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印度河文明的发现,可以说是本世纪印度史研究中最重大的事件。它不仅使我们所知道的印度历史推早了两千年,而且赋予整个印度文明的研究以新的广度与深度。如果说任何发现都掺杂着一些貌似偶然的因素,那么印度河文明的发现过程中最初出土的几枚印章就是这个偶然因素。对这些奇特的印章的来源进行追究,不仅把哈拉帕和摩亨焦达罗两座死城揭示给世人,也使学者们发现这个存在于公元前三千年到两千年的城市文明曾与其他同时代的文明之间有着大规模的贸易。对这个贸易的研究牵涉到印度、埃及、波斯湾地区以及西亚两河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印度文明开始于吠陀文学时期,在这个时期以前(即公元前三千纪)还有一个更先进的文化——哈拉帕文化,或称印度河文明。从时间顺序上说,这是十分错误的。这种错误之所以发生,部分地是由于人们不愿利用考古方面的证据,以为文献材料比较可靠。考古学的目的是发现和解释历史遗物,所以考古学是为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提供证据的。这两个领域就是:一、对技术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对各种文化如何演变这一问题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叙述从佛陀到阿育王这段印度历史的一部专著,作者崔连仲。全书共32万字,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在引论部分首先回顾了从印度河文明到恒河文明的整个历史,从印度的史前文化到婆罗门教的产生都分节做了说明,可以使读者对整个印度古代文明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本  相似文献   

4.
自从发现印度河文明以来,历史学家就以找出印度河文明与吠陀时期文字记载之间的联系为己任,考古学家也一直在寻找衔接哈拉帕文化和吠陀时期雅利安文化的遗址(哈拉帕文明只留下了那些刻在印章上而其意义尚未得到解释的字迹,此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他们对吠陀时期雅利安文化传播到南亚的情况作了简略的描述,其主要依据是对吠陀文学及其  相似文献   

5.
印度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音乐。在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青铜舞女雕像,她的舞姿正表现了某种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有一个男舞者石雕像,专家们认为这是舞圣湿婆的最早形象。在乐器方面,有一个脖子上挂着鼓的红陶塑像,还有两枚刻有鼓的图案的印章,还在壁画上发现了原始形态的维那和响板。此外,还有哨子、笛子等实物出土。吠陀时代,印度音乐有了明显的发展。《梨俱吠陀》是印度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诗歌集,其中有些诗歌是印度上古居民的民歌。《梨俱吠陀》中还提到了一种娱乐性的集会叫“萨马那”  相似文献   

6.
李南 《南亚研究》2006,(2):56-61
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女神地位尊贵,广受崇拜。迨至吠陀时期,随着雅利安人游牧部落的入侵和父权制的兴起,女神地位下降,日趋式微。这又一次印证了马克思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著名论断。  相似文献   

7.
瑜伽作为一种修持方法,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就已存在,并很早就被印度的许多宗教哲学流派所采用。但把瑜伽的宗教实践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系统理论的哲学流派的工作,却是由钵颠阇利完成的。这就使钵颠阇利在瑜伽的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所作《瑜伽经》作为瑜伽派最早的学说表述,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印度,谁都知道她拥有古老的文明,拥有十亿多人口。随着其经济的长足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与中国毗邻的国家。然而,到过印度的和没到过印度的,都觉得这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没到过印度的,觉得她神秘,是因为对她的了解太少。而到过印度的,甚至是多次到过印度的,则更觉得她深不可测。原因何在?印度的神秘,在于其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在于其文明的宗教性和多元性特征。其文明的深厚,浩如瀚海,任何的跋涉几乎都是管窥蠡测,任何的试探几乎都是隔搔浅尝。至于其宗教性和多元性特征,更似大雾弥天,莫辨涯际。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印度社会令人…  相似文献   

9.
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奇妙的文明国家之一,人们对她久远而神秘的过去怀有兴趣是很自然的。但是,当你走近她,希望通过时间的长河留在岸边的真实故事,对她做一番仔细的观察时,你会发现难以如愿。古代印度记载史实的文献实在缺乏,堪称史籍的著作少到几乎没有。结果是,不借助近现代的考古成就、碑铭石刻,以及爬罗剔抉后的古代传说、史诗  相似文献   

10.
越文化与水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文化与水环境陈桥驿我为张步天先生的《洞庭历史地理》①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到。“水体不仅繁衍了生命。而且创造了文明,发展了文化。我们看到;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黄河流域,滔滔河水,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这里必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对泉州元代印度教寺庙遗址的调查以及对出土的建筑构件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泉州的元代印度教寺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印度教文化遗存,它的发现引起了中印关系史、宗教美术史研究者的注目,特别是近十方辉绿岩雕刻的湿婆崇拜物的发现(现陈列于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为研究泉州印度教的传入、派属以及雕刻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近几年来,随着整理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提出了不少新  相似文献   

12.
印度宗教哲学的发展线索与重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印度文化与文明的关键在于理解其源远流长的宗教哲学。本文梳理了印度宗教哲学的发展脉络并对其重要特点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提到印度,往往想起佛教。的确,佛教是发源于印度的一种宗教,它在历史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的社会文化影响很大,但佛教并非是印度的唯一宗教,更不是当今印度的主要宗教。现在印度,除了佛教以外,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耆那教、锡克教、拜火教、印度教等,而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还是后者,即印度教,信仰印度教的人数占印度全国人口的82%以上,而且它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流传。  相似文献   

14.
尹锡南 《南亚研究》2006,1(2):83-87
本文介绍了独立以来印度比较文学发展的概况。印度独立后,比较文学研究在理论建树和实践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印度比较文学研究由分散到集中,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和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还对印度不同语言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即“比较印度文学”和梵语诗学批评做了简介。  相似文献   

15.
自1853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东方,特别是印度“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以来,古代印度有没有土地私有制问题就一直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而1859年马克思以印度村社制度为主要依据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提出,又使这种争论加剧。因此,古代印度有没有土地私有制的问题,不仅成了印度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成为世界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一切文明民族土地制度的发展是否都是按“公-私-公”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达摩——印度文化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 ,读了几本有关印度历史文化的书 ,如澳大利亚知名学者 A.L.巴沙姆主编的《印度文化史》、印度著名史学家 D.D.高善必著的《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以及印度学者 C.巴德里纳特著的《达摩——印度和世界的秩序》等。在阅读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达摩”这一观念在印度人心目中的神圣性以及在印度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不了解它 ,恐怕很难深刻地理解印度的民族心理与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 :在古代印度人的心目中 ,并没有“宗教”和“世俗”之分 ,他们生下来就继承了父母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 ,他们把这种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17.
罗马早期文明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共乐 《求是学刊》2007,34(3):126-128
文明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人类所创成就的总和。人们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改变着文明的主体———人类自身,推动着人类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演进。每个民族在进入文明的过程中,次序不一,时间不定,有共性,但确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世界上各主要文明进行具体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文明本身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判断文明的特性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本文拟从共和政体、公民划等和成文立法等三个方面对罗马早期文明的特征作一剖析,以求教于学者同仁。一政治体制显然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发…  相似文献   

18.
<正>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重大事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掘,它的宏大气魄,它的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存,为人们打开了新的眼界,逐渐揭开了因古史记载不详和过去某些学者对古史的大翻案所造成的迷雾,显露出比安阳殷墟更古的文明光辉。它为认识我国三代及其以前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它不愧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古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19.
陈家广 《探求》2006,(Z1):79
与其他文明相比,中国传统的文明有其独特之处.习惯上,人们把它称为完备的农业文明.它形成了自身完善的社会基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体设计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人统治信德大约三个世纪后,土耳其人开始征服次大陆。加兹尼和古尔的突厥统治者率领穆斯林军队越过印度河,进入北印度。包括今天巴基斯坦在内的整个北印度,第一次置于穆斯林统治之下。如果说阿拉伯人征服信德使穆斯林文化和印度文化初步接触,印度穆斯林文化的形成始见端倪,那么,土耳其人征服北印度的结果,则使这两大文化进一步汇合。从阿兹纳维王朝开始到16世纪蒙古人到来的500多年中,尽管王朝频繁更迭,穆斯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