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着手。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它符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和发展 世界上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民主,都只有当它成为国家制度后才能真正实现。一切反对专制独裁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最终都表现为变革旧的国家制度并建立新的国家制度的斗争。要变革制度.要求改造社会的阶级和集团就先要提出自己的民主要求,然后组织群众,开展斗争,推翻反动统治,夺取政权,并借助新政权,把自己的意志提升为国家意志,把自 相似文献
2.
党的史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地回顾总结了建国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几年来,以六中全会决议为指导思想,从各个角度研究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的文章比较多,而对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过程的研究却相当缺乏。系统地回顾和展望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加强当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完善国家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4.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莹雪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692-69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表现。建国60年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深入分析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功绩之一 ,就是总结了过去近 30年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没有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训 ,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任务 ,从而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2 0多年来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实践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6.
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京的实践入手,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开创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梁军峰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6):15-1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提升“人大民主”水平,一是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落实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二是加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真正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三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保证人大代表真正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受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9.
实践表明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 ,还必须有相适应的物质条件和思想、教育、文化传统等作基础。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只是国家民主建设的起点 ,人民民主生活的开端。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的民主建设 ,可以看到 ,一个不是从本国的经济、文化内生的国家的民主 ,从民主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到民主在社会生活中的全面生根 ,民主建设的历史任务还非常艰巨而漫长 相似文献
10.
11.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走过了60年的历程,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相比,它是独特的,因为从意识形态和制度安排来看,中国民主模式有自己确定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审视"中国式民主模式".一是它本身60年来的历史发展轨迹,虽然在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民主运行实践偏离了最初设计的制度框架,但总的来看,它还是为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合适的政治支持力.二是怎样看待中国民主制度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从制度设计来看,它已经与传统中国社会发生了决裂,但是我们用"路径依赖"的方法论来审视它的时候,它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无法彻底决裂,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规避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和汲取它的积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民主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生长点和突破口,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摸索过程。农村基层民主的孕育和发展,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是同一个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向政治体制提出的一项政治上的要求。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生长的力量主体是多元的,既有农村社会内部力量的孕育,也有国家的介入等外部力量的推动,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改革以来整个农村社会调控体系在演变过程中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中国把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点放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上,既是一种必然性和现实性,也有各种可能性的条件,它独特的发展路径决定了不能以西方已有的制度构架为标准来评判它。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民主理论中,消极保护个人权利与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之间一直存在着张力,造成了强调消极保护与强调积极参与的民主理论的此消彼长。但事实上,二者不能完全分立,需要找出调和他们的方案,参与式民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协商民主理论——为寻求消极保护与积极参与提供了平衡机制。虽然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西方民主的演进有着本质区别,协商民主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但对中国仍有诸多启示:一是通过公共协商机制,加强基层民主,促进公民的有序参与,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二是采取选举与协商并举的民主模式,在完善选举制的同时,加强公共协商,为保护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歧冶民工是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最高形态,它是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它包括公民权利,主要是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政权组织形式,即对多数人民主,对少数人专政;国家活动原则。此外还包括经济民主、文化民主,社会民主。从构成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它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同样,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如果从建党的时候算起,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实践已经经历了七十年的艰苦努力和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认真考察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经验教训,对于今天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的考察将顺着两条线索进行,即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和它所领导的民主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垄断民主建设的话语权,将西方式的"政治民主"作为评判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的标准。但是,"政治民主"具有天然的结构缝隙,主要表现在四个特性上:选举的间歇性;议题的空泛性;公共政策的断裂性与滞后性;制度的规范性。因此,"政治民主"很难在发展中国家得以有效推进。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考虑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理解民主建设,即走一条"政策民主"的新道路。相较于"政治民主"而言,"政策民主"具有长效性、渐进性、实效性、明确性等特征,能够弥合"政治民主"的结构缝隙。对于中国而言,以"政策民主"为突破口,助推转型时期的民主建设将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应然逻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自由和民主二者间的联系与冲突切入 ,提出自由主义民主是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民主模式 ,对论证自由主义民主的个体本位观、保守经济学主张和挑战多数原则等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 ,对自由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和内在缺陷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由此点出它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首先阐述了民主内涵与外延的关系,认为民主的外延不能简单等同于民主的内涵。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归纳出中国民主建设中面临的几个带有二律背反性质的难题,包括坚持中国特色民主道路与吸收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关系;完善民主制度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关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维护稳定的关系。这些关系之间既相辅相成,又充满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破解这些矛盾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列宁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高度重视苏维埃政权建设,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政权以及法律之间的关系;主张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对政权的监督。列宁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而发展的,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新境界,促进了人类社会民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深入探讨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含义所在,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础 ,农村基层政治组织是农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由于国家政治体制的缺陷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进行必要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在全面建小康社会中把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