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出现了,但那时还没有形成自觉的创作潮流.50-60年代是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盛时期,其理论与创作都有长足的进展.70年代以来,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逐渐应用于现实主义创作之中,展现出新的面貌.它对于马华文学创作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新现实主义是自二十世纪末期以来美国文学发展中的一大主流倾向。本文在系统梳理新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具体表现和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之后,认为新现实主义在写作题材和文学主题上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而在创作手法上批判性地继承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许多特点,从中汲取了营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因此,新现实主义文学既是对于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文学形式的反叛,同时也是继承,更是在此基础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福楼拜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中。福楼拜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但他又被誉为现代主义“鼻祖”。他提倡的“客观化写作”为现代主义叙述中零焦聚的使用提供了范例。出于对现实和历史的厌恶,他在创作中非常重视描绘平庸的日常生活,这使得其作品在情节构造上出现一种日常化的趋势。这一创作手法也给现代主义作謇很大启发,并最终导致了“淡化情节”这种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出现。文章以客观化写作、情节的日常化为切入点,探讨福楼拜的作品和文论在文学转型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象征主义是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普遍遵循采用的一种基本创作美学;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在主调上可以有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抑或现代主义的区别,但象征主义都是它们共有的审美构成。象征主义在中国,总体上说是横向移植的产物。象征主义的被引进是现代中国作家对世界文学发展主潮自觉趋合的表现,是中国文学自五四始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新时期文学也是同样,几乎说不上有哪一位作家没有受到象征主义的侵染  相似文献   

5.
曹路漫 《南都学坛》2000,20(4):48-49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观和审美观。它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后现代派文学在创作原则、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等方面 ,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是西方现代一系列文学艺术思潮、流派的总和,现实主义则是有相应审美意识、艺术原则规定性的文学艺术现象。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相互不能替代、各具强健生命力的奇观,它们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总体生命律动大体有三种比较典型的情况。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倾向同社会变动有着带规律性的密切联系,我们能从中获得历史的、文化的、美学的启迪。展望新世纪,可以预见,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会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继续变换着花样活跃在文学舞台上。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各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朴素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现实主义、启蒙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等阶段;现代主义文学则以两次世界大战为界分为前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融合趋向,主要表现为: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审美视角的内倾;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合贯通以及艺术追求和认识论上的接近。西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所以渐趋融合,是由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学观念和思维模式的改变以及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不确定性和虚构性,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的持续,有它的独特性,它解构了现代主义的主体性和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后现代小说是一种文本、一种叙事,因此它是虚构的。后现代主义表面上已偃旗息鼓,但它的文学理念、思维方式已溶入我们的血液中,它的某些元素还出现在文学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时期文学的认识,很多论者将其归纳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分天下,或者简化为“左”与“右”的区别。在新时期文学知识场,最初文学批评中看似缺席的“浪漫主义”文学知识,隐匿于古典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及外国文学研究译介之中,并在科幻小说,舒婷、顾城等部分“朦胧诗”创作,昌耀和海子的诗歌,以及部分所谓的“知青小说”创作中得以延续。主要经历了由“想象”到“抒情性”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的华文文学渊源于中国。她的萌芽是随着中国向东南亚地区移民开始的。作为一种白话文学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广泛诞生,是在中国发生了震憾世界的“五四”运动之后。在华文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由侨民文学到本土文学的发展过程。出现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创作思潮合流,而以现实主义为主潮的发展趋势。进入80年代以来,文坛不同程度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文学进入了成熟期。当前的状况是喜忧参半,繁荣与困境同在。  相似文献   

11.
五、战后文学的译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文坛出现过两次“战后派”文学。许多作家目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社会上出现的许多弊端,主张重新探讨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他们的作品揭露战争的残酷性,也关心人的出路问题。在创作方法上,他们冲破传统,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有联系,却又有很明显的区别。他们更多地探讨人与世界存在的意义,更多地注重人的心理因素,作品的哲理性较强,并吸收现代主义的许多创作手法。“第一次战后派”代表人物:野间宏(1916~1991)有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真空地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世界文学思潮、流派和创作倾向荣然纷呈,变动不居。但从它的基本格局和历史走向来看:东、西方文学的相互认同和差异,促进了世界文学一体化的进程;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并行与交融,实际是由实证主义和现代人本主义两大文化思潮相互冲突所致;文学与哲学心理学的趋同与结合及其神话倾向,将孕育着新的文学突破。  相似文献   

13.
借助杰姆逊.弗雷德里克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框架,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分别看作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跨国资本主义在文学上的相应表现,分析各个时期各种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分析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物内心的隐秘,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为既解构又建构。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世界文学从现实主义发展到现代主义,这是文学循着反映现实的认识论方向直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所决定的。根据世界文学发展的这一规律,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选择和前途不外乎两种或者坚持文学的认识论方向,走向现代主义;或者放弃现实主义原则,转向主观表现,承接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表现自由生命。后一种前途亦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描述刘思谦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夹缝中,浪漫主义这一中外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创作潮流也在默默地萌发、生长,在新时期文学大潮中发出了自己的由微弱到激越的音响。它的运动过程不象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那样总是伴随着种种争议,也很少有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论争这一文艺理论争鸣焦点课题,对两者文艺理论的产生、演变及走向的透视,流派的形成,理论的界定,到引进、吸收、融汇进程的分析与论证,以全新视角进行历史反思。在邓小平“二为”文艺方针旗帜下,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应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双蒂并开、共同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文艺理论从新时期迈向新世纪。  相似文献   

17.
汉姆生是鲁迅曾着力评介的挪威作家,但两人的关系一直疏于研究。鲁迅对于汉姆生的兴趣,一是他的创作为鲁迅改造国民性提供了正面参照:在汉姆生那里,挪威民族所表现出来的自省、救赎、宽大、包容、坚韧、顽强等民族性格,成为鲁迅改造中国民族性格的重要标的;而汉姆生的以现代主义手法令文学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达到传统现实主义作品难以企及的细腻与深度,使同样进行了现代主义创作的鲁迅感觉亲切,获得共鸣。这确实进一步昭示出鲁迅与世界文学发展同步的伟大战略眼光。同时,鲁迅也指出汉姆生作品的不足,宣称他并非是一个真正的左翼作家,引起我们对汉姆生后来的政治堕落与其思想创作有无联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现代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本世纪初世界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也是新西兰民族文学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她在小说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归功于她在创作上不因循守旧,锐意创新的艺术实践,是她一生不懈追求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结果。曼斯菲尔德生活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各种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蓬勃兴起的年代。她在继承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优良传统的同时,又敢于突破小说艺术的旧框架,勇于探索、大胆实验,吸收了许多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从而使她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那么,曼斯菲尔德的现代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Thomas Hardy的小说 The Distracted Preacher具有阅读的多义性。它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准的显性文本 ,我们从中可窥见现实主义创作的一般原则和潜在的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因素 ,从中可探寻现代主义反抗社会现实的某些倾向。正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 ,The Distracted Preacher表现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承接与共生。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文学有其特殊的概念内涵、思想主题与艺术形式,通过比较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可知,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个体自我内心世界的重塑与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