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一则误译看语境分析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离不开语境分析,如果忽略原语赖以产生的特定语境去进行翻译,则往往会导致误译。从分析一则误译出发,运用语用学理论,探讨如何在翻译中进行语境分析,并阐明语境分析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语境分析中最重要的是上下文的分析,在分析上下文仍不能确定原语的语用意义的情况下,还应该分析其文化语境。做到了这两点,原文的字面语义和语用语义就能准确地传译到译文中,使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得到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得到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语义对等和语用对等两方面讨论了等值翻译问题,详细地分析了词汇的等值翻译,并从语用语言等值和社交语用等值两方面出发,探讨了语用等值翻译。得出的结论:完全等值的翻译是不可能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意义上的等值成为其追求的目标,而语用学介入翻译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及消除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更好地做到对等.本文介绍了对等翻译观的内涵及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分析了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汉英公示语的普及,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公示语是应用性很强的感召类文本,具有提示、警告、警示、劝导、感染等功能.公示语的翻译重在语用功能对等以及达到与原文相同的交际目的.本文基于语用翻译理论,探讨了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等效现象,指出当前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信息累赘、文化误译、对原文语用意图的曲解以及用词中式思维等问题.译者应在语用等效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原文,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标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文化和翻译     
文章首先引用奈达(E. A.Nida)翻译的四个基本步骤,说明翻译的第一步是理解原文,然后引入"语境"和Firth对"语境",以此观点来说明在翻译中理解文化背景对理解原文的重要性.然后,讨论如何分别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段处理康德(O.Kade)认为的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文化差异的四种不同语义对等关系,从而获得纽伯特(A.Newbert)提出的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6.
英汉文化差异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语用翻译则是一种等效翻译,意在用原文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原文的深层意义表达出来,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从语义和文化特征的角度来说,英汉习语可分为三种对应关系:对应、半对应和非对应;本文论述了习语语用效果等值的实质;提出确保语用效果对等的翻译是习语翻译的重要原则;着重探讨在半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时,英语习语翻译实践中实现语用效果对等的行之有效的变通手段.  相似文献   

8.
汉英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给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通过一些成功的译例探讨了汉英翻译中再现原文语用意义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严复“信、达、雅”的三字翻译标准 ,作者提出“信”的一字标准 ,并从符号语义学的角度加以论证。“信”就是对原文意义的“信”。而原文意义可分为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信”的原则 ,就是在保证特定上下文中最重要的意义优先传译的前提下 ,尽可能多地和正确地传递原文的多重意义。符号语义学“信”的标准较之其它翻译标准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符号学的意义理论为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将符号学的三种意义运用于英汉、汉英翻译中.可以较精确理解并用译语传达原文的意义与风格。本文就三种符号学意义(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在翻译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