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学实验是一种教学活动,是对数学发现过程的体验.数学实验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源泉;能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有助于巩固数学知识,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新教材比现行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课本中增加了一定数量的讨论题.其中高一新教材中,讨论点由旧教材上的3个增加到35个,共44道题;高二新教材,讨论点增加到31个,共35道题。这些讨论题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学会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起到开阔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积极作用。同时,“讨论”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交汇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讨论”是冲破教师“一言堂”,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一、概说“人性” 孔子曰:“性相近”,显见他认为有人性,且有共性:孟子云:“性本善”,几千年来,帝王们大概都以此说来进行人治。苟子以为“性本恶”,但他的学术没被董仲舒列为“正宗”,倒被蛮夷借鉴去法治了,以抑人类“恶之本性”。又有先贤搞平衡曰“食色皆性也”,并无善恶。左思主张“人有异同之性”。梁实秋和鲁迅也曾为此“恶”语相加:梁以为“人生的态度是歧义的.但人性的素质是普遍的.文学的品味是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的作品之基础”。而鲁迅先生以“香汗”、“臭汗”来两难,好在梁并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贵“和”传统源远流长。它的精髓是既承认矛盾无所不在,又强调人有掌握规律、解决难题的能力,所以只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正确处理有关矛盾.就能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的身与心达到普遍和谐的境界。这个主张掌握规律,调控矛盾,争取整体协同、和谐统一的传统观念不仅对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有极其深广的影响,而且对解决当代生态危机、战争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等.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我国许多现行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四海认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举世称誉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正是发展贵“和”传统、拓宽“致和之道”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不仅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对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一国两制”使中国现代化获得了崭新的政治内涵,有助于实现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论述了保证“一国两制”构想实施的重要条件.认清“一国两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看来,无的问题之所以在传统哲学或形而上学中无法得到回答,是因为传统形而上学忽视了存在者的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存在论区分,并且从存在者的角度将“无”看成是存在者(或“有”)的某种缺失。海德格尔对于“无”的具体论述主要集中于《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是什么?》和《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这三部作品。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从生存论的角度出发把“无”理解为世界的无意义和此在的“向死而存在”;在《形而上学是什么?》中,海德格尔把“无”看成是世界作为存在者整体的“跌落”或“沉没”以及相应的“无之无化”;在《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中,海德格尔的思想发生了转向,并且放弃了他之前的生存论思路。他借鉴了谢林关于“实存”和“根据”的区分,把“无”和“无根据”联系起来,认为“无”既意味着“无根据”,又是“无根据”中建立根据,也就是“建基”。在此之后,海德格尔很少讨论“无”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在海德格尔后期哲学中,无的问题消融在更具普遍性的存在问题之中。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经济实体.十年间,中央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国有企业一步步前进的措施,成效瞩目.然而,时至今日,总的看,国有企业仍然普遍不活,效益普遍不理想,迟迟自负盈亏不了,不能不引起我们继续深思和探索.怎样认识实现企业自负盈亏这个核心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源头即从认识企业自负盈亏的理论基础作为开启钥匙,兴许能找到促进企业实现自负盈亏的得力措施.而这个理论基础的把握,可从深入理解马克思商品成本学说的本意中…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日本人普遍开展以“体育解除疲劳”为目标的业余体育运动。七十年代,日本人的大众体育以“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设计”为目标,广泛扩充了太极拳、喻枷、舞蹈、健美等运动项目,使国民生活具备了更新的意识,从而推动了日本科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八十年代,日本人普遍参与体育运动来追求生活乐趣,即以追求高度愉快为参与运动的目标一这种类型的大众体育,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人心灵的开放,因而更能适应社会结构性的改组.关于“终身体育。,九十年代初提得较响。日本国在第五和第六次修订体育大纲时,均把“终身体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张泰霖 《金陵瞭望》2006,(15):44-44
人有七情六欲.对某事某物有所爱好、喜好、偏好、嗜好本是人之常情。对普通百姓而言.爱好什么.爱好到什么程度,并无大碍,向善的方向发展.爱好还能成就人生,创造一番事业。然而,一旦为官.对自己的所“嗜”、所“好”就不可不慎了.  相似文献   

10.
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有助于清晰“我们的价值观”内涵,是践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还能有效促进价值观的功能提升。同时,“我们的价值观”对二级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具有价值导向、调整和规范、凝聚和激励等作用。要实现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品牌的真正融入,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结合”文章,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刘涛 《东方论坛》2011,(5):27-30
庄子认为人的心灵从低到高有四种不同的境界:从“有有”到“有无”,再到“无无”,最后进至“无有”。心灵在此四种境界中分别表征出的样态是:“心灵之困”、“心灵超越”、“心灵之忘”与“心灵逍遥”。  相似文献   

12.
王弼哲学的本体是"无"."无"对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意义在于,从思想上使人的觉醒成为可能,由此,又使文的觉醒成为可能.意境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意境具有超越性,即从"实"入"虚"、从"有"入"无"、从有限入无限的超越.这种超越性也是王弼之"无"所具有的,二者之间应当有内在联系,"体无"是王弼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体无"之"体"对审美之"体"具有内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普世价值"从本质上讲源于人类的共同性,因而在抽象层面意义上"普世价值"是存在的,而由于人类个体的特殊性,在具体层面的"普世价值"则呈现出不同特点。人权作为价值目标,在抽象层面上具有共同性,在具体人权内容上则受制于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等社会物质基础,具有多样性。从二者关系看,人权与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具有共同性,并作为后者的内核而存在。而在我国人权建设路径选择上,一方面要承认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与人权的存在,并主导话语权,另一方面又应明确具体的"普世价值"与人权必须依据现实的社会物质基础,坚持自己的标准与内容,在此基础上的人权建设才能既不脱离世界主流,也不脱离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函数域上的各种diophantime方程的综述,利用Nevanlinna理论,就Fermat型函数方程的亚纯(全)解的存在域不存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函数域上的各种diophantime方程的综述,利用Nevanlinna理论,就Fermat型函数方程的亚纯(全)解的存在域不存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否定终极的、普遍适用的道德真理的存在。从某个民族、某个群体甚至个人的道德观念中无法推导出一个人类普遍接受的道德认知,道德归根到底是建立在一定经济状况上的阶级的道德,但他并不否认道德的共同性的存在。当下全球普世伦理的诉求,应该充分尊重各民族、各群体中客观存在的多元化道德认识,保证不同民族、区域及其各特殊文化传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理解,广泛吸纳人类在"共同生活实践"中得出的阶段性的道德认同,跳出抽象的主观设计的道德研究方法,到现实的生活世界,特别是到共同的利益基础中去开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宋、清时期哲学家们的众多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有无相生、对立相化、万物自化、生生不息、循环周始、化无穷极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过程论和生成论的复杂自组织思想。  相似文献   

18.
虽然关于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共同犯罪没有定论,但是有必要肯定片面共犯成立共同犯罪。片面共犯成立共同犯罪存在于片面帮助、片面实行,不存在片面教唆、片面组织。  相似文献   

19.
“精神家园”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家园概念是学术界常用的一个概念,以往对于其含义鲜见学理上的探讨。精神家园是指一个民族以至于人类的文化中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价值系统,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现成的价值观念,从而为人们描绘出了世界的图景和生存的意义。同时,精神家园又具有开放性,不断地汲取时代精神,以丰富和充盈自身。人们之所以需要精神家园,源于人的本质——意识,是意识之指向性的体现。精神家园在文化中的功能在于为个体提供精神的皈依,为精神世界建立起秩序,赋予个体以意义。若是没有精神家园,个体精神会迷失方向,民族会失去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余年以来“反训”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至今近20年来,语言学界对"反训"问题的讨论异常活跃,其研究涉及到"反训"的定名、性质、反训词的存在与否及其原因和范围等方方面面,本文试对此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总结,并对今后的反训研究提出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