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不仅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并且能够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我们在研究主观能动性问题时所共同承认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是个带有普遍性群众性的实践问题。而承认或不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则是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思想上斗争的内容之一,也是  相似文献   

2.
自觉能动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它们既不是等同关系,也不是种属关系,而是两个交叉概念。(一)辩证唯物论认为,主观与客观是认识论的一对范畴,主观是指意识、思维、精神,客观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主观的物质承担者是大脑,主观的内容是客观实在,主观世界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反映、摹写、摄影的产物。主观对客观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观的能动性表现在意识、思维、精神活动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和指导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利益源于需要,且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由于需要的产生包括了主观欲望和客观世界的刺激两个原因,利益也包括了主观动机和客观物质手段两个方面,因而利益的实现就必须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改善客观条件.所以,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就必须做到:一方面,要以人民的愿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要为人民实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是认识主体,也是实践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能动反映,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进步的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有效的分解与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认识目的的新对象,发展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反过来也给人们带来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阔空间,高度稳定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革命和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发展,这一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五大理论贡献.第一,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主观能动性"的科学概念,形成了对主体观念及改造与重建极其重视的思想体系.第二,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在一定时候、一定条件下主观决定客观这一创新论断.第三,毛泽东强调领导和先进知识分子的主观能动性与广大普通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这是他关于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又一突出理论贡献.第四,毛泽东指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是"认识矛盾解决矛盾",这一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主体性思想.第五,强调意志的能动性是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矛盾问题,人们要在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事物面前,不受现象迷惑,不被各种偶然因素摆布,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得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偶然中把握必然,主动地驾驭客观觇律,就得学习唯物辩证法,确立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防止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客观世界从外观来看琳琅满目,纷呈繁复的具体事物和现象,而内在是联系和转化,构成了矛盾  相似文献   

7.
世界观析义     
世界观析义张光成一、世界观的客观与主观世界观显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世界”,其二是“观”。作为前者,它是反映在意识中的客观的世界景像;作为后者,它则是人把握世界的主观观念。世界观的“世界”方面,表现着每一代人、每一个人所达到的对世界的认知。从这...  相似文献   

8.
<正> 人的主动行为是指人自觉地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活动,过去将驱使这种活动的能力定义为主观能动性。这个定义出自“由因而果”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由果而因”地反向思维,经过归纳和分析,就会感到驱使主动行为的能动性,不仅来源于人的头脑中已形成的认识和思想,还来源于直接的社会作用和诱导。这种由社会作用和诱导使人发生主动行为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李定文  任远 《兰州学刊》2008,(11):21-24
忧患意识是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体现在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中。先秦儒家忧患意识滥觞于西周,成熟于孔孟。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人文精神,强调人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其思维基础是古代的辩证法。针对不同的问题,先秦儒家具有应对忧患的不同方法和思想体系,但都有伦理性、道德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在当代社会,应该积极吸收先秦儒家忧患意识的积极因素,同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一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用历史决定论来界说历史唯物论。诚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是一种决定论而不是非决定论,它“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推翻所谓意志自由的荒唐的神话”(列宁语)。然而,“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即承认人的意志和行为都要受必然性制约,这还只是属于对人类活动的客观性、受动性的认识,而并非对人类活动的主观性、能动性的阐发,并非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而要达到对世界合乎规律合乎目的的改造,哲学就不能停留于人类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上,而必须“现实地”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发展“人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否则,它就不能担当人类首先是无产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改造世界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1月23日,武汉哲学界二十余人就本刊1958年第九期发表的德麟同志的文章"发挥上层建筑的力量,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中提出的人们可以消灭某种客观规律的论点,对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作了一次讨论.会上发言的同志一致认为:"消灭"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有的人说,人的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主观能动性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如果人们可以"消灭"客观规律,也就无须要求主观与客观相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哲学界,对于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一致公认的。那么,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也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人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地统一从愚昧和野蛮的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具有高度的文化科学的时代,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充满着艰难险阻和流血牺牲。野蛮狂暴和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给人类带来致命的威胁。人类为了活下去,只能联合起来,向自然进行斗争。环境逼迫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科学发展的人的因素,没有人的客观实践经验的累积科学的发展就只能是空谈,可是反过来科学又促进了人的智力与自由的进步,是人发展的重要的物的因素,满足了人的需要;科学扩展到社会层面时,科学一方面受制于社会制度的约束,一方面又通过对人的意识的影响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为科学的发展扫清道路;在我们今天提倡科学创新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尊重人的个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正>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长期流行着“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口号,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界的征战挞伐,使人类与自然界对立起来,以致造成了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等严重后果。事实上,这一口号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利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应当予以澄清和修正。(一) “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口号,过高地估计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容易导致主观盲目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人们在说明自身同自然界的关系时,有两种错误的极端表现形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片面夸大自然界的决定作用,忽视和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和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认为,精神文明具有“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性”,“与物质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阶级性”和“历史的继承性”。下面,拟从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性 首先从精神文明的产生说起。在先于人类存在的自然界,起作用的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各种无意识的盲目的自发力量,没有人的意识的活动力量,自然界照样是客观存在的。精神文明在这里是体现不到的。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然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界被作为人的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从而人也不断增长着认识和实践的能力。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关系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观点。”因此,精神文明,它一方面必须是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相联系的,另一方面必须是与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相联系的,并主要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一、人的主体性及其类型主体是个哲学概念,相对于客体而言。主体就是指有意识地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满足其需要的现实的社会的人。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进行两种活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亦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世界又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无论...  相似文献   

17.
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列宁的哲学思想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不一致的,反对把列宁看作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所谓的不一致,主要有四点: 一、列宁把物质或物质世界看做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它就是认识的对象,而马克思则把认识对象看做是依存于人的意识的人化自然。二、列宁把辩证法首先看成客观世界的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创造主观辩证法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顾名思义,是要人们破除对旧事物和旧观念的迷信,摆脱思想上的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接触新问题,以新的姿态出现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发挥其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新生事物健康成长。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客观辩证法的必然要求。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变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长青的发展过程,人们的认识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需要,也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特别是在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正在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人的主体性发挥问题,因为创新源于人的主体性发挥,更是人的主体性发挥到极至的客观表现。通过主体反思来促进主体心理自醒,全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教育开展不可缺少的过程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国营大中型企业职工积极性现状分析职工的积极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动性。积极性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受环境和外在因素影响的,但它又是职工主体心理意识的外在表现,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又受着职工本身素质、成熟程度的制约。素质较高又比较成熟的职工,主观能动性强,积极性不易因外界影响产生大的波动,素质较低而不够成熟的职工,则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甚至受到批评、或在升级、评选先进、住房分配等问题上没有满足期望时,积极性就受到影响。二是变化性。职工的积极性是动态的,从总体看,总有一部分人积极性高,有一部分人积极性次之。从职工个体看,某一时期,某些人积极性高,在另一时期,另一些工作上积极性次之。客观环境复杂多变,职工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工作变动、人际关系、家庭矛盾等,都可能使职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时代性。职工的积极性,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如战争年代表现为不怕苦、不怕死、送子参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