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艺人类学是人类学与文艺学交叉形成的学科.人类学可以给文艺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范式、范畴、方法和观点上的启示,而文艺(特别是史前艺术)则以不可替代的内容构成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二者的双向互动机制构成文艺人类学学科的重要维度,即: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符号维度、功能维度、结构维度、思维维度等.  相似文献   

2.
文艺社会学是80年代才受到国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十多年来已经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如李泽厚的《美学的对象和范围》,吴慧、李平的《文艺社会学》;刘崇顺等人的《文艺社会学概说》、司马云杰的《文艺社会学论稿》、滕守尧的《艺术社会学描述》、花建、于沛的《文艺社会学》等。从1988年以来,这门年轻的学科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专题的研究,如《小说社会学初探》(徐启华)、《电影社会学初探》  相似文献   

3.
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人类学属于知识综合范畴 ,学理侧重于总体性研究 ,在文艺学与人类学的知识合谋中 ,人类的文艺和文艺的人类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对象空间 ,而更是事态呈露和问题揭蔽的世界在选择一种新的交叉学科介入方式之后 ,会更迅速地实现文艺学知识增长 ,以及这种增长对人类特定生存状况的有效解读。  相似文献   

4.
一茅盾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内蕴是开阔而丰腴的,有的已得到阐发,构成显价值,有的尚待进一步探索与论证。为人生而艺术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便是值得讨论、深化的课题之一。人类学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文化人类学作为它的一个分支,曾以它宏阔的视野,在  相似文献   

5.
学术范式的转换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人类学与文艺美学虽因其研究对象的共域而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叉互渗研究实践,但却长期滞留于材料移植和理论移植阶段,未能促成艺术人类学学科范式的形成。其主要根源在于两个学科各持一端:一者固守实证主义立场,把艺术视为与生计、交换、政治体制等几乎无差别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描述与解读;另一者坚持对从社会文化中孤立出来的艺术及其活动进行思辨的方法,把存在于社会文化之中的艺术悬置起来不予问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既解构了理性主义的思辨模式又颠覆了实证主义的绝对真理性,把人及其主体性移置到学术研究的中心,引发了学术范式的转换和知识资源的重组,推动文化人类学与文艺美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积极互动和深度融合,促成具有学科意义和知识创新能力的艺术人类学学科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文化民族化问题,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在不断地讨论。但是一些理论问题至今也似乎没有说清楚。其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文艺民族化,主要是指内容,还是指形式?卽:一个作品的民族特点、民族风格,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内容,还是作品的形式?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这个一向被认为是“最起码的常识”问题,却在文艺界众说纷纭。有的说,没有内容,哪来形式?文艺民族化首先是内容问题;有的说,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文艺的内容都是社会主义的,文艺民族化主要是指民族形式问题,有的强调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民族语言最能表达民族特色,文艺民族化的关键是语言问题:等等。大家都援例引证,各自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相似文献   

7.
文艺民俗学是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的文艺新学科.20多年来,文艺民俗学取得了喜人的研究成果.文艺民俗学学科的提出和确立本身有不同的学科立足点;文艺民俗学通过高校教育、师资培训和科研切磋等多种途径培养和壮大学术研究队伍;通过构建学术理论、开展批评实践,投身文化保护等行动,使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提升,学科应用色彩越来越强.文艺民俗学的前景广阔,但学科理论尚待进一步完善,如学科归属问题尚需进一步研讨、文艺民俗批评理论急需进行系统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一、现实主义是一个美学范畴现实主义原本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到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出现的一股文学艺术思潮。三十年代初开始,苏联和东欧的文艺理论家们开始把现实主义从历史上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中抽象出来,把现实主义归结为一种“创作方法”或“艺术方法”,而这里“方法”的含义,如波斯波洛夫所说的,是指“艺术地反映生活的一种原则”。从此,现实主义同历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等一起,从历时性的文艺思潮、流派变为共时性的创作方法;以后又被更加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文艺问题正不可避免地以其自身宠大而复杂的结构机制,多触角、多侧面地与其它相关学科不断地碰撞、接轨,以至关于文艺问题的探讨,我们已感到越来越难以将其与诸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学科截然分开.但纵观中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历程,在“文艺是什么”的问题未尝明晰之前,中西方的理论大家无不从文艺的价值这一角度来看待文艺.本文试从文艺价值观的演进入手,对中西古代文艺价值观的嬗变进行比较,考察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文艺美学”,其实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文艺美学科目”。文艺美学可归属于文艺学、艺术学和美学:对各门文艺的美学思考是应用美学和哲学美学的重要内容;广义上讲的文艺学与艺术学的研究领域一样,都是从美学分出的学科,文艺学(艺术学)也探讨文艺的美和审美问题,但重在分析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现象,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以指导文艺实践。  相似文献   

11.
何明  吴晓 《文史哲》2007,(3):29-34
从实践出发,就是把社会生活的实际运行过程作为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并使之贯穿于学术研究的始终。艺术人类学把从实践出发作为学科的学术价值取向,既承续了其母体学科文化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又确定了与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以艺术和审美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相区别的学科边界,从而赋予艺术人类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新兴子学科或独立性的交叉学科的建构具有了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而开启出生活世界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新视域,在艺术和审美研究领域拓展出以田野民族志为基本方法和以人们在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和接受行为为焦点、以由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所构成并对人及其行为具有形塑作用的场域为坐标、以由社会制度或社会规定性逐渐内化到人的身体之中而形成的并具有不断吸纳特定场域中新的社会规定性以调整与重构自身和实践对象的惯习研究为指归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实践"作为艺术人类学基本的研究理念和路径,它在延续文化人类学既有"实践"概念的同时,更是以解构与建构辩证的统一生成了自身独特的内涵,使得艺术和审美研究突破既往抽象空洞的研究模式,真正切入艺术和审美的具体层面,从而消解了抽象和具象、思辨与经验的两极对立,抹平了主体和客体、艺术和生活的边界,刷新了美学和人类学研究的问题视域,最终赋予了艺术人类学在方法论上的根本依据和学科张力.  相似文献   

13.
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基础及其特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明  吴晓 《学术探索》2005,(3):116-121
西方现代美学选择了与古典美学相反的学术路径,批判并放弃了从理性、概念出发演绎出庞大的抽象理论体系的学术模式,追寻对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解释,这为人类学介入艺术及审美领域提供了学术契机。而美学本身早就有着人类学表述的传统,为美学的人类学转向作了知识结构的准备,人类学一直以来热衷于对艺术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介入美学和接纳美学作了经验模式的铺垫。艺术人类学就是在美学进行困境摆脱时而与人类学整合而成。在学科特质上,艺术人类学表现为以美学和艺术哲学的理论思辨作为潜在资源,以人类学的田野实证作为具体路径,以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求实的参与观察方法彰显其自身的敏锐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释力。  相似文献   

14.
“实践”作为艺术人类学基本的研究理念和路径,它在延续文化人类学既有“实践”概念的同时,更是以解构与建构辩证的统一生成了自身独特的内涵,使得艺术和审美研究突破既往抽象空洞的研究模式,真正切入艺术和审美的具体层面,从而消解了抽象和具象、思辨与经验的两极对立。抹平了主体和客体、艺术和生活的边界,刷新了美学和人类学研究的问题视域,最终赋予了艺术人类学在方法论上的根本依据和学科张力。  相似文献   

15.
<正> 谈起人类学,人们并不陌生.可是对"一般人类学",恐怕人们还未听说过.这是本文尝试提出的一个概念,它表示一门新的独立理论和学科.一、一般人类学的对象和性质顾名思义,一般人类学属于人类学,其特殊之处只在"一般"二字.因此,为了能较清楚地阐明一般人类学,我们需要简单考察一下人类学的现状.一般认为,人类学是在十九世纪中期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随着人类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学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6.
洪颖 《学术界》2006,(6):274-279
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滥觞期可溯及20世纪上半叶,研究力量及成果都较为分散。20世纪80年代起,该领域研究进入持续发展期,依据学者自身学术背景及其著述所呈现出的实际学术旨趣,大致可将此期在人类学视野、理念指导下进行的艺术研究概括为艺术审美的和社会文化的两种立场取向,其呈现出审美艺术还原和社会文化还原的学术旨归,但较少关于艺术人类学学科理论的建树。  相似文献   

17.
孙占国同志长期从事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 ,理论造诣很深。最近出版的《思想的魅力》一书 ,收进了他在新时期以来发表的论文 5 0篇 ,分为《观念篇》、《理论篇》和《文化篇》三部分 ,4 2万多字。这是他从事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 ,全书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诸多领域。选文中有他在全国哲学学科有过争议的论文 ,如《实践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也有获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论文 ,如《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严肃文艺》。文章中有的阐释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 ;有的探讨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术问题 ;也有的对党…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现当代文学思潮史上,有许多文艺理论家具备了优越的主体条件,但都没能到达文论家自我实现的巅峰。他们中有的人在矛盾中沉浮,有的人则在觉醒时夭折,饮恨九泉。例如冯雪峰,早在四十年代就反对过政治与艺术关系中的单一决定论,指出政治与艺术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这一思想受到了批评,他不得不后退,然而,作为深谙艺术规律的理论家,他对这种单一决定论在文学实践中的偏颇的认识愈益清楚,而他的艺术家的良知又使他不甘于对此保持沉默,终于不能幸免于1957年的劫难,再如邵荃麟,他的文艺思想受庸俗社  相似文献   

19.
吴晓 《兰州学刊》2007,(10):152-154
艺术民族志的建构,体现出强烈的过程性特征,不仅是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实践和最终表达结果的书写过程,而且更是作为学科观照对象即人类艺术审美文化活动被得到全面把握的过程.为有效把握这种过程的全面性,文本化策略对于艺术民族志的建构具有积极的作用."文本化"意味着关注与艺术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强调艺术活动的过程性、语境性和可读性.基于这种"文本化"策略建构而成的艺术民族志,就能够更加灵活的整合美学的思辩演绎性和人类学的经验描述性特征,使得艺术审美文化活动真正置于具体生活文化语境中,从而促使艺术人类学独特的学科理念得到有效实践,也使得当代美学难题和艺术审美事实之间的关系得到新的书写.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美学在批判古典美学纠缠于形而上的本体论问题、以思辨方法演绎理论体系等过程中提出了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分析与解决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学术目标,但由于美学自身的方法论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设置了障碍,从而进展缓慢;现代人类学特有的田野工作和"民族志"方法为解决美学的这一难题提供一条路径.目前美学与人类学的结合主要从资料引用、思想启迪等方面切入,属于跨学科研究的性质,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尚未真正进入艺术和审美研究的领域,因而作为学科意义的艺术人类学目前尚未确立.把田野工作和"民族志"的方法融进艺术和审美的研究之中,是探寻解决当代美学难题、实现有关艺术和审美研究从经验事实和实践出发的重要路径,也是创建艺术人类学的根本依据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