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日本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兼及日本文化的特质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揭侠近百余年来,日本先是广采西学,在“脱亚入欧”的口号下迅速成长为世界列强之一,二战以后又紧步美国的后尘,全方位美国化。可以说,明治以来的日本,在文化上主要扮演了西化的角色。正像人往高处走...  相似文献   

2.
周启乾 《日本学刊》2002,(3):134-147
近代日本对外殖民活动的演进 ,一方面有其资本主义发展客观需要的驱动 ,另一方面 ,又是继承传统的对外扩张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的结果。本文将近代日本对北海道的殖民开发放在“殖民地统治”的视野中加以考察 ,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序幕和前奏。近代日本对北海道的开发是“本土”移民与阿伊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相似文献   

3.
近代社会转型期日本对华观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日本对华观的基调是仰慕和学习,但在晚期封建社会的江户幕府中后期,仰慕型对华观遇到挑战。中国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至甲午战败期间,日本的对华观又经历了从仰慕到平视、再由平视到蔑视的转化过程。本文依据基础史料,以日本近世至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期间对华观的演变为“纵轴”,系统地考察梳理了近代社会转型期日本对华观变动的轨迹,并以两国工业化、军事近代化等影响其对华认识的主要因素为“横轴”,分析了不同阶段对华观的特征及其变化的深层动因,进而探究了近代日本对华行动选择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4.
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教育改革,是日本教育近代化的起点。它不但促成了以产业革命为前提的近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而且奠定了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基础。一、“富国强兵”——近代日本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国策,是日本政府所做的重大战略抉择。就三者的关系而言,“富国强兵”是战略目标,“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则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基本政策,而“文明开化”同时又是“殖产兴业”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明治维新是从开国到颁布明治宪法、开设国会的一个历史过程。明治新政府建立的宪法体制,从根本上规定着近代日本的政治过程,对近代日本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治宪法体制存在缺陷和漏洞,再加上日本政治文化的制约作用,在近代日本的实际政治运行过程中,衍生出了新的政治力学结构。居于顶层的天皇基本上只是权威性的存在,居于中间层的藩阀元老、政党和军部三个政治集团则成为发挥主导作用的政治势力,而居于底层的民众也会通过舆论影响政治。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导致近代日本出现了藩阀元老、政党和军部三种势力轮流掌权,藩阀元老政治、政党政治、军部政治相继登场的独特景象。从历史连续性的角度审视明治维新与近代日本的关系,对重新认识明治维新乃至近代日本的性格特质或有某种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的立国理念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周颂伦从1868年王政复古到1889年宪法颁布,或再稍延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的21年或27年时期,是近代日本国家草创、建立阶段。以1881年的所谓“明治14年政变”为界,此阶段似又可分为不同的立国理念同...  相似文献   

7.
与世界上森林采伐过度、资源枯竭的窘况不同 ,日本过量的植树活动所带来的是森林资源的管理问题。从日本兵库县村冈町D区的调查中就可以看出这一问题。兵库县村冈町的D区是个偏僻的山村 ,现有村民 60余户。它周围的村落多数只有 1 0余户村民。D区之所以能保持这么多户人家 ,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山林资源丰富。该地区面积为 1 5 4 0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不过 2 0公顷 ,而山林面积多达1 5 1 6公顷。在这些山林之中 ,有国有林 (过去叫官有林 )、私有林和一种被称为“入会地”的集体共有林。事实证明 ,集体共有林在植树造林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从…  相似文献   

8.
初论日本近代百科全书北京师范大学钟少华日本在现代化中有鲜明的文化变异,如果以百科全书作为一种导引剂,通过它去观察这个民族的文化进步,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会对中国有什么启发呢?笔者去年应竹内实教授的盛情邀请,得以东渡扶桑,以浓厚的兴趣来探索一番。本文就...  相似文献   

9.
关松林同志的《试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成功之动因》一文(《日本研究》一九九○年第一期)对日本近代的教育体制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认为“从明治维新起……随着教育改革的完成,日本的教育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教育的转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成为日本教育史上的里程碑。”这一点似乎已被公认。对此,我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关松林同志及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人移居日本的记载,古来不绝于史。秦始皇遣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入海访仙,寻长生不老之药,日久而不返。中外不少学人认为其行踪当在日本,是中国人移居日本之始祖。汉代曾在朝鲜半岛设乐浪、带方二郡,垂四百年,自百济兴起乃废,多达几百乃至几千的汉人自半岛东渡日本。随着中日经济、文化间的交往和交流,历代赴日侨居的中国人屡见不鲜。中国王朝更替之际,亦总有旧朝遗民亡命日本。但综观近代之前的旅日华侨,数量终归不多,旦不少人与当地人民同化,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全日华侨仅八百九十二人。旅日华侨人数剧增,当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相似文献   

11.
“扶翼”亦即日本近现代学校教育的军国主义化 ,通过系统地向学生灌输封建军国主义思想 ,把学生训练成服务于军国主义的忠实工具。“扶翼”二字在明治维新后日本诸法律规章中被反复使用。在推翻德川幕府统治以后 ,以西南藩伐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 ,进行了一场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并确立近代日本天皇制 ,在此体制之下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天皇统治之”,近代日本学校教育变成“扶翼”天皇之工具。 1 890年的《教育敕语》把天皇规定为最完美的道德化身 ,把“扶翼皇运之无穷 ,继承皇祖之遗训”规定为教育内容。实际上 ,日本军国主义正是…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史研究者曾指出,近代日本民族在国际关系变化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外族挟迫面前,有极强的危机感与应变能力。本文拟就日本开国前后的民族危机意识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作尝试性的探讨。一、开国前后的民族危机意识日本民族危机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德川幕府建立初期。早在1613年颁布的“禁教令”中就明确指出:天主教和殖民侵略者是相互结合的。针对西班牙、葡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2 0年代以后 ,“传统”一词开始在日本广泛使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到战后 ,以“传统”为题目的著作不断涌现 ,“传统”成了论述日本历史、文学、民俗、文化时涉及的基本概念。关于“传统” ,2 0世纪 30~ 40年代的务台理作、小林秀雄、柳宗悦、河上彻太郎、肥后和男、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近代社会问题的意义 日本自从上一世纪中期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之后,经过短短100多年时间的发展,到本世纪7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实现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在这个近代化的进程中,随着近代工业经济的成长,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也  相似文献   

15.
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确立云南大学历史系徐康明日本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欧北美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刚刚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的集中程度,都远较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的历史,与日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近代教育的肇始和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教科书的编辑,得益于日本之处颇多。历史上日本人拜中国人为师,这已然成为一般中国人的常识,但对近代以来中国人向日本人学习,在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影响下,于主动或被动的矛盾处境中...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时,西欧的资本主义已向垄断阶段过渡。日本为迅速挤进帝国主义列强行列,便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加强对内专制主义统治,而因缺乏一个自由竞争的充分发展时期。在这种社会条件下,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呈现出畸型性和复杂性。本文试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2月,日本东京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部分历史学研究者,鉴于日本史学界和学会在日本史、东洋史、西洋史研究方面互不交流以及政治史、外交史、经济史、社会史领域各自研究的状况,组织成立了试图以东亚的综合研究为视角的日本东亚近代史学会。该学会的成员主要是以日本的大学、研究机构的史学研究者、院生为主,采用推荐、介绍的个人会员入会方式。学会依靠每年会员交纳的个人会费,发行会员通讯和《东亚近代史》杂志。学会的重要日程由每年公选出的理事组成的理事会决定,会员管理、会员通讯等日常运营由设在名古屋中京大学法学研究科桧山幸…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戏剧影响及两国传统戏剧的演出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戏剧影响及两国传统戏剧的演出交流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宋延平日本明治时期,西洋艺术伴着西方文化源源流人日本,对传统戏剧的改革和西方新剧种的介绍、移植,成为日本戏剧界的主要行动。明治5年至20年(1872—1887),歌舞位的“洋化改良”风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近现代史学转型、发展、近代性生长的宏观角度,考察了新史学、古史辨及马克思主义史学三大史学思潮与日本史学的内在关系,探讨中国史学的研究者们对日本史学的择取、变异与吸收,同时特别注重对接受者运用日本的史方法、观念以及日本学者的中国史研究成果构建中国史学自己的阐释,以至形成本土化的学术走向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