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世界新秩序是20世纪以来美国外交政策始终追寻但尚未实现的目标。冷战后,美国正式把建立世界新秩序确立为外交政策的原则,主要是由于冷战后国际局势发生的剧烈变化,尤其是90年代初海湾危机的出现,为美国建立冷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提供了有利时机。作为一种具有新泛美主义色彩的原则,世界新秩序概念主要是在冷战后新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美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制止地区性武装侵略、组织集体行动和建立大国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冷战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意义上的冷战思维是与冷战概念紧密相关的。冷战思维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曾经有过;当代冷战思维是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具有隐蔽性,不利于世界和平;当代冷战思维与民主和平论有密切的联系,消除冷战思维要进一步优化建构民主和平论。  相似文献   

3.
1949年杜鲁门政府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一是基于冷战背景下遏制共产主义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以巩固国家安全的需要:二是出于寻求海外市场及原材料产地以应对国内经济危机,同时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平衡的经济目的;三是受“天定命运观”及追求自由民主的文化根源的影响。第四点计划对战后美国与各受援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关国冷战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的世界大势是“战”还是“和”?是“和战”、“两个新的冷战”,还是会回到“热战”?是“冷和”,还是“热和”?我认为,走出冷战之后的世界大势,从总体和主流而言,是“和”而不是“战”;“和”有“冷和”、“温和”、“变和”,应努力实现“热和”、“续和”  相似文献   

5.
冷战起源是战后世界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是结合世界当代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试从意识形态的不同,战略构想的冲突,美国总统易人以及英国的角色等四个方面分析冷战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来冷战阴影曾笼罩世界40余年,关于冷战的起因问题,为很多学者所关注。然而多年来,国内和西方学者对冷战起因的解释往往过于笼统或失之偏颇。他们或是把冷战起因简单归结为美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或是强调苏联战后的扩张行为在西方所造成的恐惧。本文则试图从国际政治理论的角度,在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就美国对苏外交政策的历史转折和美苏安全利益的现实冲突,对美苏冷战的起源作一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95国际大趋势高恒1995年,是冷战结束的第4年。在世界力量对比剧烈消长的推动下,世界主要国家将进一步调整战略,寻求面向21世纪的立足点和总目标。"经济至上主义"将把亚太地区推向全球战略的制高点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军事力量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中世界新秩序概念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世界新秩序是20世纪以来美国外交政策始终追寻但尚未实现的目标。冷战后,美国正式把建立世界新秩序确立为外交政策的原则,主要是由于冷战后国际局势发生的剧烈变化,尤其是90年代初海湾危机的出现,为美国建立冷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提供了有利时机。作为一种具有新泛美主义色彩的原则,世界新秩序概念主要是在冷战后新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美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制止地区性武装侵略、组织集体行动和建立大国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苏联是世界基金组织的发起国之一,但后来又拒绝加入基金和银行,这是特殊国际环境下的产物,为美国挑起“冷战”提供了借口,但事实说明,“冷战”是苏美双方互相猜疑、互相对峙、互相遏制的产物,双方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苏冷战的终结和两极格局的崩溃,世界进入各种力量分化和重组的过渡期。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90年代后正不断地重塑其对外战略,以适应来自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两方面的巨大变革。本文拟就此评析美国在冷战后进行对外战略调整的背景,其对外战略的目标、手段和局限性。一、战略调整:基于冷战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复杂性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美国在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得以摆脱冷战阴霾,重新制订其对外战略,以取代曾经长期实施的遏制战略。90年代以后,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相继提出了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但事实上,迄今为止美国尚…  相似文献   

11.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遏制苏联和所谓共产主义扩张,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赢得冷战的胜利,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冷战战略。这些战略在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中的作用,就某一具体战略来说,作用有大有小,有些甚至是失败的。但就以遏制大战略为代表的美国整体冷战战略而言,则加剧了苏联东欧国家的困难,激化了苏联东欧国内的矛盾,在苏联东欧培植了破坏的种子,对促使苏东裂变、美国赢得冷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成为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逐步形成了全球冷战战略,在全球冷战战略的统领下, 美国政府还进行了冷战心理宣传攻势.杜鲁门总统公开进行的宣传攻势"真理运动"(Camp aign of Truth)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局进行的隐蔽宣传行动形成了一场总体的心理宣传战.其中,美国之音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能够突破苏联对美国之音的广播干扰 , 美国国务院组成了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名校22名专家教授在内的研究项目组,代号为"特洛伊计划".通过对这个"最高机密"计划的研究,可揭示出美国在冷战初期进行的种种心理宣传手段,进而全面认识美国的全球冷战宣传战略.  相似文献   

13.
冷战前期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东西矛盾”、“南北矛盾”、“西西矛盾”、“南南矛盾”等 ,其中 ,以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抗为核心的“东西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冷战后期 ,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抗转向美苏争霸 ;冷战结束后 ,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从美苏争霸演变为超级大国称霸和主要大国反霸。造成冷战后国际社会主要矛盾演变的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是经济因素的增强和美国新霸权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冷战期间由于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原因,在中国周边地区曾经发生多次国际危机。它们对中国的内政外交、国家统一、国际地位乃至世界格局影响重大而深远。时至今日,一些问题仍悬而未决,并困扰着中国。进入后冷战时期,在中国周边地区又发生多次国际危机,其中一些危机不仅与冷战时期的危机有密切联系,而且与中国的国家利益攸关。汲取冷战时期中国应对国际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今后中国政府面对可能发生的国际危机,应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促使解决国际危机手段的多样化,建立和完善国际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重视军事手段在化解危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力量对比失衡。这种失衡既表现在硬力量上,也表现在软力量上。冷战后右翼势力抬头,它们借助其优势力量,不仅向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展开进攻,也向西方左翼势力和第三世界施加压力。中国作为冷战后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在险峻的环境下稳住了阵脚并且得到了发展。中国需要冷静处理两制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发展硬力量和软力量,立足于长期的共存并最终在竞争中争取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与冷战后的前三场战争相比,刚结束不久的伊拉克战争在战争指导思想、战争目标层次、战前外交努力及军事的政治服务效能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伊战将对美国霸权产生利弊并存的影响,美可能据此对其战略做出某些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趋势,本文试图以这一趋势为背景,对当前中美在经济领域中的合作与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在将来如何进一步建构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进行粗浅的探析。中美之间经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冷战期间与冷战后两个阶段,其间存在着一些协调与不协调因素,但总体上来说,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发展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与加深。对于中美之间经济关系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已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展开而得到了比较有效的解决。展望中美经济关系发展的前景,我们势必会看到中美经贸关系仍将在克服障碍中蓬勃地向前发展,并继续为中美关系提供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偶然性的朝鲜战争直接诱发了台湾问题。透过历史的表象进行分析,台湾问题实质上是二战后国际冷战运动的必然产物,是美国遏制战略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经历艾森豪威尔时期太空时代带给美国的政治冲击后,即任的肯尼迪总统在冷战国际形势的制约下,重新制定了美国外层空间政策的目标与原则,并确立了具有强烈冷战色彩的“阿波罗计划”。肯尼迪政府时期美苏在外层空间领域进行的一系列威信与军备竞赛,都深刻反映了这样一种冷战本质:即冷战是美苏两国在积极的军事准备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威信度和制度号召力展开的政治和心理战争。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是一个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战后初期,澳大利亚主张对日实施惩罚性措施,使其军国主义不至于死灰复燃,即所谓的硬和平。然而,美国在处置战后日本问题上的近乎垄断作用、亚洲冷战局面的加剧以及澳大利亚渴望与美国缔结安全防务条约,使得澳方不得不接受美国主导的对日软和平条约。澳大利亚对日战略的这一转变标志着现实主义逐步取代理想主义,成为其外交和防务战略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