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康醇为萃取剂,在正十六烷中加入少量二苯并噻吩构成柴油模拟体系,考察了单级萃取中稀释剂含量、剂油比、温度对脱硫率和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康醇脱除催化裂化(FCC)柴油中硫化物是可行的,康醇是一种较好的萃取剂。建立了在模拟体系中二苯并噻吩的萃取动力学方程:r表观=0.19 cA-60.6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稀释剂含量下的萃取平衡线。模拟体系萃取脱硫适宜的条件为φ(稀释剂)为0.01~0.05,剂油质量比为1.5~2.5,萃取温度30~50°C。在该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萃取精制,精制柴油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针对催化柴油安定性差问题,对其不安定组分和改善其安定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炼油厂的生产实际,利用复合溶剂对催化柴油萃取精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开发和试验。用HD复合溶剂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精制后,精制油的催速储存安定性沉渣和颜色均达到了优级轻柴油的标准,在剂油比为1:500—50:500,精制油的收率为99%以上,老化沉渣<2.5·10-2mg/ml,老化色号不大于3.5,实际胶质的降低率达到了60.1%,氧化沉渣降低77.6%,脱硫率19.8%,脱氮率20.3%。  相似文献   

3.
应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对俄罗斯原油常压渣油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后,所得液相产物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含硫化物以噻吩类、苯并噻吩类、二苯并噻吩类为主。采用不同的平均校正因子对催化汽油和柴油馏分中的总硫及主要硫化物含量进行分析。考察了催化裂化反应中剂油比及温度对催化汽油和柴油中总硫及主要硫化物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用气液色谱法测量了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种卤代烃在二苯酮、二苯亚砜、二苯醚、二苄基醚、N,N—二苯基甲酰胺、喹啉、异喹啉、二苯甲烷、二苯乙炔、二苯乙烷、对苄基联苯、α—甲基萘、二苯胺、N,N—二甲基萘胺、α—萘胺中无限稀活度系数,通过改变温度测得溶质在上述溶剂中的(?)~R_和(?)~R_i,探讨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与所研究的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在正辛烷中添加不同量和不同种类的硫化物为模拟体系,介绍了萃取-光化学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硫化物工艺,探究了该工艺的脱硫机理,并建立了脱硫动力学方程,其动力学方程为(-rA)=-dcAdt=0.435 2 cA-462.28,E a=16.9 kJ/m o l,k0=1.19。并通过3种FCC汽油的萃取-光化学脱硫的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方程适用于1#FCC汽油和3#FCC汽油;对于2#FCC汽油,由于其烯烃含量比较高,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对虾胚胎在低温保存前的预处理过程中,抗冻剂溶液的毒性和渗透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晚期胚胎比前期胚胎有更强的抗毒能力,且二甲亚砜毒性较甘油小,胚胎表面受精膜对水的渗透性很好,而对二甲亚砜和甘油基本上不渗透。  相似文献   

7.
液相生化法烟气脱除 SO2 的反应中 ,吸收液酸度和 Fe3 含量与 SO2 的吸收有直接的关系 ,酸度和溶液中 Fe3 的含量互相影响 .本文根据条件实验和化学分析的结果 ,探讨了酸度、Fe3 的含量及其与脱硫效率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液相生化法脱硫吸收液的适宜酸度范围和 Fe3 含量 .  相似文献   

8.
室温离子液体被认为是一种多功能的新型绿色溶剂,其应用十分广泛。其特点是几乎没有蒸汽压、溶解度大、溶解范围广、易于回收利用、稳定性好。本文介绍了离子液体在萃取方面的应用,包括液?液萃取,固?固分离,液?固萃取,气体的吸收分离,与超临界CO2结合的萃取分离以及膜萃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以三苯基氯甲烷和乙酸酐依次对蔗糖的8个羟基进行选择性保护,考察了反应配比、温度、溶剂对蔗糖保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吡啶替代二甲基甲酰胺(DMF)和N-甲基吗啉作为溶剂和缚酸剂的伯羟基醚化反应,选择性为78%,三苯甲醇收率达98%以上,以甲苯为萃取剂和乙酰化反应的溶剂,避免了除杂过程的液固分离和固固分离,反应平稳,催化剂可循环使用,蔗糖全基团保护物(TRISPA)的收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了可聚合的4-N-二苯甲苯基马来酰亚胺(NBPMI)与可聚合的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构成的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腈聚合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的原理,并测定了氨水催化氧化及蒽醌二磺酸钠法脱硫液的电极电位,为工厂选择合适的脱硫方法提拱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对苯胺—水混合液中的苯胶进行分离回收的两种实验方法,阐明了用苯作萃取溶剂的优点,同时为实验室回收工作和实验教学中优化实验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我们在对复杂样品中的有机物进行分析时,通常采用的是液—液萃取,固相萃取(SPE)和超临界萃取(SFE)等技术。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缺陷,如:费用高、操作复杂、费时间及有毒的有机溶剂对人体的侵害。 而美国SUPELCO推出的SPME技术克服了以前传统的样品预处理技术的缺陷,它无需溶剂和复杂装置,它能直接从液体或气体样品中采集挥发和非挥发性的化合物,可以直接在GC,GC/MS和HPLC上分析。能与任何型号的气相和液相色谱连用,有手动和自动进样两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用石油亚砜作萃取剂,在混合澄清槽中进行萃取钯的试验,确定了萃取钯的工艺条件:三级萃取、六级洗涤、三级反萃,各流动相的进出口流量为15ml·min-1.在这工艺条件下回收的钯的纯度为99.90%,萃取率为99.11%.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混合澄清器与传统塔式萃取器的优缺点,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液传质设备——塔式混合澄清萃取器。选择合适的物系(煤油-苯甲酸-水、环己烷-丙酮-水)对该设备进行了传质特性的研究,并考察了桨叶形式、搅拌速率、两相流量以及级数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该设备的单级效率可达到96%以上;在403 r/m in搅拌速率下,经过四级萃取,萃取率可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价格廉价的N-甲基吗啉、溴乙烷、四氟硼酸钠为主要原料,通过一锅法,合成了N-甲基-N-乙基四氟硼酸盐吗啉离子液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该离子液体进行了表征,并且测定了其溶解性和电导率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结晶度、纯度高,在极性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不同溶剂中的电导率差异很大。将该离子液体应用于牛血清蛋白的萃取,并考察了离子液体浓度及成相盐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5.3,离子液体浓度为350g/L,成相盐浓度为80g/L时,牛血清蛋白萃取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建立液固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西维来司他钠中溶剂残留。采用DB-FFAP大口径毛细管柱,以正丙醇为内标进行定量。正己烷、丙酮、醋酸乙酯、甲醇、乙醇、DMF的回收率分别为96.9%,101.6%,95.4%,101.2%,105.2%,98.7%。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9μg·g-1,0.02μg·g-1,0.08μg·g-1,0.01μg·g-1,0.01μg·g-1,0.16μg·g-1。  相似文献   

18.
建立液固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西洛他唑中溶剂残留。采用DB-FFAP大口径毛细管柱,以正丙醇为内标进行定量。乙醇、DMF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1.5 ̄30.2μg·mL-1 (r=0.9993),1.8 ̄36.4μ g·mL-1(r= 0.9968);回收率分别为104.8%,105.2%。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1μ g·g-1,0.16μg·g-1。  相似文献   

19.
将0.4%秋水仙素与3%二甲亚砜混合液注入成龄桑生长锥,可诱变产生四倍体枝条.有的桑树品种老条三年累计诱导率达75%.成龄桑树老条产生的四倍体可提早开花,提早与二倍体杂交培育三倍体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结晶法制备甜菊糖中存在的结晶步骤复杂、回收率低、结晶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二次结晶法从甜菊糖 粗品中提取高纯度RA的新工艺。同时研究了提取溶剂、固液比、结晶温度、结晶时间等对结晶效果的影响,优化了现有 结晶工艺,简化了结晶步骤。实验表明,结晶法制备高纯度RA的最佳工艺为:一次结晶提取溶剂为无水甲醇(质量分数 >99%),固液比为1:5g/mL,溶解温度为50℃,结晶时间为2h;二次结晶提取剂为86% -88%的乙醇溶液,固液比1:4 g/ml溶解温度为50℃,结晶时间为16 - 24 h。两次结晶RA总得率为70. 9%,通过本结晶工艺,可制得RA的质量分 数为97. 51%的甜菊糖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