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历史与伦理构成了格非小说叙事的核心.从早期的先锋小说,到近年来发表的<人面桃花>、<山河入梦>等作品,无论文学是从历史回归修辞,还是通过叙事为历史寻找筑居之地,他都在尝试建构历史与伦理之间的叙事张力,以打开文学探索的空间,发现未来的主题.在历史的叙述中对人的存在、心理深度的探询,体现出一种现代性的叙事伦理取向,坚守着一份文学创作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老的"天时"观念不断地渗透到古代小说文本中,从而形成独特的叙事机制.<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不断地通过"天时"观念来演绎社会人生的兴亡律.与此同时,因"天时"变化而形成的天气异常意味着宇宙失序,与之发生感应的社会就会发生变故,这也给古代小说叙事带来了很大动力.另外,由"天时"观念引发而来的"时运"、"时机"之说也对古代小说叙事甚有影响,有的作品借此传达某种人生警悟,有的作品借此形成"天人之道"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叙事传统大致经历了从早期史传叙事长期独霸天下,到近代小说叙事日渐成熟并脱颖而出的过程.脱胎于史传叙事的小说叙事在其成熟独立之后仍深深地留下了史传叙事的烙印.<尚书>、<春秋>、<左传>、<史记>等史传叙事中,史实与虚构的交错融合、立体空间意识的滥觞渗透、叙事视角与层次的巧设变化,都表明中国早期史传叙事从多方面为后世的小说叙事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小说在明代的兴盛和小说观念的调整,明代文人士大夫开始关注这种新文体,新的小说叙事理论真实性观念产生.真实的现实世俗世界在观念中被认可,成为有价值的叙事对象;明代文人士大夫认识到小说叙事的虚构性;叙事之真被认为是由文学虚构所营造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通过内视审美而实现,因而,明代文人士大夫认为由文学构造的真实比绘画和现实真实更具真实感;明代文人也认识到了在何种情况下会失去这种真实感以及如何通过一定的文学叙事手段使得小说叙事更为真实.这种新的叙事真实观念因而不同于传统的历史信实观念,它代表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叙事文体小说的新认识.这一观念的产生也提示着,叙事文学从传统的历史叙事逐渐剥离而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中酒及饮酒情节的反复出现,对<水浒传>叙事艺术成就的取得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叙事要素,酒不仅贯穿了<水浒传>故事始终,成为一条潜在的叙事线索,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线索功用的同时,也为整部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而且还巧妙地发挥着调整小说叙事节律并适时推动相关情节向高潮发展的叙事功能.同时,反复出现的酒与饮酒情节,对<水浒传>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意象也起到了强化与丰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成都商报>商业广告中关于"5*12"汶川地震的叙事,可以分为三个时段来讨论,即应对灾难、抚慰人心的情感叙事期;以责任、爱心为主导的历史叙事期;以灾后重建为目的、采用专题系列广告形式的综合叙事期.历史叙事是贯穿这三个时段的主要线索,广告图片则对历史叙事起到了消解同质性、表达创意的重要作用,从中反映出中国人民和企业的爱心与爱心宣传.  相似文献   

7.
<情史>海洋叙事中值得分析和研究的是<焦土妇人>和<海王三>以及与这两篇小说具有内在一致性联系的<鬼国母>和<猩猩>.它们都属于海洋小说中的"岛人繁殖叙事",从这类叙事中,依稀可见古代"海上女儿国抢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9.
村史文学的发生历史可描述为:从80年代初的个体历史的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到80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90年代初<白鹿原>等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村史叙事,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文本.村史叙事及其文本诞生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也意味着民间话语与民间文化的强烈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0.
苏童笔下的"历史叙事"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种观念的演绎,苏童的"历史叙事"呈现了地域文化对创作的影响,主题构成的多义性,而从艺术表现上,则呈现出循环的结构及其象征意味。关于"历史"的叙事"漂移",最终使苏童的创作进入生存境遇与人性剖析的层面,而这不但是其小说给予读者的启示,同时,也是当代小说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小说叙事性的角度对前唐及唐代小说观念所作的历时考察表明,自汉至唐,各种小说类型的兴起与不同时代学术主流的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唐人对不同小说类型的认识是比较清楚的,唐“小说”源出魏晋六朝的“志人”而增加了叙事因素,但与杂史有别;唐“传奇”源出魏晋六朝的“志怪”并融合了史部杂传类的人物别传,而与唐“志怪”有别。三者之间虽有联系,但却沿着各自的道路分镳并驰。故在小说研究中,对唐小说各种类型作出较为严格的区分,并以唐人的小说观念作为界定具体作品的重要标准,这样做似更符合唐人小说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记载佛教绘画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曾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夷""夏"二体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在"以夏变夷"这一思想指导下,东汉至西晋是佛教绘画实现中国化的第一阶段。西晋至东晋是第二阶段。东晋末至唐末,是第三阶段。唐以后中国绘画的民族风格,就是在中国本土绘画风格不断地吸收和溶化外来绘画风格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研究自东汉以来佛教绘画传入中国后,"夏""夷"两体绘画风格的融合及中国画民族化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在继承本土绘画的民族风格基础上,要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对处于新的中外绘画交流与碰撞背景中的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代叙事诗的繁荣与小说密切相关。从当时流行的小说和叙事诗并行、叙事诗和诗序互见的现象,诗人一身兼诗人、小说家两任和喜听故事的社会风尚3个角度来讨论这种密切性。认为唐代小说的兴盛促进了叙事诗的故事性和叙述手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涉海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类型, 从六朝至明清时期均有诸多相关作品。根据小说中海洋叙事元素的发展变化,可以将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孕育期、发轫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其中先秦至两汉时期为孕育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发轫期,唐宋元时期为发展期,明清时期为成熟期。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海洋书写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经历了从想象之辞到可信知识,从神话到传说到纪实到自觉文学虚构的叙事流变。  相似文献   

15.
洛阳出土晚唐刘干墓志记载了志主的家世生平、科第宦历及其著述等情况。刘干曾于大中年间修订《切韵》12卷及《通纂》、《通例》共10卷,可为研究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演变、补两唐书《经籍》、《艺文》二志之阙提供原始文献线索。其妻太原王氏墓志为当世仅见刘干之著述。  相似文献   

16.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为选词底本,在力图保存底本基本面貌的基础上,通过例言即《蒿庵论词》整合选词与论词,在结构上起到关联和互补的作用;并阐发甄录本色的编选宗旨,以序次的调整和类组比较的方式勾勒出宋代词史的脉络,成为近代选本批评观念转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大同善化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辽金佛教寺院,所保留的唐代建制为国内少见。寺中现存的金代"朱弁碑"详实地记载了金代圆满大师历时15年的重建史实,对研究该寺的历史以及相关问题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东观奏记》史料来源考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观奏记》是唐代的一部重要杂史 ,其材料多为两《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史著所采撷 ,故弄清《东观奏记》的史料来源就很有意义 ,通过考索基本弄清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史官文化地位很高;诸子百家的历史叙述各不相同;稗官小说积极参与历史叙述;这些特殊的社会文化土壤,促成中国口述史小说发生很早。讲唱文艺在唐代以后蓬勃兴起;平民社会不断壮大;这为口述史小说提供更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更有活力的形式。口述史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不断发展和演变,叙述了很多重要历史内容;它在艺术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都值得重视和研究。长期以来古代口述史小说被忽略的研究局面应当改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叙事观念经历了长期的古今演变过程。秦汉时期,叙事观念初步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理论已经发生;唐宋时期,叙事理论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叙事理论继续深化。中国文学叙事观念以传统的传记、叙事散文、小说、戏剧等为对象,由批评上升到理论,具有感性批评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