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言马克思主义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真理论方面提出和解决了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有没有客观真理,即真理是否包含有客观内容的问题;一是人们如何认识客观真理,是无条件地、立刻地和绝对地认识客观真理呢!或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认识它呢?这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即是真理中辩证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人们提出事实真理、价值真理等新概念,对于加深真理问题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这些新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论究竟是什么关系,拟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浅见。什么是真理?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以及绝大多数同志的看法,把真理定义为“是客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巨大力量。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个严整的科学体系的实质,人们试图从各个方面概括地加以规定。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的集中反映。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在深化,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主要出现过哪些定义?这些定义中存在着什么问题?应当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定义更加科学化?这里想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真理有自己的本体,我们可以探讨真理的本体论问题;真理没有本体论意义,赋予真理以本体论意义将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联系认识定义才能合理解决真理的定义,真理不可能是客观真理和具体真理的统一,真理只能被定义为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5.
真理有自己的本体 ,我们可以探讨真理的本体论问题 ;真理没有本体论意义 ,赋予真理以本体论意义将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联系认识定义才能合理解决真理的定义 ,真理不可能是客观真理和具体真理的统一 ,真理只能被定义为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6.
逻辑证明在科学思维中是必要的,但它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正确地估计逻辑证明在认识真理和论证真理中的作用,科学地阐明逻辑证明与检验真理标准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当前在讨论真理问题中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人们提出事实真理、价值真理等新概念,对于加深真理问题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这些新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论究竟是什么关系,拟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浅见。什么是真理?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以及绝大多数同志的看法,把真理定义为“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首先,真理是一种认识,是一种反映,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它体现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因此,真理同人们的认识有关,真理是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所以,只有主体或客体一方都不能构成真理,都是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相背离的。只有主体而没有被反映的客体,那么,这种认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观是关系到人的认识———实践活动的整体性范畴,不仅具有认识活动的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活动的意义。真理的规定性与其检验标准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在真理规定性上,如果把它仅仅视为认识问题,而与实践活动无关就不能与古典真理观划清界限。真理问题与价值问题有着天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规定性内在地具有价值性,在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认识主体基于一定的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对它的理解却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应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前提下,既不能把实践标准外在化,也不能把它简单化,而要把它系统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早就科学地解决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之是否具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论》)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多年来宣扬所谓“句句是真理,  相似文献   

10.
经过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哲学常识了。但是,在这个人们所熟知的常识性原理里面,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对于准确地理解这一原理并对它加以合乎认识实际的阐释与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与真理的产生过程的关系,就是值得再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真理是一个万古长青的话题,有了哲学就有了对真理的探讨.但是,不同的哲学对真理的界定有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也是追求真理的,也有自己独特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对真理的界定只是揭示了真理的认识论维度,它整体上是符合论的.对该教材中的真理定义,一定要避免庸俗化的理解,常识不是真理,只有反映并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是真理.同时,教材在理解真理时也结合了价值问题,并认为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真理和谬误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是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而在学术界又多年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拟结合争论就以下三个方面做些探索:真理和谬论是否“相互包含”;真理和谬论的转化;真理同谬论的斗争。真理和谬论是否相互包含?如果就真理和谬误的定义而言,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违反逻辑。真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谬误则是它的反面,二者截然对立、水火不容。说真理包含谬误、谬误包含真理,就象说水包含火一样荒唐。但一些同志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就定义而言,而是指被人们认为真理的认识是否包含谬误,被人们认为谬  相似文献   

13.
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过程中,价值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类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及其所获得的真理,都同价值问题有密切的联系。研究价值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价值与认识的关系,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这个问题已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然而这不等于说,人们对它已经理解了,认识就完全一致了。有一种观点认为“真理中可以包含谬误”、“谬误中也可以包含真理”。我认为这种“相互包含”论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在认识领域中真理和谬误有确定的界限。所谓真理,是人的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不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对于确定的客观的对象来说,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分明的,是不能混淆的。我们既不能把真理当作谬误,也不能把谬误当作真理,否则便会陷入相对主义的泥坑。真理与谬误又是辩证统一的。首先表现在两者的相互依存上。真理与谬误是一对矛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真理是一元性的,还是多元性的?这是哲学真理论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回答,使得哲学真理论区分出真理一元论和真理多元论这样两种对立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立场出发,对上述问题作了“一元性”的回答,因此,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实质上是真理一元论。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一元论的哲学内涵,才能认识到它的科学性、真理性,也才能真正看清它与真理多元论的对立及其实质。但是,从实际的理论探讨来看,马克思主义真理一元论的理论内涵一直受到某些人的严重误解与曲解。这种情形在国内理论界近几年的讨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在近几年的哲学真理论的讨论中,就有一些人或是以“真理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而不是唯一的”、或是以“人类真理的具体形态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固然是真理,但马克思主义没有、也不可能囊括全部的人类真理”等等论断为理由,来否认真理一元论和主张真理多元论。更有少数人将真理一元论与学术自由不相容地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通过逻辑证明,人们也能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这样似乎就产生了如下的逻辑矛盾:如果逻辑证明能够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实践又怎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我们认为,不能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上的巨大意义,但它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7.
真理的问题在认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真理作为认识论的一个范畴,有其确定的、科学的含义。我们要回答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真理。因为,真理具有什么性质,不具有什么性质,这只能从真理本身来研究,而不能从真理以外的东西来推论。有的同志认为,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运用要受到阶级立场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真理就有阶级性。这种推论方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为这一推论的前提,充其量也只是说明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运用有阶级性,即人们对真理的态度有阶级性,并不能由此得出真理本身有阶级性的结论。所以,我们的讨论,还是应当从真理本身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开始。  相似文献   

18.
真理论是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论中一对基本范畴。因此,搞清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和研究。 一、真理和谬误的含义及其原则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如果人的认识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及其规律,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份,这样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如果在实践中由于主观和客  相似文献   

19.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正确认识、运用和发展真理,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重要意义。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它是有阶级性的。这里,首先应当弄清楚真理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真理发展的规律,通行的看法是:“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有关著作在评述这段表述时指出:这一概括深刻地阐明了真理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人类认识发展史出发,提出和阐明了真理是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的,为人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指明了方向。我认为,这种表述就其总结了认识发展的某种事实,揭示了真理和谬误的矛盾斗争,特别是把认识发展同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相联系,有它合理的地方,而且,这确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但如果对真理发展的规律仅仅局限于这种表述似乎不够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