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又一次进入辉煌时期,有“白银时代“文学之称。本文主要对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进行了综合评述,从它的命名、产生的背景入手,着重分析它所包含的三个流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又一次进入辉煌时期,有"白银时代"文学之称。本文主要对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进行了综合评述,从它的命名、产生的背景入手,着重分析它所包含的三个流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我随手在电脑上敲下一段感想,现在读却不记得是因何而发。粘贴在此:“一个诗人并非他/她的诗歌的最具说服力的诠释者;一个诗人在诗歌中所抵达的现实常常比他用散文的形式所描述与判断的现实更丰富和深远。如果评论者把目光投向诗歌,那么,视诗歌为‘匕首和投枪’也只是一种使用诗歌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批评诗歌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俄国象征主义是俄国现代主义的先声,是其白银时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力的流派。它独特的诗学视角和鲜明的语言特色,引发了俄国诗歌的又一次复兴和繁荣,成为俄罗斯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语言特色表现在神话化、音乐性、暗示性、法术性和层次性5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旷达是中国古代的诗歌的艺术风格之一。旷达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一种超然世外,不以世间烦忧挂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趣,具有超脱放逸、从容恰然的美学特征。“旷达”本指中国古代一种放任达观的人生态度。《晋书·张翰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时。或谓之曰:‘卿乃可纵欲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太贵其旷达。”这种放任达观的人生态度经过诗歌创造的审美传达,使得诗歌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唐代著名诗论家司空图,最早用“旷达”一词朱概括这种艺术风格。其诗论著作《二十…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白银时代女诗人阿赫玛托娃以写抒情诗见长.论题运用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从用词的背离与超常、情景的断裂与联想、诗歌的加密与解码三方面来探讨诗人抒情诗作的陌生化现象及其美学价值,认为陌生化手法是形成阿赫玛托娃创作个性与魅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并指出其艺术形式的创新建立在对诗歌传统的继承之上.  相似文献   

7.
典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引用恩格斯的这句名言:“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然而对这句话本身的理解却各有不同,特别是对“一个‘这个’”的理解不一,有的同志认为“一个‘这个’”就是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典型的代名词,有的认为恩格斯在此引用黑格尔的“人个‘这个’”是为了强调典型人物应有鲜明的个性。我赞成第二种说法,试从下列几方面来说明: 一、从恩格斯写信的背景及原信的意思看 恩格斯这句名言是…  相似文献   

8.
对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首先是他的《与元九书》,近年来学术界的有关论著,特别是现行的几本《中国文学史》,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其中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尤为突出。说白居易“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內外胥悅’的  相似文献   

9.
奋斗的理由     
俞敏洪 《可乐》2011,(9):22-23
一直很喜欢《论语》里的这段对答:“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说有一天,孔子和两个得意的弟子颜渊与子路座谈,孔子问他们的志向是什么。敢爱敢恨的子路比较喜欢抢答:“我希望发财,天天能开奔驰坐宝马,月月能穿世界名牌,总之物质生活很富足。”  相似文献   

10.
柴静 《可乐》2010,(9):26-27
一上出租车,师傅看我上车的地儿,跟我侃:“跳舞去啦?”“没。”我懒得跟他聊。他没话找话:“你知道北京第一个迪厅是‘JJ’吧?那时,我们跳韩国那个‘××舞’。”  相似文献   

11.
鲁迅《推背图》中讲了一个小故事,里巷间有一个笑话:“某甲将银子三十两埋在地里边。怕人知道,就在上面竖一块木板,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隔壁的阿二因此却将这银掘去了。也怕人发觉,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这就是教人‘正面文章反面看。’”  相似文献   

12.
“何……为”句中的“为”是句尾语气词,还是其他别的什么词?这历来是有争议的。吕叔湘先生在《笔记文选读》一书中注释“何以车为?”②一句时说:“‘何为’等于‘做什么’,照文言的习惯,拆在两处。同样的句法如‘何以家为?’、‘丈夫死耳,何以泣为?”王力先生在分析这件句子结构时,则说得更为清楚,他认为:“这件句子实际上是动词‘为’的疑问代同,宾语‘何’放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了,意思是‘用……做什么’。……在‘何以……为’这个格式里,“何’字可以用别的疑问问如”奚’、‘恶’、‘安’等来替换。”“最近,朱运…  相似文献   

13.
论陶潜隐逸诗的极致境界──兼释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唐登高“无我之境”:审美静观的极致“无我之境”,是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诗歌美学命题。“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4.
俄国象征主义是俄国现代主义的先声,是其白银时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力的流派。它独特的诗学视角和鲜明的语言特色,引发了俄国诗歌的又一次复兴和繁荣,成为俄罗斯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语言特色表现在神话化、音乐性、暗示性、法术性和层次性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反语,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段。但在中学修辞教学中,反语的界域模糊,误判层出,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误把讽刺当反语 (1) 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破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友邦惊诧”论》) 《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第3期《<“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说:“‘秩序’和‘文明’用的是反语修辞方法,‘秩序’等于‘反动统治’,‘文明’等于‘野蛮’。”按:反语通常叫作说反话,它应有表里两层完全相反的意思,它要求读者(听者)必须从字面意义的反面去理解。拿这个定义来衡量,可知“秩序”和“文明”均非反语:“秩序”是“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同“反动统治”构成反义关系;“文明”虽与“野蛮”是一对反义词,但我们却不能将“文明”理  相似文献   

16.
周艳桃 《可乐》2010,(12):22-23
美丽邂逅 2009年3月,大三学生张文岳在君山一家餐馆用餐,瞧见对面餐桌边的一个女孩,手里拿着菜谱,看着旁边的服务生发出“啊”的一声叫喊。 张文岳走过去,关切地问:“怎么啦,不舒服吗?”女孩用生硬的汉语说:“你看,黄牛在我们国家被称为‘神牛’。黄牛的眼睛是‘日月神’,黄牛的奶为‘圣海’。他给我推荐青椒炒牛肉,还说是黄牛肉。”  相似文献   

17.
现象学是本世纪初产生的影响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哲学思潮,它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埃德蒙特·胡塞尔(EdmundHusserl,1859—1938),“这位思想家就其对现代思想史的影响而言堪称是一个‘世界历史个人’,他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个世纪的思想史地图”①。要对现象学这门内涵复杂而又极为形而上学的学问作定义式简介,是极其不容易的,照美国当代学者詹姆斯·艾迪在《什么是现象学?》引言的说法:“现象学并不纯是研究客体的科学,也不纯是研究主体的科学,而是研究‘经验’的科学,现象学不会只注重经验中的客体…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带有音乐性的思想”,17世纪英国诗人托马斯·克鲁的“歌:‘别再问我……’”,以细致的遣词创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意象,以富有乐感的节奏韵律和协调一致的结构从整体上烘托和加强主题的表现,展现出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咏叹调。  相似文献   

19.
唐生智 《金陵瞭望》2005,(14):14-15
“一天下午,蒋介石找我去,对我说:‘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就是我留下,要就是你留下。’我说:‘你怎能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他立即问:‘你看把握怎么样?’我说:‘我只能做到8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相似文献   

20.
香港中华总商会(港人通常亲切地称之为“中总”)是香港最具影响力的社团之一,从 1900年正式创立至令已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该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陈有庆博士深情地回顾了“中总”的百年历程。 陈有庆说:“‘中总’这100年走过的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创立时不足100人,发展到现在有来自香港各行各业的6000名会员;从最初备受港英政府的排挤,到现在积极配合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从改革开放之初鼓励中小企业到内地投资,到目前主动参加西部大开发,‘中缴’在百年历程中用事实和行动树立了一个鲜明的爱国爱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