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也谈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革新 《兰州学刊》2004,(2):184-186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首先应当以有利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保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正当利用等基本原则为出发点。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 ,既要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艺术风格 ,又要保护已经形成的作品 ,相应地 ,表现形式或艺术风格以及作品的权利主体均享有一定的权利。但对权利的行使必须予以一定的限制 ,否则 ,将会妨碍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 ,造成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各国立法及理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存在极大的争议,从分析这些争议入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并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界定、权利主体的界定和权利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理上讲,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的群体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直接创作并广泛流传的,反映该区域群体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心理特征且不断演绎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的总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群体性、传承性、地域性、,发展性等特征。它区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因此它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无形的“智力创造成果”,也应包括有形表达。在版权保护的立法选择上,采用单一的保护方式都不全面,只有版权制度与专门的知识产权立法相结合才能提供全面、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实用艺术作品的最主要特征,艺术性是其可以获得著作权保护的基本要求.我国的著作权法并没有对实用艺术作品作出定义,一种观点认为,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虽然未明确涉及实用艺术作品,但是可以理解为实用艺术作品可以作为美术作品在我国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另一种观点认为,实用艺术作品归入美术作品不是立法本意.实用艺术作品作为单独的作品类型更为适宜,更有利于激发创作的积极性,促进版权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适用涉及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两个层面。中国法院在处理涉外著作权纠纷中应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是:在适用国内法律的同时必须确保其结果符合中国缔结或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所规定的原则。中国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中并不直接适用TRIPs协议,而是适用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但对于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的适用则采用不同于TRIPs协议的适用方式,其基本原则是国际条约优先适用,条件是只有国内立法与国际条约相抵触时才优先适用,而两者相符时仍适用著作权法。此外,中国著作权法与上述两公约还存在着相互反致适用关系,此乃两者的条文具体规定所致。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艺术是各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各民族、种族、种群等群体集体智慧的结晶。面对民间文学艺术被任意使用、歪曲乃至失传的危机,民间文学艺术形式亟待法律的保护。然而由于民间文学艺术形式权利主体不确定性的特点,传统的著作权法保护并不能完全适用,需要新的特别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无论在国际上还是我国国内,都积极寻求各种适宜的法律加以保护,本文从民间文学艺术的最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著作权法》,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若干问题。以期保护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伊玛堪是赫哲族浓缩的历史精神与文字精华,是赫哲族的活态史诗。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赫哲族渔猎生活的变迁,伊玛堪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亟待保护。根据伊玛堪口传心授特点,应有效利用现行法律体系和方法,既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有关规定,更应依据著作权法直接、积极地保护伊玛堪,以期黑龙江的赫哲族的这项民族史诗能够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问题近年来日益凸显,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关注的热点。尽管发展中国家积极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但是这种努力并没有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认同,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体系尚未形成。本文从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概念入手,分析了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现状,进而提出在利益平衡的基础上寻求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10.
199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六条明确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这将对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著作权保护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给予著作权保护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保护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试论数字作品及其著作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人们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里的智力创作活动又多了一种创作工具,多了一种记录和表现载体,多了一条传播渠道。今天,作家用键盘写作、艺术家用鼠标作画、科学家借助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等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人们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里完成了具有独创性的智力创作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3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条的规定,这种创作成果就具备了作品的基本特征,即…  相似文献   

12.
网络对传统的著作权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随之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涉及网络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也日益增多.如何解决这些新的法律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文章就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及责任认定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西方从文学方面关注隐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研究向现代研究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词研究向语义研究的转变;思维探讨向结构研究的转变;语义研究向话语研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王烟生 《江淮论坛》2007,(2):177-183
张爱玲有着深厚的文艺修养,她的文艺评论不仅涉及面很宽:文学、电影、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服饰,而且见解独特.她的创作思想主要是强调表现人生安稳的一面,表现平凡的普通人.她喜欢素朴,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文艺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体现为作家的身份和地位变化,商品意识的 觉醒,导致写作个人化、市场化,以及作家自我包装和自我推销意识的强化。进而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深刻 社会背景因素,指出了现代传媒为文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也推进了文艺商品化。  相似文献   

16.
论文艺美学的学科交叉性与综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好哲 《文史哲》2001,(3):40-45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和性质问题 ,自该学科于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获得命名以来一直存在歧见。把文艺美学作为美学或文艺学的下属分支学科 ,从所谓“一般美学”和“一般文艺学”的逻辑预设出发对文艺美学的定位、性质及相关问题进行简单逻辑推演和学术克隆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文艺美学是在美学与文艺学两大学科长时期的相互渗透、融合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新兴文艺研究学科。交叉性决定了文艺美学与某些传统的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在对象、内容甚至体系架构上的某些一致性或重复性 ,同时也决定了这一新兴学科在学科生成和理论生长中的综合性。以学科交叉为基础 ,在研究对象、理论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走综合创新之路 ,将是文艺美学学科发展的契机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7.
许娇娜 《江淮论坛》2006,(1):164-170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从两个方面影响了作品的文学价值:一方面,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过程是审美再创造的阅读过程,在阅读中建构了作品的意义体系,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感价值;第二,其评点又影响了其他读者的阅读方式,强化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体验,通过影响其他读者对《水浒传》的接受间接影响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杂志登载文学作品数量分析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分析《新青年》杂志登载文学作品的数量、比例及其变动趋势 ,从传媒角度看《新青年》杂志所倡导的“文学革命” ,为研究者做定量分析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的健康发展是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育和规范引导。本文从分析河南省文化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入手,认为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培育新的机制,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活动,搞好配套建设,加快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和坚持“扫黄打非”。  相似文献   

20.
慈波 《江淮论坛》2007,(5):155-159
学术界对于桐城派的研究多集中于前期与中期,而晚期的创作转变与理论整合却未得到相应重视。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是桐城派文章理论的结穴之作,曾得到钱基博的激赏。此书师法《文心雕龙》,有较强的系统性与理论色彩,具有融汇弥缝的特点,对于末流缺失多有涉及,有效纠补了桐城派文章理论的不足,反映出桐城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作出的应对与调整。黄侃在北京大学授课时曾激烈抨击桐城文章,而姚永朴拒不应战,其实具有理论方面的充足理由,黄侃所针砭的缺失在《文学研究法》中早已得到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