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镛 《老年世界》2014,(8):15-16
船,因为有舵而能远渡重洋;雏鹰,因为有翅膀而能在蓝天自由翱翔;人,因为有梦而铸就生命的辉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希望,作为一名80多岁的老人,从我的人生经历中,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梦想的实现,一定离不开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马通  曹晶 《现代交际》2023,(3):27-35+121-122
《巴黎手稿》中的人的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为存在物、人是类存在物三个命题。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在生产中实现了能动和受动的统一。作为自为存在物,人在生产发展中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界和他人的统一和自由。作为类存在物,人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并且具有社会性。第一个命题是“现实的个人”、生产等概念的来源,第二个命题是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阶段理论的雏形,第三个命题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王陆荃 《职业》2011,(29):130-130
所谓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美感能力,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同时代、阶层、民族和地域的人,固然有不同的美感;就是同一时代、同一阶层、同一民族、同一地域的个人与个人之间也会因文化修养、个性特征等的不同,而形成美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皮芳红  管金玲 《现代交际》2023,(10):28-37+121-122
自由时间作为实现个人充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它能够激发人的精神需要、助力人的精神生产、推动人的精神交往。新时代,面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存在的自由时间占有不足和利用不当等问题,要坚持人民至上,捍卫自由时间的属人本质以发挥人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的主体作用;要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自由时间以夯实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要加强思想引领,筑牢自由时间的文明高地以擢升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意义层次。  相似文献   

5.
袁小红 《公关世界》2008,(12):53-54
公关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外交语言公关礼仪,既是文明社会交际活动的行为准则,又是待人处世塑造个人与社会组织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既是社会组织与公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又是公共关系实务的灵魂。公关礼仪作为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渗透于形象塑造、传播与沟通、策划与公关活动之中,使公共关系富有无尽的创意和无穷魅力。文明的公关礼仪是当今社会人之为人的基本要则,是经济时代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一个国家民族人文素质之外现。开展公关教育,倡导礼仪新风,对于造就高素质的新时代公民,塑造二十一世纪中国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将实现一个公正、充满怜悯与同情的社会看作是他们人生最后的归宿和目的;他们按照共和的理想来规范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法律:他们狂热地崇尚自由、追求开拓精神,积聚财富与争取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他们一生追求的就是成就感、自由和公正。这也是美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所谓社会问题,即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带来困难,需要社会的力量来解决的,都属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变动、社会结构变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心理素质等都有可能造成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个人和群体恢复健全的社会生活,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恢复与重建社会学以来,社会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8.
林海 《职业时空》2008,4(7):29-29
价值观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价值理念。人的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认识,是评价理性成果的集中表现。具体说,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如对自由、幸福、自尊、诚实、平等、金钱、家庭、朋友等,在心中有轻重主次之分,这种主次的排列,则构成了个人的价值体系。由于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或社会的各时期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参加社会实践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纵观历史,人类价值观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先行先试的突击队,以前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中独领风骚,如今在社会建设方面同样起到了示范作用。 所谓“建设幸福广东”,其实质是以民生为重点,以人为本位,在个人层面,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沟通和理解;在资源层面,加快社会资源的不断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组织层面,推动各种组织相互联结,形成强大的社会组织网络。如果在社会建设方面做到了人员的互动、资源的互通、组织的互联,  相似文献   

10.
约翰·密尔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是自由主义的拥护者之一。他在《论自由》一书中继承了边沁的功利主义自由观,明确提出“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反对“多数人的暴政”,强调保证少数的自由的重要性。他的最终目的是从政治层面论证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的关系,站在维护个人自由的立场上来对抗社会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人们的思想和讨论自由。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教育始终面临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以及“教不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乡村教育问题,国家也认识到做好乡村教师激励工作的重要性,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工作仍然面临:乡村教师工作繁多、任务负担过重、乡村教师收入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比较上差距较大、乡村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受限、乡村教师个人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减轻工作负担,扩大教师供给数量;施行绩效工资,差异化补偿;建立和完善乡村教师职业支持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切实满足乡村教师个人生活需求;提升社会对乡村教师的积极认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东局势发展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是个重大问题。有时,阿拉伯国家关系协调和团结比较显著;有时,阿拉伯国家之间出现矛盾以至分裂又突出起来。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历起伏曲折的发展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中东局势的发展。 阿拉伯国家关系所以会有分分合合的矛盾现象和发展过程,是因为阿拉伯民族既有凝聚的因素,又有分离的因素。本文就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阿拉伯民族的分离因素 (一)从最初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发展到遍及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渊源来看,公元六七世纪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大多数是以民族部落为基本单位的游牧民。由血缘关系家庭结成的氏族和部落之间的斗  相似文献   

13.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道德教育更加备受关注。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仅就个人和社会的向度而言,道德教育该如何进行,西方的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理论等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单纯以个人为核心或者以社会为核心的道德教育都存在弊端,在受教育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天平。面对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道德教育之“砝码”应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使得道德教育在为人类繁荣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典社会并不承认个人,只接受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这一点,东西方社会都是一样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联结个人和国家、天下的中介。现代社会则以单子似的个人为基础,缺乏古典时期的稳定性。现代社会的结构如福柯所言,个体表面上更自由,但其实被控制得更严密,管理手段更隐蔽。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价值观渊源流长,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感受认识、价值取向在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占据最高地位。如下调查资料显示出“三资”企业青年的国家观的实际状况。一、国家观的总体描述“三资”企业青年中,爱国意识、“民族复兴”价值观占了主流,大部分青年认为“中华民族不久将来定会强盛”。我们调查发现,在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方面,78.9%的人对此有相当程度的认同感,认为传统文化可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有力.0%的人反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应向西方看齐”,80.1%的人认…  相似文献   

16.
卢国显 《社会学》2006,(4):1-11
一、中西方社会距离理论的研究综述 距离首先是一种物理学上的空间概念。美学家用来比喻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模糊性和非真实性,认为距离的大小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学感受。心理学家将之解释为主观感受,将对象与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称之为心理距离,并认为最合适的距离就是那种最小而尚未消失的距离。心理距离又被称之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一道心理屏障。后来社会学家将心理距离发展为社会距离。社会距离被定义为“存在于集团与个人之间的亲近程度”,是一种可以测量个人和一般社会关系的理解、同情与亲密的程度和等级。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人类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人口老龄化振动”,最直接、最突出的影响就是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既是个人和家庭的头等大事,更是政府和社会的首要职责。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地区和国家,由于历史传统和发展条件不同,解决这个问题都各有各的高招。欧洲比我国提前100多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最老”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主席提出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要求,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的自由发展,个体梦想的实现,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要实现个人的梦想,基础前提是身心健康,这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梦想是一个变量,它属于个人,也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一个社会的走向,以及一个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11,(10):10-10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人的成长发展是由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人所遭遇的问题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个人出现心理方面的困扰和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个人在成长早期愿望未获得满足或情绪冲突没有解决;社会环境的压力过大;个人对外部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欠佳。该模式十分重视人际沟通状况,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来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采用多层面的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如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增强其适应能力、开发其潜能及改善其人际交往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