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傻子"的界限——评《尘埃落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尘埃落定》中“傻子”这一非常态人物形象及视角昭示着当代作家的文本自觉,也带来了当代小说叙事方式、叙事视角的转变。但是,“傻子”主题和叙事视角既可以与作家的创作倾向、创作追求、创作风格相契合,也会导致创作的随意性。对比班吉与土司二少爷,可以说明“傻子”视角的独特性和文学创作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2.
莫言小说《红高粱》采用“作者叙事情境”——“编辑者全知类型”叙事情境:“我”作为叙述者,以父亲的视角追述了爷爷奶奶的传奇人生,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要叙事方式,从外部聚焦,这样既可以表现小说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使“我”的高密祖先身上敢爱敢恨的血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可以在文中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评论,从而使小说的叙事变得多样化,强化了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3.
《围城》中叙事视角的运用颇具匠心。据热奈特的叙事视角理论来看,呈现出零聚焦型、内聚焦型及外聚焦型等多重视角综合运用的特点。而且,叙事视角的运用还有效地参与到文本建构之中,在丰富“围城”意蕴、表现人物方面,达到了恰如其分的艺术效果。文章通过借鉴热奈特的叙事视角理论,从叙事视角的角度切入小说文本,解读作者于作品中营构的“围城”之意蕴,体味作者的人物表现之匠心。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各种叙事方式进行分析,进而探求文本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红楼梦》的叙事动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红楼梦》的叙事动作,提出它主要由三个动词“进出”、“看”、“说”构成。“进出”是指人物进出园林门,它是勾连情节线索的第一个叙事动作,成为叙事的真正视角;“看”是继“进出”后的第二个叙事动作,它是人物进出房门后对场景空间的环视;“说”是继“祈”之后的第三个叙事动作,它是场景叙事的主要内容,形成对话场景。《红楼梦》叙事的连续性在从空间到时间的“进出——看——说”的循环过程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叙事化和体验性叙事是认知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叙事化是通过自然讲述、体验或目击叙事的方式去理解故事中看似违背叙事规约或“矛盾与断裂”的文本现象,体现了读者阅读和消费文本时的认知能力。体验性叙事涉及第一人称体验性叙事和第三人称体验性叙事两种叙事模式,强调读者在识解文本时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语境。通过对《尤利西斯》的叙事化和体验性叙事文本分析,揭示了叙事化、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体验性叙事的叙事话语、表达功能以及认知语境与情感体验和认知语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认知叙事视角审视乔伊斯的意识流文本的语言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在艾赫玛托夫的小说《断头台》与姜戎的小说《狼图腾》中存在着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能够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作为这种比较研究的第一阶段工作,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对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研究。由于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叙事上的差异:《断头台》的叙事视角多元化,叙事时间呈圆形以同叙事模式相呼应;《狼图腾》的叙事视角较单一,叙事时间和叙事模式都表现为直线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从《大宗师》和《天地》中两则重言对《论语.微子》的叙事模仿可以看出,《庄子》部分重言在叙述视角、叙述者类型、叙述情节、叙述人物、叙述结构上对《论语》叙事进行了有意的模仿,但《庄子》重言在对《论语》叙事模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造和扩充,从而超越了《论语》叙事。  相似文献   

9.
曹植借鉴俗赋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运用在文人赋的创作中,促进了辞赋的文人化。但就《洛神赋》来讲,到底是抒情小赋还是叙事赋还存在争议。用叙事学理论研究《洛神赋》,从故事情节、叙事结构、叙述视角、人物角色几个方面分析《洛神赋》中的叙事艺术,有助于加深对《洛神赋》叙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是名副其实的情节小说,其叙事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叙事艺术包括诸多因素,本文仅涉及叙事角色和叙事视角。认为《聊斋志异》是以"传奇式"叙述者为主的多种叙事角色;以全知叙述为主的多种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消失的爱人》中叙事视角和叙事距离的运用以及其所达到的审美效果和修辞目的,在诠释叙事学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小说《消失的爱人》采用的叙事方式——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并分析作者吉莉安通过对不同视角下的叙事者与隐含作者、人物之间距离控制,以达到自己的叙事目的,给读者带来多维阅读体验,并传达自己对婚姻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从3个方面对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叙事进程得以建立的基本因素之一“进程中的不稳定性”的叙事特色进行解读,为从一种新的视角去欣赏该作品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被前人研究了几千年。时至21世纪,它作为“经”的意义在学界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其“微言大义”的阐发连篇累牍,举不胜举。鉴于此,笔者拟从文学研究的大视野,选取散文研究的视角,从叙事文学的范畴入手,对20世纪以来《论语》的叙事文学研究作一番综述。  相似文献   

14.
《左传》作为中国叙事文学的真正起点和开篇,对于中国叙事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引申出如何看待“文史不分”与中国叙事传统的关系问题,以全知叙事、纯客观叙事和限知叙事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结构的生成过程进行了辨析;认为《左传》的叙事并非以“文学性”的实现为目的,而是担负“史”的功能,其“文学性”的实现是一种历史的发生,也是一种解释的迁延;同时,在叙事上摒弃了单一的记事或记言的旧制,以“言事相兼”为手段,真正实现了中国历史记叙从账簿似的大事记向以写人物活动的历史叙述的转移,将中国史学记叙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文史互见的基础上,发见了中国叙事的“由史入文”、“允文允史”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5.
“官场小说”更多接续的是通俗文学的资源,但这种运用平民 视角的叙述方式又导致了“官场小说”叙事伦理上的紧张。由于丧失了 过去和未来的维度,《国画》等系列官场小说,着眼于在“1970年代末 期”即改革开放以来官场游戏规则“猎奇式”的揭示,始终无法树立起 正面的人物形象。《国画》中强调的“人”和“人性”,于叙事中被逐 渐发掘,人和官场的关系,也在不同历史环境中发生互动。  相似文献   

16.
晚清小说中出现了大批不同于传统叙事风格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的叙事向度上有其独特的贡献。《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小说的顶峰之作,其文本书写模式值得深入探讨,其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在当时小说文本中具有代表性。《老残游记》运用的视角模式从总体上讲是一种"有限视角"模式,但"视角越界"现象也存在不少,对这种"视角越界"并不能武断地进行否定,而应该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其进行深层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白鲸》是19世纪美国作家麦尔威尔创作的一部海洋题材小说,被誉为“捕鲸业的百科全书”。该小说以幸免者以实玛利的口吻讲述了亚哈船长带领“裴廓德号”捕鲸船追捕大白鲸莫比·迪克.最终与大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小说在叙事内容、叙事主体、叙事结构等方面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本文试图从《白鲸》叙事主体、叙事结构出发。探讨这部经典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8.
《资治通鉴》在叙事、写人方面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运用多种叙述手法,以情节演绎历史;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为主,结合运用限知视角叙事;“遥体人情,悬想事势”,叙事中融入合理的想象、虚构成分;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塑造出初具性格的历史人物形象。《资治通鉴》的这些文学表现手法是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艺术源泉。  相似文献   

19.
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提线木偶》彰显了极高水平的叙事技巧。在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叙事角度(聚焦模式)和叙事话语两个方面诠释《提线木偶》中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以求提供一个研读欧·亨利小说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马克·吐温《密西西比河上》与徐则臣《北上》是中美河流文学书写中“全球本土化”的代表作品:两部作品都聚焦河上职业群体,借助具有差异性的叙事视角,完成本土身份的空间建构。而两部作品中方向相逆的河流航行表明,无论是美国外向型文化接触过程,抑或是中国内向型文化接受过程,作者都运用航行地图行迹再现了本土社会与世界文化关系的演化历程,传递出可视可听的现代化元素。两部作品同向异构的“全球本土化”叙事,不仅揭示了不同国别作家在面对“本土”与“全球”时的思维差异与价值选择,还揭示了超时空语境下他们思考河流历史、河流现实以及河流未来复合关系的重要性,折射出中美河流文学作品间的文明互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