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日本、印度、美国的粮食安全模式进行比较 ,分析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安全形势的可能变化。认为中国入世以后随着粮食进口量增加 ,粮食自给率会有所下降 ,但不会改变“基本自给 ,适当进口”的粮食安全模式。在WTO框架下 ,中国可以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这一巨大的“粮食后备库” ,更好地调节国内粮食供需 ,使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而且可以合理地调整粮食储备规模和储备结构 ,减少粮食安全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市场整合、储备规模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粮食储备是从时间上平衡余缺、平抑年度生产波动的基本手段 ,但是 ,正如其它任何政策手段一样 ,储备也要付出成本 ,因而必须考虑在保障一定安全水平的条件下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利用我国粮食生产和年度波动的历史数据 ,对全国及各省区的粮食生产波动变异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计算 ,并比较计算了市场整合、地域分割等不同条件下所需储备规模的巨大差异 ,提出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流通和储备的统一市场、提高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整合度以降低储备规模 ,从而实现以更加合理的经济成本平抑年度供应波动、加强粮食安全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运用SWOT等方法,将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短期面临的最大风险,聚焦在农产品供应链脆弱和粮食储备机制僵化方面。应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操作提高履约率,重视数据和信息沟通,稳定供应进而稳定价格,优化供应链。建议粮食集团承接粮食储备功能,实现库市结合,伺机争夺区域国际市场定价权,产生1+1>2的组合效果。在中国模式的农产品供应体系中,退可保国内粮食供应和社会的稳定,保障民生,进可在全球化中获取利益,借力期货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和防范风险,输出过剩产品,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政府粮食储备能力显 著增强,区域布局问题值得关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 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当前我国政 府粮食储备主要布局在粮食主产区,而居民粮食消费主要集中在粮食主销区,政府粮食储备 区域布局安排与居民粮食消费区域分布并不契合.这种粮食储备布局安排会造成粮食产区 向销区“倒补贴”、销区“搭便车”现象频发以及时段性集中运输矛盾突出等深刻影响.基于 此,借助宏观调控理论、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博弈理论和流通理论,从完善政府粮食储备宏 观调控机制、建立粮食储备产销区资金保障机制、构建粮食储备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建 立产销区完善的粮食流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的路径,充分 发挥政府粮食储备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我国粮食市场高质量 发展.  相似文献   

5.
粮食高库存威胁粮食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优化粮食储备规模是当前粮食政策调整的关键。如何确定粮食最优储备规模?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国外研究从历史经验法起步,进一步提出能够反映储备多目标特征的目标规划法,以及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最优储备规模的动态规划法,极大推动了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相关研究。中国学者普遍采用差额补偿法估算粮食最优储备规模,从单边补偿、双边调节和需求补偿三个角度丰富了差额补偿法。但总的来看,国内研究方法相对固化,对粮食储备及整个市场的刻画比较粗略,难以满足当前粮食市场发展和政策调整的需要。在当前中国粮食政策调整的紧要关头,有必要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基于中国现实情况,拓展和深化国内粮食最优储备规模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向下分流、区域粮食自给保障要求提高和国内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分析区域粮食安全因素和建立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模型是十分必要的。假定外部市场约束,以逐步提高区域粮食自给水平、实现区域内部供求基本平衡为前提假定条件,通过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科学、合理选择警兆指标,探讨建立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模型,并以甘肃省为例,对预警模型进行了解释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客观地分析甘肃省粮食安全预警问题,对其他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预警模型的研究和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挥经济激励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至关重要。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国基本建立起多维立体的涉粮激励政策体系,形成了稳定粮农收入、优化营商环境、调动产区积极性和保障消费者可得性的政策框架,但仍存在种粮农民利润空间压缩、粮油加工业后劲潜力不足、粮食主产区高产穷县等问题。针对粮食安全利益保障水平较低背后成因,探索构建以实现“产得出、运得到、买得起”为目标、协调粮食产业链利益相关主体关系、充分释放经济效益在保障粮食安全中作用的机制,并提出健全粮食安全利益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是优化补贴政策,强化政策保本功能;二是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经营增效;三是协调产业链主体关系;四是逐步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五是健全应急储备及市场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地缘冲突不断加剧背景下,以俄乌冲突为切入点,构建俄乌冲突下粮食危机的生成逻辑,分析其传导效应,把握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的内在机理,从而探索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路径。研究表明:地缘冲突导致的粮食危机实质反映出全球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俄乌冲突直接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随后传导至化肥和能源市场,间接推高粮食价格。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会引发更多外溢风险,一方面负向影响全球粮食产业链稳定,另一方面加剧中国粮食供给与市场压力,推高农资成本,同时增加中国贸易政策制定难度和风险。据此,提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4条路径:一是构建粮食进口多元化格局;二是完善中国粮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三是健全粮食产业财政支持政策;四是畅通粮食流通内部循环。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粮食价格暴涨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再次突显。东北地区水土资源丰富、气候条件稳定,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为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形成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因此,必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构建畅通无阻的粮食物流体系;建立安全、高效和低成本的粮食仓储体系;积极培育完整的粮食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推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推广,文章结合演化博弈理论,探讨了有限理性假设下区域群体间的旅游协同合作机制,并从资源依赖的视角,对比了区域双方在资源相同与资源相异情况下的协同合作策略演化,从收益与风险的视角,探讨了区域旅游协同合作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源开发技术系数越高,合作成本越高,从而导致合作意愿的降低;惩罚系数的提高,能够增加合作的稳定性,并提升合作的动力;政府政策的补贴力度越大,合作选择越具有优势;对合作风险的预估值越低,越有利于加强双方的合作意愿;资源差异化有利于区域合作,且拥有较少资源的一方,其合作意愿更强。文章旨在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模式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视角,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耕地少,农业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基础脆弱.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探讨和研究发挥市场作用、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实现宏观调控的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跨区域全面深化合作的战略行动需要,从粮食经济的微观主体、中观产业和区域总体等多维度构建区域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空间关联且具有典型市场与资源禀赋差异的湘粤两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湘粤两省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处于系统测试的低水平阶段,区域粮食经济的三维行为具有市场高效率竞争和高能量释放的潜质特征;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经济系统“三维”主体行为对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湘粤两省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具有区域行为的趋同性,也有区域行为的差异性,表明湘粤两省具有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互补性合作空间。因此,要实现跨区域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跨区域市场主体行为竞争,拓展粮食产业的区域合作空间,推进跨区域粮食全产业链建设,增强跨区域系统结构行为协同。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京津冀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机制,仍存在着较严重的产业结构同构、产业链断裂、经济梯度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区域网络联系合作模式为基本框架,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建立京津冀一体化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从而进一步推进京津冀的区域合作进程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经济发展与区域公共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指导下,"泛珠三角"区域取得相当的社会经济效益.从国外的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模式来看,经济发展的背后是区域公共管理的理念.文章论述了区域公共管理内涵及其作用,结合实际,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泛珠三角"区域公共管理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5.
空间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影响和启示是很深远的,空间经济学自由企业家模型基于垄断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框架,指出区际间交易成本和产品间的替代弹性内生决定企业家和企业的空间聚集。这一研究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在东部为核心、中西部为外围的大格局下,中西部地区必须培育区域内经济核心区,促进东部向西部的技术溢出,并通过提高区内企业家等人力资本存量、降低区内交易成本、扩大产业差异化水平等扩大市场规模,形成区内聚集核心。  相似文献   

16.
得益于广西比邻越南的地利以及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天时,近来广西大学对中国一东盟边境区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中,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李红博士的<边境经济--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切入点>(以下简称"<边境经济>"),是一项新作.  相似文献   

17.
粮食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政策效应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三大粮食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视角,构建动态面板GMM-DIFF模型,采用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区域差异明显,但其总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正在步入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的重要转型阶段;进一步研究显示粮食生产的短期性与长期性政策效应在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差异非常凸出,形成较大的反差。基于此,国家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设计应当着力于两个层面的政策思考,即诸如粮食大户补贴等短期性政策效应的发挥和诸如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期性政策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在粮食作物生长中既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关系到粮食生产投入、产出乃至粮食安全,近年来,水关联的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得到各界高度关注。本研究侧重于分析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难题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水资源利用对策。主要研究结论是,粮食生产因“水”面临的多重风险,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禀赋存在着时空不匹配、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不高、灌溉水压力对粮食生产产生冲击。因此构建粮食生产节水利用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粮食生产节水利用上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水资源有效利用保障“藏粮于地”的对策框架,包括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推广节水利用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农村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负向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及其比例,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在机械化相对容易的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会被削弱;分区域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中国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减小,但对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没有显著影响。在中国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应重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定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日益明显背景下,粮食产销区域间分工不断强化,对粮食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运用GDP方法考察中国经济版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分析该结构对区域间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食物生产的互补性以及粮食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影响导致的区域间粮食安全责任不平衡、粮食主产区发展受限、粮食主销区自身的粮食安全受影响以及南方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抛荒现象相对严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提出要从大食物观视角出发,构建粮食区域利益补偿机制,设定粮食自给底线,落实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