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成帝《南巡碑》可进一步充实对北魏前期以幢将郎卫制度为主体的禁卫武官制度的认识。《南巡碑》所见幢将有内都幢将、三郎幢将、雅乐真幢将、内小幢将等 ,内都幢将当为负责殿中宿卫的禁卫长官。《南巡碑》所见斛洛真即胡洛真 ,意即“带仗人”(宿卫者 ) ,斛洛真军将或即宿卫军将。雅乐真、胡洛真可能就是史书中常见之羽林、虎贲 (郎 )。《南巡碑》可见大量郎官———内行内三郎、内三郎、三郎 ,内三郎多兼将军号。北魏前期亦有左右卫、武卫、四军、骁游等将军 ,似亦为禁卫武官。左卫将军所兼之南部折纥真即南部下大夫 (尚书南部侍郎 )。文成帝时禁卫武官出身于五六十个家族 ,归附拓跋鲜卑的各部族几乎都有代表人物任职于北魏禁卫武官系统 ,主要以帝室十姓、勋臣八姓及素和氏、斛律氏等约十余个家族为主。高车 (敕勒 )族的乙旃 (叔孙 )、斛律氏与北魏禁卫军权的关系极为密切。禁卫武官的出身和来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魏前期政权浓厚的民族特色及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清代对蒙古立法内容之丰富,涉及范围之广泛,法律制度之完备,远非以往历代封建王朝所能比拟。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重刊理藩部则例序》评价它的内容时说:“举凡疆理、品职、军政、会盟、贡赋、邮驿之要,与夫户婚、旌恤、仪制、刑禁之繁,莫不赅备。”而在“莫不赅备”的法制中,最为突出的要算刑事法律了。清代依照蒙古传统风俗习惯,吸  相似文献   

3.
乌罗浑、乌罗护屡见于《通典》、《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等典籍。有些史籍如两唐书把乌罗浑与乌罗护记为同一民族(北魏时的乌洛侯)的延续,今有些学者也多将其看成是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称谓。然而仔细研核史籍,乌罗浑(乌洛侯)与乌罗护当是两个不同民族,二者不应混淆。  相似文献   

4.
这本《噶厦印谱》系十三辈达赖时原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的一位噶仲(即噶厦秘书)洛朗巴撰写的。该书专门记述清期皇帝赐给历辈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以及其他大呼图克图之印信和赐给地方政府包括噶厦在内之官房钤印等的经过始末。印是权力的象征,其来由很可以说明问题,况且此文系藏人所写,作者就是噶厦中专门主管起草和管理档案文书之人,所记录的大多能与清史印证,实为难得之作。  相似文献   

5.
柔然族与其他所有蒙古住民一样,是狩猎畜牧的民族。这一点可通过下述史料记载得到考证。“无城郭,逐水草畜牧,以毡帐为居,随所迁徙,其土地深山则当夏积雪,平地则极望数千里,野无青草,地气寒凉,马牛龁枯啖雪,自然肥健。”(《宋书·索虏传》芮芮条)“芮芮逐水草……马畜丁肥。”(《南齐书·芮芮虏传》)可汗“阿那玻起而言曰:‘臣之先,逐草放牧,遂居漠北。’”(《魏书·蠕蠕传》)《魏书·蠕蠕传》在记载当时依存于阴山北麓的纥突邻部族的柔然部族的情形时说:“岁贡马畜貂(犭内)皮,冬则徙度漠南,夏则还居漠北。”这段记载不外乎说明,他们根据冬夏季节的不同,游移于漠北与漠南之间,进行狩猎以及畜牧活动。此外,北魏尚书崔浩就柔然游牧的情形向北魏世祖这样说道:“漠北  相似文献   

6.
清江奇石     
对清江奇石的关注,古亦有之。清江古名为“夷水”,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十七《夷水》中撰文作记:“夷水……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郦道元记述的五色石,很显然就是古人眼中的清江奇石。  相似文献   

7.
《魏书》所见北魏公主婚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跋鲜卑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权,其政治制度、经济关系以至道德习俗等等都出现了许多不同于秦汉社会的新内容,婚姻关系也是如此。然而,以往学术界在研究拓跋鲜卑历史时却对婚姻关系不予注目,无人问津。本文拟就北魏公主的婚姻关系作些探讨,以从一个方面来展现北魏社会婚姻状况的多采风貌。  相似文献   

8.
说香史     
顾炎武《日知录》中列有《日知录之余》, 计四卷。《日知录》岳麓书社版校勘者在“校勘后记”中说, 这“底本不佳”、“错讹尤多”的四卷, 是顾炎武所写的“未定稿”, 后经收集、整理, 历史上无人仔细校勘过。(方正文“校读后记”,《日知录校释》, 岳麓书社1994年版, 第1279~1280 页) 前些日子翻阅这四卷, 发现其中有关禁示的记述饶有兴味。例如, 卷二《禁番香》一文录入的几条史料, 便引人入胜。《禁番香》一文引《广东通志》说, 建文三年 (1401 年) 十一月, 礼部曾出台“禁约”条例, 宣明一条禁止从海外贩运香料入华的圣旨。这条圣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杨之在撰写《洛阳伽蓝记》时 ,既重视有关文献记载 ,又注意实地调查 ,采摭旧闻 ,追叙古迹 ,实录成书 ,其记述丰富 ,可信程度高 ,史料弥足珍贵 ;不是孤立地专记佛教寺塔兴废 ,而是以寺庙名胜为纲 ,穿插许多故事 ,与洛阳都市盛衰、拓跋鲜卑所建王朝兴亡联系起来论述 ,深刻地反映了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社会经济、生活风貌、民族关系以及政局变幻 ,其中不少资料可补《魏书》之不足 ,并为《资治通鉴》等所采用 ;既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洛阳城内外伽蓝的结构、帝都风物、庭园景色 ,又精炼生动地记载了尔朱氏跋扈等历史事件及拓跋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状况 ,寓严肃的历史题材于文学记叙的笔法之中 ,体例明晰 ,繁简得宜 ,文史并茂 ,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0.
《魏书》关于北魏道武帝拓跋早年经历的记载虽然简约 ,但是指认明确 ,论列系统 ,有较为可靠的佐证资料 ,其价值远在《宋书》、《南齐书》及《晋书》诸书之上。本文认为 :拓跋什翼犍死于“君之乱” ,道武帝拓跋在代国灭亡后并没有迁往长安及蜀地等 ,而是一直生活在雁北地区。这些事实都有相当详实的史料根据 ,李凭先生否认这些事实的推论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