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突变理论是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起来的。一九七二年,法国数学家勒内·托姆(Rene Thom)在《结构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以拓扑学和奇点理论为工具,从稳定性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通过寻找和建立质态变化与外部控制因素变化间的关系的数学模型,定量地研究与描述质态变化的现象与规律,从而系统地阐述了突变理论的内容,宣告了突变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一、经典数学遇到了困难事物不同质态行为之间的转化,通常被称为质变。比起同一质态内发生的变化,它们要复杂得多。这类现象的重要性不仅由于它们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而且它们经常与一种叫突变或飞跃的现象相联系。事物的变化到了一定的限度,到了一定的关节点,平滑连续的过程会中断,新的质态会以不连续的方式突然出现。多少个世纪以来,这种突变现象弄得人们眼花  相似文献   

3.
突变论方法及其意义———系统演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变论是法国数学家R·托姆(RenéThom,1923--)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拓扑数学理论。该理论为现实世界的形态发生问题中突变现象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数学框架和工具。突变理论也被普里戈金和协同学研究者认为是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的数学工具和基...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教材中,至今仍无统一的质变定义。常见的定义有明显的缺陷,因而有必要对它继续进行研究,下面谈几点意见。 一、“质变即事物质的变化”异议 这是不是质变定义,暂且不论。先让我们看看我国有权威性或有代表性的教科书上是怎样说的。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下称艾本)认为:“质变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或飞跃。”肖前、李秀林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下称“肖本”)认为:“质变即事物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深刻地指出:“变数的数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微积分——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我们知道,微积分的理论基础是极限的理论。因此研究一下极限概念中的辩证法,能使我们对微积分中所反映出来的辩证法的本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一个无穷数列(或称为序列、数贯)的极限定义是这样的:对于一个实数贯  相似文献   

6.
质量互变规律是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恩格斯对这个规律在门然界的表现作过如下的概括:“在自然界中,质的变化——以对于每一个别场合都是严格地确定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物质或运动(所谓能)的量的增加或减少才能发生。”“没有物质或运动的增加或减少,即没有有关的物体的量的变化,是不可能改变这个物体的质的。”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正是按照这样的辩旺过程不断向前发展的。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无限多样性,不但质变的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即“以对于每一个别场合都是严格地确定的方式进行”的,而且量变的形式也是无限多样的。  相似文献   

7.
结构范畴是近年来共认为应该纳入哲学范畴的,而结构变化在量变质变规律里如何对待,却是迄今缺乏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 有的观点认为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数量”的增减与“结构形式”的变化;也有的观点认为事物之结构只属于质而并不属于量,结构的变化其本身不是量变而只是质变,这样也就不考虑结构之量的特征了。对于这两种观点,在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注)。笔者的浅见认为,前一种观点认为结构变化是量变的一种形式(文1),这是对的。但是,在这种观点里对“质”、“量”及其变化的概念认识还不够全面,因为除了“物质的数量”变化和“结构”变化之外,还有其他的量和量变的“形式”;而“数量”(什么的数量?是构成事物的物质的数量,还是结构的量的状况,亦或是事物其他方面特征的量的状  相似文献   

8.
突变论     
现代科学方法论之一的突变论(C Catastroph Theoy),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伴随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而崛起。它和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一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门科学和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日益展现出广泛的前景。它们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进入综合化、一体化的新阶段。突变论是法国著名数学家勒内·托姆(Rene Thom)于1968年开始提出,并于1972年发表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它标志着突变论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某种稳定性和继承性,但它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对于文学中这种继承和革新的现象,我国古代文论把它称为“通变”,认为文学只有不断变化才能传之久远,善于继承才能丰富多彩。即所谓“变则可久,通则不乏”。(《文心雕龙·通变》)。  相似文献   

10.
研究质变问题时,常涉及“度”与量变的“最高点”。有些同志认为“度”就是量变的“最高点”,“最高点”或“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变的开始”,“事物的质变是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了一定的‘度’,即‘某一最高点’时候就开始了的。”(参见《江汉学报》1963年第2期柯彰同志《根本质变过程从何开始》一文)其实,“度”与量变的‘最高点”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不过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应该确切地把握这两个范畴的内涵,划清两者的界限,看到两者的联系,而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1.
所谓渐变性质变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中,引起整个事物或现象改变的质变所表现的形式不是突然、迅速,或一瞬间完成的剧烈变化形式,而是表现为连续、缓慢、逐渐的,一般是在较长时期内完成的平稳变化形式,这类质变就叫做渐变性质变。它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世界中。渐变性质变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整个质变过程是一个缓慢地逐渐进行物质系统或精神系统内部结构调整的、平缓变化的过程.比如物种的形成,根据现代达尔文主义,绝大多数物种都经历了极其漫长的演变过程。有的经历了几千万年,有的经历了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拿人类来说,从最原始的生命开始,经历了三十多亿年的渐变性质变过程才逐渐缓慢而持续地爬上动物界顶端,只是在近几百万  相似文献   

12.
国内有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在讲到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时,提到一种由事物组织成份的结构排列次序的变化而引起质变的基本形式。但在论述过程中并没有正确表现这一客观规律。有的虽提出了这种质变形式与量变的关系,但没有从量的角度论述这种质变形式。因此就上述问题提出拙见,以求教于哲学界的向志们。 (一) 事物的组织成分的结构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没有揭示量变引起质变的一般规律。现在流行的观点把事物组织成分的结构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看作是量变质变规律的一种基本形式,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这种观点是以事物的总量不变为前提,只是单独地考察事物组织成分的结构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事物质变的,而在考察结构变化时,又不涉及量的改变怎样导致结构上的不同。这样,就没有从量的变化去分析事物组织成分的结构排列次序,背离了事物的质变在何任场合下都是按照量变引起  相似文献   

13.
论质变的渐进方式与高级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现代突变理论,在全面概括连续相变和非连续相变的基础上.探讨了质变的渐进方式和高级方式。本文认为,质变的渐进方式可以使系统自始至终保持稳定而又向前发展。但在一般情况下,质变的渐进方式比突变方式有小得多的实现概率.因而它的实现离不开“合目的控制”。质变的渐进方式涉及到人对复杂系统的介入,涉及到发展观、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因而也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系统论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矛盾转化的过程性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否承认矛盾转化的过程性,实质上是要不要坚持彻底的辩证法的重大原则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教。 (一) 要阐明矛盾转化的过程性,首先必须对矛盾转化这一复杂的辩证现象作出明确的规定。 矛盾的转化,即通常所说的矛盾的变化,可以指的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全过程(包括量变和质变),即事物转化的全过程;也可以指的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决定性的转折阶段,即质变、  相似文献   

15.
事物成分的空间排列组合是事物的内在结构 ,它直接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性能 ,故不能等同于“量的规定性” ;由于它本身受量的规定性制约 ,故事物成分的空间排列组合的变化引起质变 ,不能视为“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6.
量变、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三个层次。序(即结构形式)及序变(即结构形式变化)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极为重要。从哲学层次上,把序变从量变形式中抽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环节引进质量互变规律,改称为质量序互变规律,更能说明事物变化的完整形式。掌握这一规律,对革命、生产和科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叶永在的《序变和质量互变规律》一文(载《哲学研究》1982年第10期)认为,世界是动态有序的,一个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序化的演化过程,它的衰亡是无序化过程。序以量为前提,受量制约;序变也制约量的增减变化的幅度和范围。两者以不同的作用协同动  相似文献   

17.
数理还原论与数理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宁湘 《东岳论丛》2001,22(3):102-105
科学理论能否有一个终极的还原 ,回答应是肯定的 ,即理论可以有一个终极的还原 ,这个终极还原理论就是数学。也就是说 ,任何科学理论最终都可以还原到数学理论。这是因为数学理论具有基础性、结构性、语言性和不可错性 ,还由于数学与科学具有一种结构同态性。数学还原论原本是指科学理论向数学理论的还原 ,但它反映或推演到自然观上就成了数理自然观。数理自然观的实质就是相信自然界或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具有一种结构同态关系 ,即相信自然界和现实世界的结构、本质、规律可以用抽象的数学结构和语言来描述。  相似文献   

18.
一 历史社会学是历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它是历史学,但它援用了社会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它不是研究一系列的个体或事件,不必关心经常变化的历史现象;而是对社会结构,关系和状态的发展过程进行观察和探讨;特别是关心诸如家庭、人口、结社、风俗、职业结构之类相对稳定、较少变化的现象。它又是社会学,但它运用了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逻辑是以科学的认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论述科学研究活动的模式及其规则(作为评判科学活动合理性的标准)。人们曾经把那种以科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叫做“元科学”(或称为“元理论”)。对此需要说明两点:首先,元科学(或元理论)并不研究一切门类的科学,它仅仅是研究经验的自然科学。经验自然科学总是与观察、实验联系在一起的,它既是解释经验事实的,又是有待通过经验给予验证的。元科学与元逻辑不同,前者研究的对象是经验自然科学,后者研究的对象是演绎科学(数学和逻辑)。其次,元科学并不是研究经验自然科  相似文献   

20.
最近广东哲学界在关于部分质变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把动物机体的所谓“死亡过程”几个阶段,即临终休止期、濒死期、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等阶段所形成的部分质变,归属于动物机体由生物转化为非生物的根本质变过程,由此証明:事物不仅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质变,而且在根本质变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质变。我们认为,把上述几个阶段几次部分质变归属于根本质变过程是不恰当的。在这里我们仅就动物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