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各种各样的童话研究中,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童话心理学别具新意.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的贝特尔海姆的<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是美国童话心理分析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寻童话的形成与特点,用精神分析方法探讨童话的魅力及其表现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童话心理学.了解和认识童话心理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哈利·波特>在风行世界、好评如潮的同时,也受到了如禁止出版等不公正的待遇.其不公正的待遇与其小说或是童话的文体界定密切相关.从审美品格来区分,魔幻小说是小说,具有写实性;而童话具有非写实性.从人物形象塑造上区分,小说要求塑造典型人物、圆形人物;而童话偏于类型人物、扁形人物的塑造.考察<哈利·波特>的非写实性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特征,我们不难界定<哈利·波特>的文体本质为中国的童话,英国的Fairy Tale.  相似文献   

3.
对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开架图书阅览室丢书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图书的总体丢失情况、图书的丢失类型及各类图书丢失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分析,总结了丢书的客观原因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不同,可能会使其原有的音韵美、形象美及文化内蕴美丢落,这是一种遗憾,而在翻译中采用直译加注、意译法和借译法三种方法来进行补偿,可以使原文信息的丢落减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威尼斯商人>的童话性质是通过童话氛围营造、道德训诲原则、假定性形式等因素来完成的.分别取材于<蠢货>及<罗马人的事迹>的两个性质迥异的内容,通过对金钱的态度被粘合为一个完整体."第五幕"按西方编剧法似是多余的,但以中国古代戏剧理论观之,则正体现了"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的艺术效果,成为整个剧作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从方方的<状态>始,"潜对话"已成为方方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这在其近作<乌泥湖年谱>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潜对话"不仅表现在单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而且成为作品的结构性因素.作为与"对话"(公开对话)相对而言的"潜对话",与巴赫金所说的"复调"有着明显的差异.作家个人的艺术选择、时代情势使中国出不了"复调小说".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初等方法讨论了丢番图方程a~x-b~yc~z=±1在{a,b,c}={2,5,p}时的情形,得到了许多有用的结果,求出了在p<100时它的全部正整数解。  相似文献   

8.
在如今高校图书外借工作较普遍地实行计算机管理和开架借阅之际,如何使此项工作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效益,避免丢损?本文试图从图书丢损种种现象、原因和应采取的对策等方面谈点自己的想法,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9.
海纳 《中华魂》2017,(2):33-33
近日,有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组织了一场“丢书”活动。他们派出很多的人,包括一些影视明星,每人抱着一堆新书,故意丢在地铁、航班和顺风车里。据主办方称,这次共丢了1万本书。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人们利用通勤时间读会儿书。  相似文献   

10.
电影&lt;金刚&gt;在票房上的成功不仅得益于精细的特技效果和宏大的视觉场面,情感也是动人的因素.本文对比解读童话&lt;小王子&gt;与电影&lt;金刚&gt;,发掘出影片多种内涵下孤独与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施蛰存小说以心理分析著名 ,但其小说在巴赫金所说的对话性、复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表现为人物与他者的暗辩、人物与自我的对话、小说结构的对位、人物的对立式组合等  相似文献   

12.
仙话发展到清代,发生了巨大的蜕变:梅新林曾经说,清代仙话是“过分‘杂化’以致‘异化’实际上是以牺牲仙话固有的独立品格与价值为代价的”。梅新林所谓的‘杂化’和‘并化’是指:“道释仙怪之合流”,“仙界业已成为一个大杂烩”,但梅新林没有指出把儒家的根本理念掺进本来是讲凡人追求长生、通过修炼可以成仙中故事中才是最大的“异化”。笔者认为,这是对仙话作品灵魂的“异化”,更确切的说,是对仙话的儒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分析元小说,指出元小说处于小说与评论的边界,艺术与现实的边缘,其本身是艺术与现实对话交流的结果。本文旨在为元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巴赫金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体现了他的认识论、存在论和价值论等多方面的重要思想。然而,美国著名解构主义思想家保罗·德曼却以语言的修辞性为基本立场,把对话看作是解构巴赫金思想体系的重要的“墙角石”:第一,对话作为理论术语和巴赫金现实生活的潜意识对应,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其理论体系向艺术创作的辐射力度,造成阅读过程中的盲视;第二,对话作为文艺研究方法,忽视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否认文本语言的转义性,造成了阅读过程中诗学话语和阐释话语两种阅读模式之间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童话是"爱的礼物",因为爱的意识是童话区别于神话、寓言、传说等文类的重要特征.本文探讨童话以独特方式表现的各种爱的母题,包括对人类的爱,对大自然的爱,人间的亲情之爱,爱的奇迹,等等.除了这种独特的以爱为本的人性教育之外,童话还包含着丰富的有关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巴赫金的对话“时空体”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化的体系 ,它更是或者说首先是一种时间的哲学。这在他的行为哲学中 ,在他对教育小说及双重体等概念的阐述中 ,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正是在时间的潜流中 ,人颠覆过去 ,并重构现在和未来。而在解析鲁迅的文本中 ,两位大师进行了一次有意义“对话”。他们虽然有着相通的思想观念 ,但由于各自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差异 ,使得两人通向共同目标的途径有了很大的不同 ;而这对巴赫金的时间哲学有一定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巴赫金的未完成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提出的观点包括复调理论、狂欢理论、对话理论、未完成理论等,相对地说,他的未完成理论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然而他的未完成理论却是贯穿巴赫金文化诗学始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包括思想的未完成性、自我意识的未完成性和语言的未完成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学者巴赫金的"复调"是西方结构主义文论家关注的话题之一。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正好契合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从叙述声音的多重性、多重叙述视角的转换入手,揭示该小说所具有的复调特征,进而发掘其丰富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巴赫金的对话和狂欢理论探讨了艾丽斯·沃克的小说<梅丽迪安>,通过具有多重喻意与意向的双声语对话体系以及场景和写作方式的狂欢化,作者试图言说一种被压抑的原始欲望,建构一个兼具"超验所指"的在场与"自我的在场"的话语体系,从而寻求黑人与女性这两种社会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将对话视为语言存在的本质,认为一切话语都具有内在的对话性,即使是在书面写作这样极具个人化的独白性言语行为中,书写者也总会处在一种和假定的接受者对话的情景中。对话理论将语言学与社会学结合起来,尤其强调说话人和受话人的互动关系对语言生成和理解的制约作用。这种观点对一贯缺乏语用视角的汉语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