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主体自我意识,是指作为廉政建设主体的个体、群体要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增强在廉政实践活动中的能动性、选择性和自我解剖、自我改造能力。下面,就主体自我意识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高主体自我意识的基本途径,以及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在这方面肩负的责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与学     
教与学是一种统一认识活动,它们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教是一种能动引导活动,学是学生自觉地与积极地掌握知识的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能掌握知识的,因此教与学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一切知识起源于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认识的形式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主体对客体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知识的授受中,唯有学生积极地作为主体活动,教才有真正意义。忽略学的主体性,必然是以教为中心,形成“注入”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主体性受压抑,导致学生厌学等不良状况。学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的主导下才能确定,学生从…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特征和理论核心,是对一切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在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理论视野中,世界是属人的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思维的一切联系与规律应在此基础上理解,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动的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它既不能理解为  相似文献   

4.
对人性的理解是所有有关于人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命题,也是管理学思想形成和研究的重要哲学前提,管理可以看作是由人性驱使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人性”始终是一个基本的逻辑范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哲学理论包括管理思想都是根据对“人性”的某种认识而提出的。各种管理理论的根本区别,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西方传统管理理论中的人性观起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提出“的经济人”思想。斯密认为,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已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体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  相似文献   

5.
<正>一、女性领导力的基本内涵1.女性领导力的概念阐释领导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即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并用一定的手段影响领导客体,以达成组织既定的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行为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1 历史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历史必然性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理论问题,从目前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状况和趋势看,越来越多的人从客体转向主体的研究。研究中心的这一转移汇合着进步和倒退的双重倾向。一方面,从历史客体转向主体的研究体现着认识的深化和进步,因为认识客体的任何一种努力一旦持续下去,就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朝鲜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主体思想。朝鲜主体思想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又有其独特地创造与发展,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朝鲜主体思想对"以人为本"的继承与发展,从中吸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郭政 《领导广角》2001,(7):51-52
在部队期间,我在某首长身边工作了十余年,这位首长的三次“换位思维”方式,富有新意,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从中也受到了很好的启发。我认为,所谓换位思维,其基本含义是: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全面、深刻认识客观的本质或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将认识方向进行变更,或将主体转换到客体的位置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由各自所追求的目标的差异性和对共同目标理解的缺失,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必定存在着利益权衡的关系,类似问题放在经济学中谓之博弈权衡。本文试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分析理论和搭建博弈模型,对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分析两者的利益权衡,挖掘出两者潜在的可能行为,探究博弈均衡点,以此消除博弈权衡过程中带来的消极影响,不断规范和引导两个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深层次地认识管理行为对被管理者的影响,进而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扩充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的观点是:旧唯物主义中存在看一些缺点,就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色彩,忽视了实践在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从直观的角度看到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提纲》中有很多方面对旧唯物主义进行批判,本文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立者。恩格斯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者,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形成了自己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视角。作为解释者和被解释者的关系,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哲学理论上既有基本一致的地方,也会有所差别,不能简单地把恩格斯与马克思之间划等号。恩格斯与马克思在理解黑格尔辩证法时。在对其革命性的认识;对其“神秘外壳”、”合理内核“理解方面存在着差别,但对黑格尔辨证法的态度则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2.
陈伟 《经营管理者》2013,(32):132-132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这是一个具有科学性的历史过程,只有坚持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这个过程,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性的认识有三个维度:第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进行科学把握。第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先导进行科学把握。第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介体、接受客体存在的问题。并指明当代文化的多元性、传播主体的局限性、现实情况的复杂性、接受客体的多样性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入"超女模式",运用其系统性、互动性、通俗性、灵活性的特点,突破现有研究中的"单向度"问题解决模式。探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刘文 《决策探索》2013,(24):51-5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能动作用是指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者灌输知识时,主动地吸收和内化教育内容,并很好地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而且,在一定的学习阶段,教育对象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特定的环境中,教育客体还会反作用于教育主体。教育对象的潜力是否充分发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积极完善与否。除此之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能动作用,还有其他具体因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决策活动是指人们依据对既有认识过程中的决策活动,理性认识就事物的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根据不会自觉有序地转变为实践活动。对相关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分析判二、领导决策主体的哲学品格断,寻求并实现某种行为的优化目领导者作为决策主体,要进行标的活动,即选择某种行为的最佳正确的决策活动,不仅要有决策的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动态过程。决策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活动是人类广泛的意识活动。大到哲学品格。国家对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首先,要有求实的科学精神。领技、外交等各种大局问题的处理,小导者要从决策系统一切要素的实…  相似文献   

16.
正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性的体现。真善美产生并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目的与合规律的有机结合。真善美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想模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指明道路的奠基杰作,是"在中国具有最深远影响、改变中国面貌最大的精神思想武器"。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世界之真、胸怀世界之善、仰望世界之美,将真善美的统一作为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因而也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中国共产党依据这一根本观点,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将"执政为民"视为党的执政理念。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根本宗旨和理念展开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所存在的一些现象与问题入手,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价值观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加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大学生认识与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内容、方式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中的审美其实是一种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相交融的心理过程,包括对课文美的感受、体验、发掘和评判。是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进行体味和认识,以期挖掘课文的内涵,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把握课文的真谛,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不同的读者阅读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自我审美体验,读者要通过发挥主体意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对读物进行艺术形象的再创造,从而深化认识,升华感情。让读者发现新意象,探索新意蕴,获得高度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20.
正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是现实的、具有社会性与实践性的主体,其理想状态是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人之谜·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李宝刚、王思鸿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一,现实的人是多维存在的人,分别从现实的人是自然人、自由人、社会人、劳动人、历史人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二,现实的人是辩证的存在,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自然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个体与类的辩证统一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