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史诗《摆手歌》的民族学价值 --土家"摆手"研究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巫瑞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5):3-8
土家著名史诗<摆手歌>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根据族源、迁徒、民族英雄以及"蛮夷"文化之荟萃的探索,论述其民族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湘西北土家族《摆手歌》中记载的《制天制地》和《雍尼补所》两则创世神话,在叙事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人类一开始就与宇宙同在、与神同在;最终形成为"社会人",经历过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过程;由此凡是对氏族的繁衍、生存有利的事情就被认为是善的,反之则被认为是恶的。这些叙事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语料库翻译学的框架下,将《摆手歌》英译本Sheba Songs与戴乃迭翻译的《阿诗玛》以及英国本土民间故事Beowulf的现代散文体版本进行语内比较,从词汇、句法和语篇探讨《摆手歌》英译本的翻译语言特征。研究发现《摆手歌》英译作品呈现复杂的翻译语言特征:《摆手歌》英译作品在词汇多样性和句法复杂性方面呈现翻译语言的简化特征,但是,其词汇密度值高于英语原创文本,却低于英语母语者的英译文本Ashima,其高频词和低频词的使用状况也显现不同于一般翻译语言特征,更多受源文本和译者的中介语使用特征影响。人称代词和连接词使用状况则表明《摆手歌》英译文本没有体现翻译语言的语法显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巫瑞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2):11-15
湘鄂川黔边界武陵山区流行的"摆手"活动,是土家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重要风习之一,具有民俗学的重要价值.主要反映在祖先崇拜;祈求丰收--土家"调年";充满农耕风情. 相似文献
6.
胡炳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31-33
《摆手歌》认为,人性的道德本质不能用简单的善或者恶来加以概括,人性是一种流动的过程,是从善到恶,再到兼有善恶、时善时恶的过程。其人性善恶的呈现则与人所受到的环境刺激因素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张艳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1):120-128
米尔曼·帕里研究荷马史诗的一大成果是提出了“程式”这一概念,他据此认为荷马史诗与口头传统密切相关。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在《海华沙之歌》的创作中主动借鉴欧洲史诗的口头传统与格律,匠心独具地使用印第安术语,将这三者完美融合,创造了一系列程式,既革新了英语诗歌语言,又赋予了英语诗歌浓郁的印第安色彩,使《海华沙之歌》获得了迥异于英式诗歌的独特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美国性。朗费罗将欧洲文学传统与美国本土文化元素完美嫁接,践行了他提出的构建美国民族文学的理论主张,为19世纪美国文学的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范卫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96-104
《天问》犹如藏民族《世巴问答歌》,是在神事活动中形成的楚民族的问歌体创世史诗,属于巫史文献的范畴。屈原是其传承者、整理者和传播者。由于祠庙壁画与《天问》内容基本相同,屈原把《天问》的问歌部分写在壁画上,又由于《天问》问和答的句式几乎完全相同,所以没必要写出答的部分,造成《天问》有问无答的假象。楚公室之人将其抄录、传唱,崇为经典,使文本形式的《天问》得以传世。《天问》是创世史诗,其连环式结构使《天问》整体结构"井井有条",而具体叙事偶或"文义不次",因而被后世以"错简"论之。 相似文献
9.
汤其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5):125-128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在进行创作时既要确保艺术创作真实反映历史事实,又要防止与《东方红》重复,需要创作人员精心设计框架,选择材料进行加工改编,具有一定的难度。创作者和表演者通过艺术框架的搭建、艺术素材的加工、艺术演出的处理,使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既具有政治内容又具有极高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0.
杨德春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5,(4)
《弹歌》之“续竹”不可作“属木”,“逐害”不可作“逐肉”,《弹歌》非为黄世歌,《弹歌》只能是后世追记或臆测古代之情况而形成之作品,而且《弹歌》的产生不会早于周代。《弹歌》的主题不是猎歌,而是孝子驱赶禽兽的悲歌。褚斌杰关于《弹歌》的高论特别值得学术界反思,几部中国文学史关于《弹歌》主题的错误论述也值得学术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黎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3):108-112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词汇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学界于此关注颇多,在同素异序词的判定、成因、用法及历时演变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文章将先从同素异序词的研究范围、研究思路等方面概括介绍同素异序词研究的基本情况,然后对其中某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葛佳才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2(2):124-128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代表着当前古汉语虚词释义的最高水平。不过仅以副词尤其东汉副词为参照点,《词典》相关条目也存在描写不纯、说明不全、分析不准、今译不妥等释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伟权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3):20-23
从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摆手舞及场地的名称,摆手舞的表演时间及程序,摆手舞的社会功能诸方面进行了探索。认为,摆手舞是一种土家族的重要文化活动;摆手舞的内在实质是一种傩文化,它的社会功能是祓除不祥。 相似文献
14.
15.
汉语色彩词是词汇家族中的绚丽一族,富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在古诗词及其变体(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汉语色彩词呈现出三大语用功能:敷彩功能使得诗词歌赋意境化,增添了画面立体感;借代功能使得诗词歌赋典雅化,避免了粗俗与直讳;虚转功能使得诗词歌赋幻象化,营造了一种朦胧与神秘氛围。 相似文献
16.
论古史辨派以歌谣释《诗经》的动因和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中元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1):79-85
古史辨派《诗经》学是传统《诗经》学向现代《诗经》学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解构经典,用民间歌谣作比较认识《诗经》的文学性质,释放了《诗经》的民间活力和诗性特征,使《诗经》阐释走向现代合法化之途。因此有必要借助西方阐释学与接受美学方法论上的参照价值,深入探讨古史辨派以歌谣释《诗经》的动因及其蕴含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方言中有不少词语是从古代汉语中继承下来的,本文列举几个形容词,对其古老来源作一点考察。 相似文献
18.
杨东甫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1):55-61
散曲虽属古诗别体且以诗为远源,然而却全面颠覆古诗传统,主要表现在:颠覆古诗“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颠覆古诗“言志”载道、不涉鄙事的取材传统;颠覆古诗三纲五常臣忠子孝的价值取向传统;颠覆古诗以“雅言”为尚、不取村言粗语、力避直写情爱艳事的语言传统;颠覆古诗含蓄典雅、意在言外的风格传统。 相似文献
19.
汉语字母词现象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朝虹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2):124-127
当前大量的外文字母以字母词的形式出现在汉语中。字母词已渗透到科技、文化、经济及日常生活用语的各个方面 ,并对汉语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外语字母缩略词、外语字母和汉字结合而成的字母词及企业、商标或产品名称是汉语字母词的主要来源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言语交流中的经济原则以及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因素是导致字母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