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我国经济管理水平,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统一确定统计、会计、业务核算制度和分类标准,国务院决定成立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并指定陈先同志为组长.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决定设立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规定其任务是:建立我国统一的、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统一确定计划、统计、会计、业务核算制度和分类标准。实现这一任务,对于提高我国经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实现统计工作的现代化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简讯     
国民经济核算标准领导小组报批国务院的《关于<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作为国家标准(试行)的请示》,已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标准局已将此列入国家标准即将发布,自1987年9月1日起试行。6月,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四川召开了“国民经济统一核算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统计局和部分省市统计局的有关负责  相似文献   

4.
由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各部门、各单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工作,编制完成的《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标准,通过国家标准局发布(编号GB7635-87),自1987年9月1日起,在全国各部门、各地区贯彻实施。这是我国经济管理方面的第一部大型基础标准,它的制订和实施是我国经济管理迈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也是建立健全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实现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务院的决定,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在1992年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向新体系的初步过渡;第二步,到1995年编制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部表式和帐户体系,实现向新体系的全面过渡。为了宣传普及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知识,本刊已陆续介绍了一些《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的内容。为了配合编制国民经济循环帐户工作的全面展开,从这一期开始本刊将连续刊登“经济循环帐户讲座”,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1984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我国统一的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的任务.这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行统计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发挥统计作为社会经济信息主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统计局等8个部、委及直属机构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教学、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共同组成全国国民经济核算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计划、统计、会计、业务核算制度和方法,建立、健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这是国务院为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决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决策。  相似文献   

8.
刘树成 《统计研究》1987,4(2):77-8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统计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方法论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讨论会得到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向蓉美 《统计研究》1993,10(6):23-26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分别发布和实施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 (以下简称“新核算体系”)和《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这是我国核算制度(包括统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的重大改革。 统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但它们毕竟是满足不同需要的两种有区别的核算制度。认真研究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转换,是实施新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核算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启贵 《统计研究》2002,19(7):12-15
国民经济核算是 2 0世纪经济科学领域最大成就之一。它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 ,它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世界各国 ,不论大国还是小国 ,也不论富国还是穷国 ,无不重视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和制度建设。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 5 0年来 ,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 ,但坚持组织统计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制度建设上取得了许多业绩 ,为统计科学的繁荣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  相似文献   

11.
全国高校国民经济核算和分析教学、教材建设研讨会1993年3月21日至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64所高校的代表及有关单位的同志参加了研讨会。主要就以下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1.加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教学建设的重要性。从联合国第27届统计会议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基本实现了国际标准的统一。世界各国及我国实践表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发展过程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无论在经济分析、理论研究、政策模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到了治本阶段1988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科学、统一、协调、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此为中心,从统计指标体系、制度、方法、标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力争用三四年时间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核算全部转到新的核算体系上来.这就为全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经过近年来的准备,我们制定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和统计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分两步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第一步,在今明两年建立起国家和省两级新核算体系基本框架,实现初步过渡。第二步,到1995年基本完成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根据《通知》精神,1995年将是基本实现向新核算体系全面过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加大统计改革力度,认真组织,科学部署,坚决完成全面过渡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4.
李宝瑜 《统计研究》1989,6(4):41-44
国务院国民经济核算标准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几次修改,于1988年4月发布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修订稿)(以下简称新体系)。本文准备在新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需要发展和继续完善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总体要求 (一)应该从“资料型”向“分析型”发展 所谓“资料型”核算体系。是指该体系只提供各方面所需的基本调查资料,但不对这些资料再作进一步的处理,资料的分析计算工作留给使用资料的部门和单位去做。“分析型”  相似文献   

15.
《青海统计》2008,(9):6-7
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决定以2008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进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是我国开展的又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通过这次普查,可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  相似文献   

16.
1992年6月,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主体文件中明确规定,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目标为了扩大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该体系,至少所有会员国的核算体系应包括附属自然资源核算制度”.随着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应当反映资源环境因素”日益成为共识,一个如何进行将环境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际操作问题已摆到议事日程,成为当代社会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点、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7.
吴涧生 《统计研究》1993,10(1):7-11
改革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建立健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深化统计改革的一个关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已在全国实施,要保证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新核算体系中重要概念、主要内容的理解应该规范和统一,这对广大从事该项工作的统计人员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从本期起特开辟“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讨论”专栏。欢迎大家投稿。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总结我国经验、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核算办)组织有关方面专家,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以下简称新体系)的设计工作.这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也是对原有核算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9.
岳巍 《统计研究》1988,5(5):21-28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在改革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初步形成一个总体框架。这项工作是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下,由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统计工作者会同统计理论工作者、经济理论工作者和会计理论工作者一起协作进行的。在工作过程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指导,多次开展学术研究探  相似文献   

20.
严格执行统一核算方法制度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年统一核算工作对于准确判断经济形势、科学制定决策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但国内多地零星散发、局部聚集性疫情不断出现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社会各界对我国经济增长数据高度关注,2020年全年的核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