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本入侵缅甸、缅甸军政府上台、缅甸式社会主义实施、东南亚排华运动等历史事件的演进,缅甸社会剧烈动荡,在缅华人华侨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许多不得不迁居他处谋生.其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万多缅甸华侨入境澳门定居.其时的澳门虽然仍处于葡萄牙人管治之下,但已基本形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华人在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上的话语权快速提升.尤其在1966年"一二· 三"事件后,澳葡政府改变了长期消极无为的治理模式,澳门迎来经济起飞、社会结构趋于稳定的重要时期.澳葡政府对于大批华侨迁入澳门,并没有做出政治上的明显反应,更多是从经济角度考量,前后十多次调整入境政策并逐渐放宽,亦与本地华人的影响和呼吁不无关系.迁居澳门的缅甸华侨组织各种社团参与社会事务,促进国家及地区间的文化和商贸交流.其在澳门进行文化认同和身份调适的过程中,与其他东南亚华侨一起,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小东南亚"人文景观,反映了澳门"沙拉拼盘"式的多元族群和文化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缅两国地理毗连,民族同源,陆路及海路的交通都可追溯至汉代,两国人民交往很早,我国人民侨居缅甸的时间,也较侨居其它一些国家为先。如果说,中缅两国人民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友谊,那么,华侨便是传达这种友谊的使者,衔接两国关系的“彩桥”。为了探讨华侨在中缅关系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本文拟先从三个方面作如下缕述,以求教于华侨史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一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人移居国外的人口增加较快。至清末民初,其数量多至以千万计,形成近现代海外华侨社会,对中国及世界均产生深远影响。移居国外的华工多为沿海沿边省籍。云南由于有四千多公里长的边境线,因此亦有相当数量的人移居国外。据估计,现在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的华侨与华人约830余万人(1990年),在泰、越、缅三国者占90%。其中,祖籍云南的华侨、华人约60———80万人,其分布是:缅甸:约25———30万人;泰国:约30———35万人;其它地区:约3———5万人。鉴于找不到1950年以前上述国家及地区的云南籍侨民的资料,应当考虑到…  相似文献   

4.
密切的中缅关系能够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保证中国能源安全以及使中国冲破美国的亚太包围圈。但由于缅甸正在进行的政治改革、中缅能源合作分歧以及美国"重返亚洲"等因素,中缅关系开始出现了下滑。有必要以缅甸对中国的重要战略价值为切入点总结目前中缅关系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中国应该"有选择的介入"缅甸冲突,而且要在巩固原有的经济联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缅甸社会对中国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缅甸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呈现出更加灵活、务实的特点,中国在缅甸的竞争压力随之增大,中缅关系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但是历史友谊深厚的中缅双方对彼此有着重大战略利益诉求,美西大国、印度等国对中缅关系的影响也十分有限,中缅的友好关系将能继续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6.
冷战时期,日、中两国都曾与缅甸保持过传统友好关系,但是1988年缅甸新军人政权上台后,两国对缅甸采取了不同政策,因而导致了后冷战时期不同的对缅关系格局。1988年以来,日本对缅甸的影响力大幅下降,在缅甸的投资和贸易额远远落后于中国,而其一贯使用的外交工具ODA也呈下降趋势,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对缅外交受日美同盟外交、国内政治分歧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日本的缅甸政策定位模糊。相比之下,中国的缅甸政策目标清楚,政策执行富有延续性。在发展两国经贸关系上,中国国内各种行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导向明确,并成功利用了地缘、华商网络等有利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暨南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华侨学校,在我国华侨教育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回顾暨南的历史,借鉴暨南在几十年中所创造和积累的华侨教育的经验,这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华侨教育事业,办好暨南大学,是有一定意义的。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国家创办的华侨学校  相似文献   

8.
殖民地时期在缅从事高利贷业的印度齐智人内部成员关系平等、利益格局均衡,职业模式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社会心理比较一致,群体的自我管控与协作机制完善,压力承载能力较强,因此其社会能够保持良好运作状态。但是,高利贷作为齐智人寄生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下特有的盘剥方式,在缅甸独立后迅猛发展的国有化运动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作为外来群体的齐智人未能顺应缅甸的历史发展而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型,陷入了与当地族群的严重对抗,最终被迫退出了缅甸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腾冲与缅甸的翡翠开发和贸易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怀强 《学术探索》2005,(6):130-133
中缅两国之间经腾冲进行的经济交往随着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即已开始,并几乎从未间断,其兴旺程度随着中缅两国关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中缅贸易史上,翡翠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缅甸翡翠的开采、运输、加工和贸易等环节,腾冲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易嘉 《学术探索》2012,(4):83-87
明代的中缅贸易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缅北的陆路边贸和下缅甸地区的海路贸易。明代缅甸南、北方民族地方政权在外交和经济上的相对独立性,较大程度上促进了中缅贸易的发展。得益于中缅贸易的发展,明代在中缅边境地区新兴起了数个商贸城镇。明代的中缅贸易还促使了两国间的人员和物品流动增多,促进了中缅间的文化交流,从而在历史上开启了一个中缅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更加密切繁荣的时代。在云南省加快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今天,曾经在明代繁荣的滇缅商道将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耿红卫 《船山学刊》2007,(2):203-206
华侨华人在马来西亚创办华文教育的历史,是一部血与泪写成的斗争的历史。华人华侨通过争取公民权和教育权的一系列斗争,逐渐在马国立稳了脚跟,创立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华文教育办学体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华族优秀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政策》,最近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黄滋生、王绵长、副研究员肖永坚、黄松赞,彭天、郑焕宇,助理研究员廖小健、林锡星和华侨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昆章,共同编著。该书在阐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缅甸、文莱等国战后对华侨、华人政策的国际、国内背景的基础上,分项详尽介绍各国对华侨、华人实施的移民、国籍(公民权)、归化、管理、经济、社会(包括社团、新闻、教育、职业)政策。论述中既突出战后政策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华文教育开始于1899年,经历了创办、发展、复办、繁荣、鼎盛(督查)、衰弱(菲化)、振兴七个发展阶段。目前,华侨华人正致力于华文教育改革,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华文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论华侨国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籍是严格的法律概念。华侨国籍问题关系到华侨属于哪国公民及有什么权利义务等问题。它的产生和变化可分为远古至18世纪末叶、19世纪初至1945年及战后至今三个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历届中国政府对华侨国籍采取不同政策。如今绝大多数华侨已归化为当地公民,这主要是由于保留中国籍影响他们的居留、经济活动、就业、教育及参政等问题。华侨归化后使华侨社会的政治、文教及观念等发生重大变化。华侨选择当地国籍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明智之举。华侨社会终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缅中关系在得到进一步增进的同时 ,开始出现疏远的迹象 ,而缅印关系则明显增强。这对我国西南周边安全带来了不确定因素。缅中边境毒品走私依然形势严峻。云南出现边民外流缅甸现象  相似文献   

16.
靖定宣慰司之名,见于清毛奇龄《蛮司合志》卷十:“永乐二年,缅酋那罗塔来朝,那罗塔者,卜拉浪长子也,诏使设宣慰,而更定平缅、木邦、孟养、缅甸、八百、车里、老挝、大古喇、底马撒、靖定为十宣慰司”,亦见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百十二缅甸始末、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十九大古喇宣慰使司和师范《滇系》,今人凌纯声博士所作《明代在中  相似文献   

17.
从片马事件到班洪事件--中缅边界历史沿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上国缅友好关系是主流,近代以前中缅边界问题并不突出.1885年英国完全占领缅甸以后,由于英国的侵略,边界问题突出了出米,出现了中缅边界北段、中段、南段的问题,并诱发了片马事件、班洪事件.片马、班洪事件表明了我国各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1960年,中缅两国政府签订了友好条约和边界条约,圆满地解决了两国之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本世纪初,吧城(吧达维亚的简称,即今雅加达)的华侨社会在文化教育方面有两件起过重要作用的大事。这就是:(一)一九○○年成立了中华会馆,这是在荷属东印度,也是在东南亚地区最早成立的一个超越乡族姓界、省籍畛域,而为全体侨胞服务的文化社团。(二)一九○七年吧城中华会馆保送了华侨第一批学生赴南京暨南学堂就学,开了此后海外华侨学生回国接受祖国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的历史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 (192 7~ 194 9)是一个曾经称誉海内外的华侨研究机构 ,该部担负研究华侨、服务华侨、帮助华侨摆脱危机的特殊使命 ,是当时中国境内研究华侨的唯一机构。本文探讨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成立的时代背景 ,对它在研究华侨、服务华侨 ,推动华侨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成就与贡献作出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蓬国:真实的历史还是虚幻的古国?──试解中缅傣掸民族历史上的“蓬国”之谜何平在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的民族文化关系史研究领域,除了泰族的起源这一问题之外,争议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关于我国傣族和与之同源的缅甸掸族的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过一个“蓬国”这一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