
翻译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翻译能力,而翻译能力的核心要素是转换能力。"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的理论焦点之一,它明确了语言形式、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是翻译活动中需要转换的基本内容。本文以实证的方法,验证了学生自主选材和多层次讨论完成译文的翻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三维"转换能力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整体翻译水平提高显著,三个维度的转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总体的维度转换能力也有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中所讨论的名词性从句和定语从句的相互转换,不是指用其中一种句型把另一种句型的意思表达出来,而是把其中一种句型直接当作另一种句型来看待和理解。实现这种转换的前提是缩合关系词的引入。以关系副词where引导的从句为例,阐明了两种从句相互转换的情形,跳出"规则"来理解英文句子,有助于英语语法的学习和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转换制度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心。本文从转换权的性质及实现、转换价格和转换期间三方面进行研究。笔者同意转换权属于形成权的观点、因为其有利于保护可转换公司债券债权人的利益。比较面额转换和市价转换两种转换价格方式 ,主张我国应确立市价转换体制 ;比较转换期间的定期转换和随时转换两种制度 ,则随时转换利大于弊 ,应成为笔者建议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是语言中的核心与精华所在。语际转换的目的是实现不同语言间的交际和文化交流。本文分析了英汉习语的特点,影响英汉习语语际转换的因素,重点探讨了英汉习语对应式转换、平行式转换、替代式转换和冲突式转换等四种语际转换形式。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是外语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际策略。借助于Flyman-Mattsson和Eldridge的语码转换功能分类,按照课堂教学步骤对两位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历时"研究。结果发现教师语码转换的使用受各种因素影响,语码转换的类型和课堂教学阶段具有相关性。该研究对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使用和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数制及转换是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及相关知识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提出将"比较教学法"和"权值法"应用到教学中,讲解数制概念时,应用"比较教学法"深入浅出的把十进制和二进制等其他进制进行比较讲授,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以便更好的理解数制;在数制转换中,应用"权值法"使数制转换变得简单、准确、高效,进而攻克数制转换中的难点问题,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解题。  相似文献   

8.
"实用为本"与"道器相宜"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与现代设计理念相切合的部分。以传统家居陈设艺术中的屏风为例,阐明屏风的当代转换设计应营造适于当下生活方式之"用",合乎当下思想文化之"道"。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换,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一。但从目前的实际和今后的发展看,要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换,还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创造和具备一定的条件。因此,要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同时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情况采取结构转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空间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施土家"女儿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其三维生存空间环境发生了巨大转换,并逐渐形成"乡村——都市体"文化空间特性,本文比较了乡村、都市两个文化空间里的"女儿会",探讨"女儿会"在发展中呈现的空间转换特点,分析转换中出现的新文化事项。  相似文献   

11.
不带方所宾语的双宾句仅指动语动词为外向动词、内向动词和兼向动词的双宾句。惠安方言这类双宾句不仅在三"向"上对动语动词的选择与普通话不相一致,而且在双宾语的移位问题上也体现出与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的巨大差异。惠安方言双宾语移位后可出现四种结果:不改变句意,造成歧义,减少句子的义项,改变句意。对这四种结果出现的种种条件限制和彼此的差别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从而总结出双宾语移位的规律,并进而归纳出双宾句的语义特征和用法。从中可以看出,语音对此类双宾句的影响巨大,涉及到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论语》"公冶长"篇、"雍也"篇有许多章句在古今众多注解中存有疑义,甚至被误读,对我们研究《论语》及领悟《论语》的思想造成障碍。本文将在质疑古今权威注解(分别基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对此两篇中的一些疑义章句重新解读,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13.
从视点角度看静态存在句中的“着”和“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视点的角度看,静态存在句中的“着”类句反映的是说话人对事物存在状态静态的大纲视点模式,“了”类句反映的是说话人对事物存在状态动态的顺序视点模式。二者所反映的观察方向都是同序的视点模式,但“着”句的视点始终处于句中场景之中;而“了”句的视点首先位于句中场景,然后以回顾性的方向移至与之相对的另一场景,然后再移回到句中场景。  相似文献   

14.
《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是《东莱标注三苏文集》之一种,是人们熟知的苏辙文选本,但是,论苏辙文者几无人对其作过研究。据书前目录,全文二十二巷,共收文276篇,今存一至十五卷,文179篇。所存较《苏辙集》多127字,简145字;多9句,简11句;可校勘367字句,乙正14处字句,字句的转换29处,佚文2处;差异多达七百多处;又多与早出的宋刻本相同,且后出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也从而相同;所选较他选本有64篇文章是独选。《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是一个颇有价值的苏辙文选本,在文献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存在句的偏离,大多出现在一些文艺语体中,其形成的内在动因与人的思维活动、认知过程密切相关,主要是人们根据客观事实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联想使句子发生偏离。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视角对存在句偏离现象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本文对《西游记》中存现句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存现句在作品中运用的典型环境,分别是处所描写、人物描写和综合描写。而存现句的主要功能是对环境的描写,因此当各章节中环境描写较突出时,存现句就会较多,反之则较少。  相似文献   

17.
在小说《白鹿原》中,陈忠实不仅从表层的遣词造句的角度精心选择方言语汇,运用方言语气词以及高密度的排比句和长句来营造方言氛围、创造方言腔调,而且从深层的角度运用方言思维进行布局谋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方言思维与方言表达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两个系动词be”之说认为系动词be在等值句中与述谓句中有不同的特点,在等值句中是一个真正的及物动词,赋两个题元角色。文章从理论和经验方面进行分析,证明了这种说法是不充分不恰当的。文章认为,在英语中系动词be只有一个,是一个功能性成分,其没有语义内容。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分析,系动词be具备提升动词(raising verb)的特点,而等值句和述谓句中的系动词be都符合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宋伟华老师认为双语词典的编纂质量亟待提高。为了举证,她指出了《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中一些例句的汉语译文不符合汉语的规范,还指出了一些她认为是误读、误译和漏译的现象。宋老师并尝试着对这些现象作了一些理论上的分析。对宋老师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援引一些语言学理论进行了辩护,并指出宋老师对双语词典例句的汉语译文的要求过高了。  相似文献   

20.
反身宾语句生成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身心二分”的“心支配身”认知框架,二是主观移情。反身宾语句有较强的描写性和事件伴随性,主要出现于文艺语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