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宗海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85
册一卷一页二太宗《帝京篇》其八:“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注:“千钟:钟为古代量器,千钟形容粟多。《孔丛子·儒服》‘尧舜千钟’,又春秋时鲁大夫季孙斯曾赐给孔子千钟粟,见《孔子家语·致思》。后常用千钟形容丰厚的赏赐。”按:此诗写酒宴,前文“玉酒泛云垒,兰肴陈绮席”可证。此处之“钟”应作“酒器”解。《孔丛子》引文正作“千钟酒”解,与千钟粟无关。册一卷三页二六明皇帝《过晋阳宫》:“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注:“参和虚都是二十八宿之一,其对应地面的分野相当于晋野。”按:“参”“虚”二星相去甚远。又与上句对应,“… 相似文献
2.
李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的《全唐诗补逸》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3006。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府诗》卷159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考《孟浩然集》版本,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所录的本子今已不见,现存最早的版本为黄丕烈题识,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蜀刻本,该本卷三收此诗,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孟集卷一亦收此首。此外,如四部丛刊景明刊本、四部备要校刊明刻本均收此诗,异文甚少,亦无注明曾收入他集。 相似文献
3.
杨弘道《小亨集》误收诗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栖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金元之际诗人杨弘道的《小亨集》集中存在不少误收诗,迄今为止,从未有人指出。考辨表明,这些误收诗多为元诗人杨载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刘海军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50-54
韦应物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作家,他的诗作在当时影响很大,评价也很高,但其作品在流传中羼入他人的诗作,重出误收的多达20余首,清《全唐诗》的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并未一一进行细致甄别就录入韦集中,这就给韦应物的研究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对韦应物重出误收诗篇进行详细考辨,论其归属,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房日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小传》云:“樊州诗四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樊川诗四卷,加上外集一卷,别集一卷,明明只有六卷诗,何以编为八卷呢? 经检核,《全唐诗·杜牧集》前三卷,与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以下所引《樊川文集》,均用此本)前三卷所载诗同,编次与《樊川文集》亦同。不 相似文献
6.
陆龟蒙的文学思想——兼论陆龟蒙唱和诗与《笠泽丛书》成就差异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
文学史上有些作家众体兼备,诗文俱卓;但也有不少作家或是诗歌成就高而散文成就低,或是散文成就高而诗歌成就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它和作家的经历、思想,以及对各种文体写作技巧的掌握等原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阮堂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44-48
《全宋诗》由于卷帙浩繁,规模宏大,编辑过程中存在一些诸如误收、重收或漏收等疏误。对此,学界虽已尽了很大的努力,在辑侠补正方面积累了比较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未解决。笔者在翻检《全宋诗》的过程中即发现了十余首金元明诗被误收入《全宋诗》之中,而补正《全宋诗》之文章尚未注意到,故特以拈出,以期对《全宋诗》将来的修订,能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吴宗海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42
册二页七一。李处全《水调歌头·上马趣携酒》 :“上马趣携酒 ,送客古朱方。”注 :“朱方 :古称南方的朱雀方 ,为南方之神。《礼记·曲礼上》 :‘行 ,前朱雀而后玄武 ,左青龙而右白虎’即指南、北、东、西四方星宿的位置。”按 :误 ,此指江苏镇江 ,春秋吴地 ,齐庆封奔吴 ,吴与之朱方 ,今江苏丹徒县 ,吴朱方地。“好在中泠水 ,击楫奏伊凉。”注 :“中泠水 :指中流清泠泠的泉水。”按 :不确切 ,此指镇江中泠泉 ,一作中水 ,原在长江中 ,有东、西、中三泉 ,为水之宜茶者 ,有人以此为天下第一泉。册三页九七六孙吴会《摸鱼儿·八窗空》 :“看… 相似文献
9.
拾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高棅《唐诗品汇》卷44选温庭筠《桂州经佳人故居》云:桂水依旧绿,佳人今不还。只应随暮雨,飞入九嶷山。题下注云:"一作李群玉诗。"经检,《全唐诗·温庭药集》未录此诗,《全唐诗》卷57。《李群玉集》收有此诗。"佳人今不还"的"今" 相似文献
10.
11.
吴宗海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61-68
唐圭璋先生倾毕生精力编成《全宋词》,今由钟振振等增订注释,益臻完善,然尚有微瑕,现分天文、历法;地理、人事;出处;词语五项讨论之。 相似文献
12.
阮堂明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13,(6):24-29
《全宋诗》出版后,学界围绕其中的误收、漏收、重收等现象,已做了大量的订补辑佚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仅就考察误收唐诗来说,也是成绩显著,这为《全宋诗》将来的重修奠定了重要基础.笔者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对《全宋诗》误收唐诗的情况做了新的考察,共考得误收诗凡24首,另有残句6则. 相似文献
13.
于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5)
曾见过三本谭嗣同的集子:一是北京三联书店1954年版的<谭嗣同全集>,二是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刘玉来的<谭嗣同诗选>,三是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李一飞编注的<谭嗣同诗全编>(下简称<全编>). 相似文献
14.
章宏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2):85-96
本文以清宫档案、诗文资料,以及现存清代刻书实物为基础,系统梳理曹寅承刻钦颁《全唐诗》的活动,澄清了长期以来学界的一些模糊认识,提出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的经费不是来自两淮“盐羡”;康熙帝把刊刻《全唐诗》的任务交给曹寅,与以前实行的博学鸿儒政策异曲同工,同时也是主子提携奴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万德敬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1):90-93
袁凯曾自编其诗为《海叟集》四卷,明清两朝有多种选集与全集传世。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明诗》,亦收录了《海叟集》与其集外诗。出于各种原因,袁凯诗集存在漏收与误收情况。其集外诗所收录的一首诗歌,亦可从图画文献中得到印证。借助目前较为丰富的明清各类相关文献,可以对袁凯诗歌进行辑佚、考正与考误,此项工作对于袁凯基础文献整理,大为有益。 相似文献
16.
为正确传承中华文化,本文对《全唐诗》收录的萧颖士《江有枫》诗进行了辨析,确认其中的“息”字系“愬”字之误,“英”为“瑛”之误,“幕”系“幂”之误,“鸟”为“乌”之误,它们均属后人传抄或刊刻中出现的错误。“槭”应读作“sè”或“shè”,正字应作“欇”或“色”,“槭”是作者据当地方音“sè”或“shè”误写,或“槭”、“欇”为通假字。字书、辞书认为该诗中的“槭”读作“zú”、“cù”或“qī”,皆误。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姚合王建重出诗甄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全唐诗》姚合王建重出诗凡七首,今试甄辨如下。一,《原上新居》秋来梨果熟,行哭小儿饥。邻富鸡长往,庄贫客渐稀。借牛耕地晚,卖树纳钱迟。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此诗见《全唐诗》卷四九八姚合集三,题下注:“一作王建诗。”又见于卷二九九王建集三,重出单失注。按,诗首联“秋来梨果熟,行哭小儿饥”,梨果既熟,聊可充饥,上下句即有扞格之处。王建集此联作“春 相似文献
18.
陈永正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唐诗》卷七白七十二录此诗,题为《题龙阳县青草湖》,作者唐温如,“无世次爵里可考”。一九八○年九月,程千帆先生撰写《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一文,说唐氏此诗是他“在读唐诗时偶然注意到的”,指出“这位今天我们对其生平一无所知的诗人具有很独特的艺术构思”,并认为诗中“一夜湘君白发多”之语是对唐代宗教宣传的“幻想及妄言的一种挑战”,有着“在客观上的思想价值”(此文收进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程先生论文专集《古诗考索》中,又见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集》)。程 相似文献
19.
房日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李白生前,曾将诗稿托三人编辑。第一,临终前将手稿托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李后编成《草堂集》十卷传世。其序云:“临当挂冠,公又病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宋乐史取《草堂集》与“别收歌诗”十卷,校勘排为二十卷,号日《李翰林集》,《草堂集》遂亡。第二,天宝 相似文献
20.
龚延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0(1):112
脍炙人口的乐府民歌《木兰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一是署名唐人韦元甫的《木兰歌》,它以“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开头,收入清人彭定求等编纂的《全唐诗》;另一个是同样署名韦元甫、收入宋人李昉等编的《文苑英华》的《木兰歌》,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头,流传最广。署名同、题材同、诗名同的《木兰歌》,何以内容有异 ?这两首不同版本的《木兰歌》之间是否存在传承关系 ?比较两者的情节与语言风格,探讨两个不同版本各自所具的时代特征,进而通过名物制度比较研究,考察两者所反映的时空差异与传承关系,可得出如下结论 :《全唐诗》所收以“木兰抱杼嗟”开头、署名韦元甫的《木兰歌》属北朝本色民歌 ;而《文苑英华》所收以“唧唧复唧唧”开头、署名韦元甫的《木兰歌》,是经唐代文人对北朝民歌加工润色过的集体创作。由此可确定《全唐诗》所收韦元甫《木兰歌》是误收,应更换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头的、《文苑英华》所收的《木兰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