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两个重要原理的重新探讨。一个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另一个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的预见。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这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上的理论或论断,有其不可抹煞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但是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已经无可辩驳地显示了它们的历史局限性。一方面,劳动价值论难于解释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市场现象需要更广泛的理论(例如供给和需求价格论)加以解释;另一方面,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实践已经打破了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的传统教条,证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是一个真理。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根据实践标准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原有的某些原理提出重新思考或加以发展,不是离开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当代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浪潮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当今世界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传统意识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在这激烈变化的时代,都不是凝固不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为它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理论形态,是怎样追随时代的潮流,倾听时代的呼声,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自己的形式呢?这是当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自然科学、社会历史和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结构及其方法论历史变迁的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的新特点、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的法律经济分析理论的奠基者,其理论包含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中。承认法律是通过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为中介最终由该社会的生产力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经济分析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当代西方法律经济分析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法律活动和制度是以进行最优资源配置为目的的,以效用来评价法律的利弊得失,其在思想指导和分析方法上都存在局限和缺陷。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法律经济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创造。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本文试图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作些研究。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而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根本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使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方法。他的著作没有一篇是专门讲哲学问题的,然而每一篇又都是从哲学的高度来提出问题和说明问题的。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依据哲学中的物质、精神和实践三个概念来划分并对应性论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行为文明,这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逻辑上是子项相容;划分全部社会文明的基点是实践,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分别是人类改造自然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世界、主观精神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积极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阐明社会文明观的科学思想轨迹和科学方法论原则;在人们确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基本方面的前提下,对社会文明第三个基本方面唯一科学的称谓,不是行为文明,而是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广大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胡耀邦同志说:“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理论,都以独创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总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毛泽东关于一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所谓的斗争、冲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尤其是在马克思那里,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坚持了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一贯精神特质,即辩证的、历史的、人道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其当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民众的社会心理和意识层面;学术的社会理论层面;决策的社会规划层面。这是我们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8.
国民素质教育法制化的现实必然性王仲孝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任何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试验的动机和趋向,都与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全部教育的历史已经证明,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9.
实证科学的理论视域,或者从根本上来说,作为实证科学之哲学基础的传统本体论的理论根基,是在历史上以及在现实中导致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种种误读的理论根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决不是作为实证科学世界的伦理的、道德的、人性方面的外在补充,而是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之全部内容的一个侧面;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来看就是关于社会的学说、关于人的学说,即马克思哲学存在论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它本身就是人们对历史反思的理论总结,但反过来,它又启迪和指导着人们对幽深的历史获得一种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学家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不仅扫清了历史的阴霾,同时,也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古人所走过的足迹。我们提倡对历史研究的态度——即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去考察历史的发展,而并未强调和限制用何种具体的理论去研究历史领域内所有的问题。唯物史观并不存在阶级的局限,它不是迷信,也不是偏见;而是探索的方舟,是解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人学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但马克思主义不是人学 ,当然也不能说马克思主义不研究人 ,没有人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马克思明确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的科学方法论。在马克思那里 ,对人的研究不是从抽象的共同人性 (感性或理性 )出发 ,而是从社会历史的客观现实出发 ,从复杂的社会表象中总结提炼出人的本质 ,运用由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 ,通过对它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发展、充实的理论再现 ,最终达到一种具体的科学认识 ,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对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研究社会生活现象。因而推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先于历史唯物主义。近几年来,有人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同时产生的。我们认为,遵循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其哲学的过程中,既术是先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把它推广、运用于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也不是两者同时产生,而是首先既唯物又辩证地解释社会历史,然后才由部分到整体地创立了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般的哲学学派,而是为法律肯定的国家哲学和党的哲学,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执政党的理论基础。单是这一点,要想繁荣哲学已是很不容易了,何况还有二十多年的“左”的思想的禁锢,动不动就有“修正主义”、“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试论马克思把握社会的实践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 目前,我国哲学界正在研究和探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特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特点,是由毛泽东哲学思想由以产生和形成的理论来源和历史条件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贯穿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各阶段所处的具体条件不同,侧重解决的实际和理论问题不同,因而各阶段又呈现出具有不同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已经创立,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特别注意的不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而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时候,经历了一个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他们当时所面临的任务是把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並把它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当时自然科学上的重要发现,如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雄辩地揭示了自然界各领域的普遍联系。这种情况决定了他们不能不特别强调辩证法,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和思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