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叶,世界上出现了蜚声全球的三大君主:即中国清王朝的康熙皇帝,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大帝和法国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创造了“康熙之治”,引发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发展高峰,康熙素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界。世界上凡是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和国家,一直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评论着中国的康熙。康熙健在的时候,西方人已经为康熙的聪明睿智和卓越的政绩所惊异。一六九七年,法  相似文献   

2.
论《尚书·盘庚》之“生生”──兼论盘庚徙都及其本人的历史地位刘运兴《尚书·盘庚》,反映商玉盘庚时王室衰乱,盘庚率众徙都,这是商朝中叶复兴的一个重要事件。文章的内容,记盘庚将迁都时,臣民安土重迁,惰性养成,群相咨怨非议,盘庚于是颁命告谕之,采取果断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哲学界对实践唯物主义、主体性问题、历史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社会形态的演化图式及其能否超越等问题的讨论,历史决定论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学术问题。这一抽象的哲学问题又因苏联和东欧的政局变化而成为当代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问题之一。垄断资产阶级的御用文人弹冠相庆,纷纷著书立说,宣告共产主义的“大失败”,社会主义“历史的终结”,历史决定论的破产,这些指责比波普早就提出过的那些论点在理论上没有丝毫的进展。因此,要论述历史决定论,特别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就必须回答波普对它…  相似文献   

4.
一论证鲁迅的《故事新编》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人们遇到了一个感到困惑的、关鍵性的问題,即在一篇作品中,描写了似乎绝难统一的两个时代的人物和事件。对这种现象究竟如何理解,历来爭论虽多,却还未有一个比较完全、正确的解释,因此,对于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社会历史意义,作品独特的艺术形式,还缺乏深刻的阐发与正确的说明。对《故事新编》的解释,大致有三种意見。第一种,认为《故事新编》是历史小说,是“写古人”的“創作”。持这种意見的人,强  相似文献   

5.
《长明灯》作为鲁迅“彷徨”时期的一篇小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对五四时期他所信奉的生物进化论的批判性总结,而且还直接启示着他后期启蒙道路、思想艺术和文学创作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6.
漫议神秘主义描绘在文学中的意义──兼论贾平凹的《太白山记》周兴华中国人信神秘,古今皆然。翻开文学史,充满神秘色彩的描述几乎贯穿了文学史的长廊:星化人形,梦兆人事,人鬼相通,蛇狐为仙。从六朝志怪到今日小说,我们总能发现一些难以捉摸的神秘力量与人相伴。赤...  相似文献   

7.
<正> 时间过得真快,1984年9月,国内史学界在威海市召开的甲午战争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已过去了近八个年头,转眼又快到百周年纪念了。此时得读戚其章同志的新著《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总的印象是:全书立论正确而有新意,叙述详尽而有重点,资料丰富而翔实,爱国主义精神显明而强烈,文笔也流畅生动,感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书。在立论方面,作者力求避免片面性、简单化和人云亦云。如书中第一章21—22页,突出叙述聂士成“撤队内渡,免启衅端”,  相似文献   

8.
论“实践的人道主义”──读《巴黎手稿》兼答李征同志丛大川大连水产学院马列部(一)《手稿》是争议最大的一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932年公开发表以来,立即引起了国际思想界的高度重视。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各异,出现了两种形式上绝然对立的极端评价。一种极...  相似文献   

9.
《西行漫记》的"文学性"不应仅仅在"文学修辞"或"文学形式"层面加以理解,它还指涉"历史"的"诗学"特性,表现为对历史的认知、理解与预示。这部作品使红军、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道成肉身",成为可辨识、可理解的现实政治力量,不仅仅表达和改变了"世界的中国观",而且形塑了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并进一步建构了中国人的"国家认同"与"阶级认同"。这部以"记录历史"为名的作品既是"历史"的一部分,同时还成为创造"历史"的重要力量,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西行漫记》生动地再现了长期被忽略的文类"非虚构写作"所具有的"文学"意义,并帮助我们再思"历史"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0.
李颙,字中孕(1629—1705),陕西周至人。学者称二曲先生。二曲少孤力学,由母亲教育成才。由于家贫无书向人借读,自经史子集以至佛道之书无不观,并且益加发奋。他编有《观感录》,在自序中说:“昔人有迹本凡鄙卑贱,而能自奋自立,超然于高明广大之域,上之为圣为贤,次亦获称善士。”主张奋发有为.并以凡鄙贱卑而学有成就的人自勉,这是二曲一生为学与作人的宗旨。宋末至有明一代,理学分成程朱、陆王两大派。从未陆异同之辩到后学互相论难,彼此门户之见甚深。而二曲对两家的评论,不带任何成见,而是对双方的优劣得失,作了中肯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学术界对我国维吾尔族古典哲理长诗《福乐智慧》的研究,已有一个多世纪之久。1823年,法国学者卓别尔首次在《亚洲杂志》上发表了该书回鹘文抄本的报告和作品片断;1870年,匈牙利学者万别里发表了其中915个双行诗的拉丁字母转写和德文译文;1890年,俄国学者拉德洛夫影印了这一抄本,并于次年发表满文字母转写本。这些,可视为国际性《福乐智慧》研究的开端。在此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福尔智慧》研究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在研究者的构成中,历史语言学家占了压倒优势;第二,把《福乐智慧》做为历史语言材料,使之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从新纪元走向新纪元──读《论邓小平的文艺思想》王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曾为中国开创了20世纪文艺发展的新纪元,而在世纪末的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又以邓小平文艺思想为主导形式开创着21世纪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纪元。在这个意义上,由马龙潜、方顺景、冯...  相似文献   

13.
《沙恭达罗》与《长生殿》——兼论历史题材的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讨印度古代剧作家迦梨陀娑的剧本《沙恭达罗》,总会使人想到我国剧作家洪昇的剧本《长生殿》。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是两部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如果有,是哪些相同之处呢?还有哪些相异之处呢?或者说,这两个剧本反映了各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中哪些更深层次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呢? 先谈两剧本各自产生的背景:从形式上来说,《沙恭达罗》和《长生殿》都是诗剧。《沙恭达罗》是公元4~5世纪的作品,因为作者迦梨陀娑生活在这一时代。虽然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还不是最后的定论,但根据大多数学者的意见,不会晚于这一时期。我国的《长…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元典,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如“太和”、“中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而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及古今两种文明的差异。凡此种种,对我们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厢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研究《西厢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部作品本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序里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一代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是由次要的、末等作家决定的,而是由优秀作家群的创作决定的。王实甫正是元代优秀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就单个作品而言,在元杂剧中,没有一部能与《西厢记》相匹敌。所以,对《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充分的科学的评价,是评价元代文学,元曲历史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意义大于指称”──论科学实在论的意义观郭贵春伴随着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语义分析已作为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扩展、渗入和溶合于所有科学哲学问题的探究之中。但在语义分析方法的具体展开和实现过程中,必然要引申出对科学理论术语的指称及其意义的揭示和阐释。而...  相似文献   

17.
《世界人权宣言》的巨大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要求尊重每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的道德纲领,二是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工程,它要求各个层次持续不断地努力,使人权在道德、政治和法律诸领域真正为人人普遍享有。人权概念合乎规范的发展在17、18世纪就出现了,导致最初的自由主义的立宪尝试;但其后日益遭到保守的反动势力或反自由主义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抵制。《世界人权宣言》恢复和巩固了上述合乎规范的发展过程。精言》还扩大了自由与平等这一对孪生概念的含义,进一步充实其内容和相互关系。与传统的概念相比,《宣言》把18世纪的公民权概念、19世纪的政治权利以及本世纪的经济和社会权利三者结合起来,从而充实了人权的内容。《宣言》要求这些权利不分地域普遍得到尊重,使世界上人人得以享有;《宣言》启动了国际法的革命,使对遵守人权状况的监督成为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宣言》本来是《联合国宪章》设想的国际法律体系的一部分,由于它的启示,在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上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制订国际标准的工作。全球化日益强大的影响可能改变这一秩序的体系结构,因为民族国家正在失去原有的一部分重要职能。在演变中的全球社会的规范体制中人权将发挥不可缺少的整合作用,《世界  相似文献   

18.
跨世纪的信号──论“信息高速公路”及其意义沈铭贤一个名词,一个既陌生又形象的名词,近一二年间竟风靡全球。这个名词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在人们的印象中,公路总是和汽车联系在一起.数据、文字、图、音等信息,怎么会有什么“公路”呢。然而,自从1993年美国...  相似文献   

19.
论「一与多」的对立统一规律兼评《物质·意识·场》苏祖荣一、问题提出:唯物辩证法要加以解释和发展1.1879年,恩格斯完成了一篇题为《辩证法》的论文。该文把辩证法的最一般规律概括为:(1)质量互变规律;(2)对立统一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2.这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乃是走向了一种作为方法论唯物主义的批判的历史科学,其核心之点就在于这一用于把握历史的方法论原则的有限客观性。而流行的卢卡奇式的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黑格尔主义阐释,则由于将思维的有限客观性无限化、绝对化,将之实体化为超验的实在,从而在理论上与马克思失之交臂。要真正理解马克思批判的历史科学之实质,就必须划清与这种思辨的历史哲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