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明代书目对五经的排列,普遍呈现《易》《书》《诗》《春秋》《礼》的新顺序。这与《汉书·艺文志》以来历代书目中《易》《书》《诗》《礼》《春秋》的排序有所不同。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是宋明以来书目分类体系冲突与协调的结果,也有疑经思潮、《礼》学衰微等因素的影响。它反映了《礼》学在宋明清三代学术演进中的沉浮,同时反映了汉学经学体系从解构到重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齐慧源 《阅江学刊》2012,4(4):122-125
《世说新语》在明清时期成为许多小说家竞相仿拟的对象,大批"世说体"小说陆续问世,数量可观。除了《世说新语》本身的价值在明清时期的升华,明清刊刻技术的发展和明清文人的评点也对小说续书繁荣有很大的推动,这与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社会文化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温庆新 《学术交流》2023,(5):168-179
基于史学本位视域,钱谦益以“说部”指称子部“小说类”,以“征信”为评判的首要依据,将“稗官说家”并举强调“说家”可资存“史”的价值。钱谦益有关“说家”的认识并非聚焦于子部小说的形态与本质,而是着眼于史学价值。这与其强调为“文”应关乎“世运”的认识相一致,亦是《绛云楼书目》对“小说类”进行作品归置的指导。陈景云对《绛云楼书目》的小说注解亦以“征信”价值为准绳,表明钱谦益的小说批评思想得到后世学者的认可与发扬。而《绛云楼书目》从史学视角的考察思路与《四库全书总目》从政教视角考察的思路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并不尽相同,以至于彼时关于“小说(家)”的评骘意见多有扞格之处,却也推动着时人关于“小说家类”批评的多元探索。  相似文献   

4.
文论著作在唐代书目中依附于总集类,至北宋书目中始以文史类的设立而宣告独立,但文史类中多数仍杂有史评著作,造成史部与集部著录标准的混淆.袁本《郡斋读书志》则取消文史类,将其文献分置史评类与别集类.从书目类别发展来看,晁公武对文史类的取消似乎是一种倒退,但史评类的设置却又是对文史类类名与文献著录不合理的有力修正.事实上,《郡斋读书志》有着动态发展的成书过程,文史类的取消只能代表此目初期的部类设置理念,后期衢本《郡斋读书志》对文说类的设置才真正使文论著作得以独立.与此相随,从强调类例到强调评论得失的著录标准的变化,也反映出校勘学背景下刊误之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按照新出版的《章嘉·若白多吉文集》九册内容,并对照民族图书馆所编译的《章嘉·若白多杰文集》目录,将章嘉的著作分为十三类,一一进行书目信息提要,并总结出文集的特点,以探索藏传佛教大师文集的分类风格和格式。  相似文献   

6.
苏雅勤 《社科纵横》2002,17(4):69-71
古老的中国 ,盛行着“女色误国”、“女人是祸水”的说法 ,明清小说家难以避免受到这种道德教条的影响 ,女性总是处于被谴责、被批判的地位 ,总是习惯于把宣扬禁锢女性的旧女德作为作品的主旋律 ,用形象阐明 ,违反女性道德规范者必定遭受报应。 1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 ,中华大地虽也响起了争取女权的呼声 ,有小说家迅速地在创作中反映这种文化观念的变化 ,但女性在作品中还是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明清“性沟”意识强烈的作品 ,则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 ,千百年来 ,男权专制制度是如何不断完善着维护男性特权的家庭婚姻制度 ,千方百计地调整内部、外部结构效益机制 ,以满足男性奴役和统治女性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较为奇特,以前学界关注较少。这一现象与小说家借诗词传名、传情有关,诗词传名是作者朴素思想的呈现,其主要原因是诗文集出版难而小说出版容易;诗词传情体现了小说家主体意识的介入,表现为将自身经历点缀于小说之中,带有自况性质甚至实录性质。该现象的小说史意义有三:明清越来越多有名望的文人关注并创作通俗小说;通俗小说题材多样化催生了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同时文学风气与作家观念又制约了这一现象的发展;小说文体地位提升促进传统观念转变,出现了诗文集收录小说诗词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中国小说史上的志怪类小说兴起于魏晋时代。对此,学者们的意见比较一致,因为事实基本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历代著录的有关书目。魏晋时代除了有《笑林》、《艺经》、《博物志》、《群英论》、《语林》、《杂语》、《郭子》、《说林》等从名字看不出有神怪色彩但又被收录于“小说家类”的作品外,还有相当一批从名字就一目了然的志怪书,如《列异传》、《玄中记》、《搜神记》、《曹毗志怪》、《殖氏志怪记》、《神异记》、《搜神后记》、《甄异传》、《孔氏志怪》、《祖台之志怪》、《灵鬼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数千年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家分合,王朝兴衰,社会治乱,交替相循.易代小说描述了历史上一次次的分分合合,进而将历史的发展进程直接概括为分合论,并且认为分合的根源在于天道循环.这种分合、治乱的循环思想体现了小说家对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总体概括与总结,与史学上之历史循环论息息相关.虽然小说家无不以分合大势来观照易代史,但分合大势的背后凸现的却是小说家对"分"的厌倦对"合"的思幕,体现了小说家对和平统一的衷心向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90年代崛起的小说家群作品的解读与评析,勾勒了这一批小说家的整体形象:在人物塑造上,他们推出了“入者”、“游离者”、“守望者”这三类知识分子主人公形象类型,这三者共同指向了“回避”与“漫游”姿态;在故事构成上,他们始终徘徊于“故事”与“非故事”之间,在“寻找行为”与“寻找结果”之间左右为难,这一状态使他们难以与其它阶段的小说家群区分开来;在叙事特点上,他们呈现出鲜明的性别分界,女性小说家更倾向于记录“自传”想象,男性小说家更注重“技术”想象,但两者仍然呈现出共同局限。文章一方面肯定了这一批小说家作为一种叙事者角色,在90年代知识分子命运、道路及存在位置方面的探索;同时指出,是90年代成全了他们,也正是90年代局限了他们。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带动了明清社会风俗的研究,其中尤以16世纪以后社会风气的探讨充分,引出了一系列有关明清社会史的话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明清风俗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从如下六个方面把握,即作为方法的明清风俗论,以奢侈问题为中心的明清消费研究,全球化与明清风俗论,风俗特性与明清地域研究,职业观与明清风俗论,移风易俗与明清社会变迁。未来的研究,似应在使用新概念、挖掘新史料、处理跨世纪上用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英国青年小说家作品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英国青年小说家作品特色瞿世镜本文介绍了活跃在80年代英国文坛小说家的美学观点、主要作品和艺术技巧,并对这些具体的文学现象作出理论上的概括,借以探讨英国小说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当代英国青年小说家作品的特色,即表现出一种折衷主义的文化倾向与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3.
孙鸿亮 《唐都学刊》2008,24(6):112-116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政府文化部门和研究者虽然对陕北说书书目已做了初步整理,但由于陕北说书长期依靠艺人师徒间口耳相授,底本不存,现行书目,尤其是传统书目讹误、重出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考察和研究.在走访民间艺人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陕北说书传统书目进行初步整理,希望有助于陕北说书的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叶岗 《浙江学刊》2004,(3):163-168
<汉书·艺文志>对中国小说发生期现象作出了理论总结,但它是否仅具有目录学意义还是同时具有文学意义,学界存在着不同争议.文章认为,虽然<汉志>"小说家"有着与诸子九家共性上的经学化色彩,然而,刘、班诸人对于"小说家"在<汉志>中所处的特殊的结构性位置、借"不可观"所表达出来的对其文学性质的认定、不同于其它诸子九家之序的<诸子略·小说序>的表述结构,都表明"小说家"有着与诸子九家不同的文学化色彩,这是它在文化整体格局中的个性.这种体现在"小说家"中的经学化和文学化色彩,实出于<汉志>作者的儒家立场和文学意识,它们构成了"小说家"在<汉志>中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书目     
本文论述了鲁迅如何利用书目解决学术问题,又列举了鲁迅所列的某些专题研究方面的书目,对今天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目录学自汉代形成以来,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隋唐时代出现了一个繁荣阶段,它的发展和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图书的大量增多,使书目更加丰富,从数量和种类上均比以前有所增加;其次,由于魏晋南北朝书籍分类的活跃,使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在这一时期正式确立;第三,由于继承和发展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的目录学传统,使书目的创作体例也进一步完善。就此可以说明,隋唐目录学既是对汉魏晋南北朝目录学的总结和发展,也为宋代目录学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隋唐目录学在中国古代目录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明清文学与文献》由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杜桂萍教授主编。《明清文学与文献》力求反映黑龙江大学在明清文学与文献研究方面的优长与特色,以前沿性、创新性和笃实的学风追求为目标。《明清文学与文献》欢迎海内外学者的积极参与,以彰显明清文学及其相关之历史、宗教、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江瀚 《学术交流》2012,(5):160-164
王逸曾参与了《东观汉记》的编撰工作,他的著作除了《楚辞章句》外,留存于世的作品非常稀少。后人所辑,也有不少疏漏。按照《后汉书》对王逸作品的归类,依据书目记录和后世的辑佚,可以考知的王逸著述有"赋"类两篇——《机赋》和《荔支赋》,"书"类一篇——《与樊英书》,"论"类一部——《正部论》,《折武论》和《玉部论》是《正部论》中可以考知篇名的两篇文章,"杂文"类现存有《临豫章教》残句。  相似文献   

19.
论明清文学的叙事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题”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语范畴。从母题的角度切入明清叙事文学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解读方式。本文将明清叙事文学的母题大致厘析为“家族”、“审父”、“忠义”、“教化/反教化”、“性爱”等五类,通过对这五种叙事母题的审视和阐述,探究其中所传载的艺术审美蕴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问》2010,(6)
喇嘛群体是明清时期维系边疆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明清鼎革之际,明王朝与后金统治层对喇嘛群体在辽东政局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既有共识,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双方对喇嘛群体地位与作用认识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两代民族政策和边疆局势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