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把民主分为理想民主和现实民主,认为现实中的民主不是多数人统治而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不过,分析表明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实际上仍然是不平等的精英统治。对于多元民主的困境,达尔相信可以通过发展经济民主、建立微型大众组织使多元民主进一步民主化,以不断切近理想民主而得到解决。总之,达尔的多元民主是在代议制框架下对民主的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平等的动态抉择。借鉴达尔多元民主理论,中国当今建设的应该是一种共时性的全方位民主。  相似文献   

2.
黄梅 《兰州学刊》2004,(1):40-42
对民主的讨论已经在人类政治历史上持续了 2 5 0 0年的时间 ,迄今为止 ,民主究竟是什么依然困绕着人类的政治生活。当民主化的潮流在 2 0世纪下半叶席卷了整个世界的时候 ,关于民主的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讨论的中心舞台。在众多的理论阐释中 ,达尔的多元民主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吸引了不少的目光。在以政治平等为基础的民主理念遭受到西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不平等的打击时 ,达尔清醒地意识到民主作为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 ,其实践与理想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 ,在确立其民主理论的时候 ,达尔选择了民主理想与民主现实的隔离 ,并试图在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3.
多元主义民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行于西方的、以考察社会中多元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一种政治思潮。多元主义民主思潮又可分为古典多元主义民主和新多元主义民主,前者以戴维.杜鲁门、罗伯特.达尔和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的影响最大,后者以克劳斯.奥夫和查尔斯.林德布鲁姆为代表。罗伯特.达尔对多元主义民主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因此他被视为古典多元主义民主和新多元主义民主的综合性代表人物。达尔对麦迪逊式民主理论和平民主义民主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借鉴,对托克维尔民主理论进行了吸收,提出了MDP社会理论和多头政体理论,其观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错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方法,本文由此假设犯错权是人存在的基本权利.西方民主理论学家并未认识到犯错权对建构民主理论的重要性,所以需要从这一基本权利出发重新诠释古希腊城邦和现代民族国家的民主.从犯错权的视角来看,古希腊城邦时期的民主保障了人民共同犯错的基本权利,而现代民族国家的代议制民主意味着人民将犯错权委托给政治精英,因此政治精英拥有替人民犯错的基本权利和分享错误的基本义务.围绕犯错权的保障体系以及错误是否能得到有效检索与分享,本文阐述了犯错权视角下的代议制民主即可错性民主的理论体系,重建了平等、自由等普适价值与民主之间的内在逻辑,并重点分析了熊彼特的精英主义民主和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存在的缺陷,指出将普选作为民主最低标准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5.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从民主角度以"正义的两个原则"重新阐释了自由主义关于自由和平等的理论,坚持个人基本权利平等不受侵害,通过差别原则的再分配提高最不利者的经济收入,试图将民主从政治领域发展到经济领域,对差别原则进行"民主的解释",并坚持机会向社会成员平等开放,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受到公平的待遇,从而扩大了民主的范围。罗尔斯主张从民主角度保护个人权利,既反对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又反对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精英式统治。此外,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基础上提出"重叠共识",进一步探讨了关于当代多元价值背景下的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方向,对协商民主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和探索。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于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鹏俊 《理论界》2006,2(9):40-41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政治,为民主政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入阐明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政治,为民主政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深入阐明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需要合适的政治信仰来支撑。在区分三类不同信仰认知的基础上,达尔认为在像美国这样的多元民主国家,公民虽以个人利益为信仰,但同时也具有利他的本性,然而个人利益的过于强调损害了民主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公民教育倡导合理的利己主义以提高公民与精英的品德修养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西方民主权利与功利价值观的冲突是导致西方民主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差异政治理论对普遍主义的政治模式提出了质疑,强调差异性、多元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应受到平等尊重和承认权利.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前提在于承认并解决多元文化社会的现实,通过公共协商解决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缺陷.然而,协商民主与差异政治两者表面的亲密关系却无法掩饰其实质性的分歧.二者背后隐含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悖论--是以无差别的个人主义抑或以有差别的社群主义为原则?该问题是协商民主理论领域内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际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进行平等协商的民主形式。对这一民主形式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地位的思考,直接反映了对其的重视程度。要弄清这一问题,需要理清三种关系:党际协商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党际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关系、中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探讨了罗伯特·达尔展开民主理论研究的时代背景后,说明这种背景导致的方法论变化,并重点分析了达尔本人是如何运用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方法展开研究的,从而向人们展示出达尔民主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概貌。  相似文献   

12.
密尔相信,民主的价值既体现在它能够促进公民的公共精神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上,又体现在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上。然而,他对民主价值的论证中又凸显了平等与精英之间的抉择困境,这种困境背后其实隐藏着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之间的张力问题。其实,民主不是万能钥匙,不能解决社会中的一切问题,其真正价值就在于它自身蕴含着的平等价值。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价值诉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几十年的革命和改革一步步确立其民主政治的过程。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体现和形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及理性升华的民主政治理论,又进一步推进着中国的民主进程不断地前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人手,以民主政治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这一背景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人的自由与平等的假定是民主政治的道德前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民主在根本上依赖于自由与平等的价值理念。经济因素是民主政治的支持要素 ,但并不是民主政治的终极前提。近代功利主义政治哲学有关民主政治理由的解释是不可靠的 ,多数人的幸福并不能抵偿少数人的痛苦。民主政体下的政治生活也需要道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
学生议事会是一种架构于现代大学民主管理框架下的议事组织和协商平台,具有较为深层的民主意蕴,如议事范围的普遍性、话语的平等性、过程的论辩性等。同时,还具有较为积极的现代价值,如扩大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提升了学生的公民意识、推进了高校的决策科学、保障了校园的和谐稳定等。在高校推行学生议事会制度更有其内在的政治逻辑,如保障公民权利是政治民主的核心原则、注重民主协商是代议民主的必要补充、凸显公共理性是现代民主的基本要求、主张多元诉求是政治民主的价值追求、参与公共治理是民主政治的终极目标等。  相似文献   

16.
朱瑾 《理论界》2010,(9):72-74
公民社会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我国逐渐兴起的,至此,现代社会在我国也被划分为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两部分。按照传统的习惯,政治国家包办所有管理职能的社会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当前的国情,并会引发很多社会冲突。作为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理论,协商民主理论被看作是可以弥补传统民主理论中重视自由而相对忽视平等价值的缺陷。我国民主建设中不乏协商式民主的传统,但基于相关体制的不健全和扩大公民民主参与的需要,通过引入和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来完善我国的协商民主传统就有其建设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王成  张玲 《晋阳学刊》2014,(4):102-110
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是多样化的,结果是多元的,从来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民族梦想,必须与本国文化传统尤其是政治文化传统相结合建设本国特色的政治民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定是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产物。先秦民本思想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依然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先秦民本思想认为"民"是"上天"的选民,其"心"之向背决定了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归属,而"人民当家作主"也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先秦民本思想认为立君是手段,利民、保民,实现民众福祉是目的,这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先秦民本思想认为如果君不称职,民可以反抗甚至易君、废君,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执政党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善于剔除先秦民本思想的局限性与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让"民本"这一古老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重新焕发青春风采实为一代学人的在肩重任。  相似文献   

18.
刘中起 《学术界》2012,(9):166-175,277,278
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如果我们把公共意见理解为是公民根据其自身的权利,在道德和法的公正性原则的框架内通过商谈和论辩形成的一种作为所有相关人员认可的意见,那么,公共意见也就不同于达尔的民主概念中的那种“公意”或非反思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大多数人”的意见.达尔试图建立一种更加注重政治参与和更关心平等的公民自主性权利的民主,以达成一种能够彻底摆脱亚里士多德式的、以伦理的实质性权利为基础的民主政治.问题在于,达尔并没有意识到公民实质的权利只有通过以公正原则为根据的程序性的商谈才能实现.由此,国家的政治公共领域只有时刻把自己视为一个对话者,才能避免从策略性的角度来展开对话;现代民主法制国家的原则是通过国家把自己置于反思性的话语者的地位加以达成.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层民主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生长点和突破口,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摸索过程。农村基层民主的孕育和发展,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是同一个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向政治体制提出的一项政治上的要求。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生长的力量主体是多元的,既有农村社会内部力量的孕育,也有国家的介入等外部力量的推动,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改革以来整个农村社会调控体系在演变过程中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中国把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点放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上,既是一种必然性和现实性,也有各种可能性的条件,它独特的发展路径决定了不能以西方已有的制度构架为标准来评判它。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既是一种对古老协商理念的复兴,又标志着西方民主理论发展新的可能方向;协商民主模式既是对代议制民主模式的修正与补充,也是对直接民主模式的继承与发扬。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形态,它受到了来自社会选择理论和差异民主理论的批判和质疑;作为一种治理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它遇到极大的挑战,如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不平等以及全球化。协商民主何以成为一种成熟的理论形态,何以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挽歌抑或开启民主政治新时代的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