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美与美感的关系问题曾是西方经典美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起点。在西方,美决定了美感与美感生成了美成为两种美学传统和理论阵营的标志,并从柏拉图开始,一直争论到近现代。但康德则发现,美与美感在现实经验中不仅不表现为二元对立,而且也无线性因果关系。实际上,美与美感共生于既非纯主观意识,又非纯生理物质的主体鉴赏判断力。康德对美与美感本源问题的阐释技开了笼罩在美与美感问题上的形而上迷雾,解构了经典美学的阿基米德支点,从而也为20世纪走向人本化、艺术化、日常化的西方当代美学建立了新的理论基点。表现主义美学、分析主义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接受美学、现象学美学等所有在当代西方有重大影响的美学理论无一不是在康德这一理论语境中获得启示,展开自身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康德美学述评》一书的导论,这次单独发表的是节选.前后次序上有变动。另外,在本书写作过程 中,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研究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及联邦共和国驻华使馆慨然惠 赠珍贵图书资料多种,谨此致谢。 一、康德美学的构成 哲学史上,一般都把康德哲学分为前批判期和批判期两部分。但涉及到美学,很多人都认为上述分期是不适用的,似乎所谓康德美学就是《判断力批判》一书中的美学思想,也就是说只有批判期的美学。这是一个误会。康德美学的构成不仅同整个康德哲学一样,有前批判期和批判期之分,并且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石红  孙玉茜 《唐都学刊》2013,29(5):122-124
康德与庄子的美学思想都体现出了对自然美的重视,超功利的、自由的境界成为二者共同的审美前提。但是在审美过程中,康德与庄子对人的主体性的认识是截然有别的。康德把美的理想指向人,而庄子则追求人对自然的彻底回归。  相似文献   

4.
甘锋 《唐都学刊》2007,23(6):38-42
康德发动过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么?科恩的质疑和否定回答使这一已成定论的说法再次成为问题。事实上,正是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发动的"哥白尼式革命"才彻底改变了主客体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先验论。也正是先验方法在美学领域的运用,才使康德得以超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从而独立系统地批判主体的审美能力,形成独特的美学思想,扭转了当时西方美学的研究方向,成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在当下美学转型的语境中,重温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学处在市民社会全面技术复制的情形下,试图颠覆这种技术复制,同时却又接受了后者提供的一个基本前提:感性与想象力的自足性。正是这个基本前提将当代美学与和它一样也追求自由的康德美学区别开来了,因为康德美学的出发点是一套目的论的终极秩序,而当代美学对此不感兴趣,将其斥为幻象。  相似文献   

6.
《判断力批判》中的自然问题(即审美判断力部分对自然美的推重和自然有机体在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中的导向作用)使我们关注于对自然概念的反思,而自然的源始概念与存在的概念是同义的.海德格尔从其存在学说出发对康德的思想进行过深入地研究,这为康德美学的存在论解读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康德的美学思考中,主导线索是他以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方式对存在(即自然)的思考,支配着他的美学运思的是“存在的闪耀为美”,即自然(的涌现)为美.这种理解为《判断力批判》中的自然问题、康德美学、《判断力批判》、康德哲学的系统性都带来新的理解,也给当代的环境和生存问题、为中国古典美学的相关命题带来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康德美学的历史局限当我们回首西方美学史的群峰时,无疑地,康德美学是一座令人瞩目的峰峦。康德美学是近代时代精神的总结。前康德时期,欧洲文艺复兴的启蒙思想终于觉醒为哲学意识,主体自我意识的两个层次——经验感性和先验理性,以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这一鲜明的二元化形态表现出来。但是,它们各执一端的片面立场,又不能不导致对自身的否定:把感性推向极端使经验论必然走向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把理性推向极端使唯理论最终皈依绝对主义和神正论。近代哲学徘徊在进退维谷之中。  相似文献   

8.
陈开晟 《唐都学刊》2008,24(5):108-113
"经验主义美学"与"理性主义美学"的分判,尽管指出了从笛卡尔到康德之前西方美学的两大倾向,但却容易忽视它们内部之间的共同性与复杂性.文章在辨析其实质的基础上,指出经验主义美学与理性主义美学的视角之外一直存在着"第三种力量",尤其是夏夫兹博里与鲍姆加通的美学思想.他们的美学意义,往往由于这种二元断制以及康德美学的巨大影响而被低估.  相似文献   

9.
在康德美学体系中,最使人迷惑不解的是其崇高理论,著名康德专家R·W·巴雷特尔认为,康德的崇高理论“几乎不能被论述清楚。”然而全面的考察康德美学体系并昭示其崇高理论是通达自由本体的一种否定性取向时,康德崇高理论中的许多困惑便消解了。一在沉思崇高的构成时,康德不仅完全放弃了郎吉奴斯、柏克开启的通过对象的性质判定崇高特征的经验方法,而且改变了他在解析优美和艺术时所使用的综合视角,对崇高的界定,一开始便是分析的。康德发现,作为崇高判断的对象与其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张敦福 《社会理论》2008,(1):234-246
谈到社会形式,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齐美尔(1858~1918)。实际上,齐美尔关于社会形式的理论很可能得益于康德(1724~1804)。关于形式和内容(formversuscontent)的区分是康德哲学的重要贡献。康德把在知觉中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之为“现象”,“现象”由两部分构成:由于对象的部分,他称之为“感觉”;由于我们的主观装置的部分,则是“形式”,它把杂多者按某种关系整列起来  相似文献   

11.
康德与席勒审美主义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对人性的理论构架、审美主义的建构和批判精神三个方面比较了康德与席勒的审美主义思想,认为席勒取消了康德审美主义的限度并把审美视为人的理想本质,从而开启了现代美学的社会文化批判之门。  相似文献   

12.
康德并不是为了研究美和艺术而研究美学的,但他试图调和理性派美学和经验论美学的努力,使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关于崇高的理论就是其中之一。一、关于崇高的对象和种类的划分康德对崇高的分析是和审美的分析相比较进行的。他认为,审美的对象在形式,审美是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阿多尔诺于193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的就职演说。通过对新康德主义、生命哲学、现象学、生存哲学、科学哲学的哲学观考察,他不仅讨论了哲学解释与科学研究、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且分析了哲学与现实性的关系,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研究隐藏在现实背后的、现存着的意向性,而是解释无意向性的现实。因而,不仅唯科学主义思维,而且基础本体论,都与他相信的哲学的现实任务相抵牾。在这里,阿多尔诺不仅力图避免普遍性概念,还极力清除自我满足的精神总体性观念,并提出了否定性、辩证的否定等概念,强调哲学应该严格排斥所有传统意义上的本体论问题,认为哲学问题集中在具体的内在于历史的复杂性中。由此可以断定,本文应该被视为"否定辩证法"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美学与康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与康德0[德]卜松山自本世纪初中国接受西方美学以来,现代中国美学话语一律换上了西方的概念和范畴。而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到马克思的主要思潮所注意的焦点是“美”,这导致了“美学”这一现代字眼在中国的出现。如果我们将这一中文字眼翻译成英语,就是“bea...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的美育思想及其时代特征聂振斌朱光潜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其美学思想丰富而系统,本文只论述其审美教育思想。(一)“超脱”朱光潜早年受康德、克罗齐的影响,认为审美活动超脱一切利害关系之上,美在事物的形式而与实质无涉,美感是形象的直觉。30年代转向...  相似文献   

16.
美学主客统一观念是近代西方哲学主观化的产物。通过笛卡尔、休漠怀疑哲学的启蒙,维科和康德分别发现了人的主体性,分别为美学主客统一观念奠定了基础——审美的自律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审美的主体性原则。但是,在康德那里,由于缺少历史概念,主客统一观念还是抽象的,只有经过费希特的自我哲学和谢林的同一哲学,达到黑格尔哲学,主客统一观念才获得了历史具体性的规定,并且因此才有现实性。然而,黑格尔为了绝对精神的自我同一,最终牺牲了艺术,牺牲了审美的主客统一观念。为了挽救艺术和美学,克罗齐从黑格尔向康德逆转。他以艺术的独创性否定了审美的历史性,并在绝对个性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审美的主客统一观念。克罗齐的美学是近代美学主客统一观念的顶点,由于它彻底的主观性,在向康德的回复中完成了近代哲学主观化的圆圈。  相似文献   

17.
美学表象和逻辑表象是反思判断力在其先验原理—自然合目的性的范导下对自然采取不同方式而产生的不同结果,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实质是情感和概念的对立和统一,因而康德美学思想的本质应是被主观的形式紧裹着的主客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意识的历史:从康德和黑格尔到德里达和富科(下)[美]D.C.霍伊黄书进译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批判黑格尔现象学的观点应能导致放弃先验自我概念,以及放弃存在着某种隐蔽本体领域中的自在之物不可言说的观念。缘于康德观点的自相矛盾性,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尼采做出了...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初期,由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等原因,导致了形而上学的美学体系为经验主义的研究所取代的趋势。康德、黑格尔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的严整性不见了。各种“自下而上”的美学方法纷沓至来。出现了诸多的美学分支与美学流派,没有人再过问美学的整体性。于是,继古典美学的系统化之后,当代美学又需要新的系统化。美学需要新的系统化的第二层意义是就美学体系自身的系统性而言,也就是在摆脱旧的方法论(如线性因果决定论,分析综合法、静态分析法等)之后,在进行多学科、多层次、  相似文献   

20.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他在哲学史上和美学史上的贡献不会诠释穷尽.由于后学在他那里各取所需并片面解释、发挥,遮蔽其思想本意.致使真正的康德已面目全非:主观--客观、形式--表现、存在--思维、审美--伦理.如此阐释也带来了积极作用,因为这体现了一个矛盾的康德,但如果对这些矛盾做理性层面的剖析,会发现康德美学中的辩证性.康德以后,美学的学术潮流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个方向走向相反的方向,或为主观,或为客观;或为本质,或为现象;或为生命本身,或为精神理性.然而,对于一种不可能有确定概念的美本身,这只能是一种貌似科学与真理的时代呼声,它的命运终究是非确定的,康德的二律背反及其矛盾充斥的<判断力批判>即是一个明证.尽管康德本人认为只有鉴赏力本身的幻象才能产生辩证法,也即审美的"二律背反"才是辩证法,但实质上他的矛盾体本身都具有对立统一的特质,从其中能很好的体现美本身的多样性.从一个多维的侧面能证明美的东西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