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有建设用地市场逐步完善,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然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受到相关法律的限制,不能入市交易。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的出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走向了畸形发展的道路。研究我国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促进我国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规范有序发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农村土地改革的精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长期以来不规范,管理较为混乱,不仅使规划指标屡屡突破,而且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受到干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今后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土地法学的角度,分析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法律基础,并探讨了为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市场需进一步加强的法律及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法律制度,需要完善集体所有土地财产权利主体制度、责任制度;明确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通的程序和范围、征地程序等配套制度,以消除城乡统一用地市场的制度障碍,排除土地交易障碍。  相似文献   

4.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建设用地政策演变的3个阶段,即相对宽松的集体建设用地政策、严格管制下的集体建设用地政策、探索试点阶段的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并考察相应阶段的农民土地权益的表现,提出在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创新的基础上,切实保护好农民合法权益的建议:(1)明晰产权,确保农民成为流转主体;(2)实行征地价格市场化;(3)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4)细化耕地保护,完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框架,本文引入土地发展权,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我们发现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具有明显目标导向的,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和企业法人等市场参与者为适应性主体的,非线性、多样性的复杂动态过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这一复杂适应系统所处的外界环境主要为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以及政策环境和制度法律保障,内置规则为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转移以及各市场主体间的博弈分析。根据内置规则,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主体的适应性行为将产生各种效果。应积极引入土地发展权政策工具,完善土地产权体系,保障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使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高效公平地运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集体建设用地的合理规范流转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文章在阐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涵义,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体、客体、分类以及方式,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厘清了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变革与创新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姚炎中  叶斌 《21世纪》2014,(3):15-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市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  相似文献   

8.
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探讨适应广州农村节约集约建设用地的差异化对策,发现农村节约集约建设用地的重点是低效用地和空心村。提出近期较可行的办法是村庄开发总强度控制和边界控制,有效盘活闲置地和改造低效用地;远期的办法是突破现行体制和政策的藩篱,加强区域整合及城乡同地同价市场建立,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可...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法经济学理论,通过法律的需求分析、法律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需求,改革的收益远大于其成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具有现实合理性.提出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构建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破解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双重矛盾的有效方式,也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要求。在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容易受到侵害,需要通过提高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费用、征地补偿费用以及征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累进税等方式建立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