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和毛主席一再教导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办好每一件事业,都必须认识它的规律。这一教导,自然包括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以及认识它的规律在内。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究竟怎样思维呢?这是一个艺术创作者如何认识现实和如何反映现实的问题,是一个属于艺术创作规律的问题。如何理解这一问题,不仅将直接间接影响到艺  相似文献   

2.
认识、遵循和把握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角度深化对具有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内在统一性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59-159
邢云文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深刻理解这一论断,首先要求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地位。其次要求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地位。最后要求我们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有其存在的客观逻辑,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特性及发展规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历史和辩证的视角来重新深入研究和认识资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们对资本的态度从否定资本到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更加理性地审视资本的二重性,抑制资本的消极面,激活资本的积极面,充分发挥各类资本的积极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5.
十几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建立并形成了理论的框架体系。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即如何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如何把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从理论到实践,多层面全方位的探索,理论上作的还很不够。本文拟就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的可能性、途径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先来分析一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的可能性。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机制是中性的,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可…  相似文献   

6.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它标志着我们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国有企业的规律性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这不仅对于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新局面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实质是如何认识我们已经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回首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从农村包产到户、城市放权让利、国企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承包,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我们…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我们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石。党的十四大已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载入我们的党章,而如何从新疆的实际出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新疆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题目。在这方面,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 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要看到严峻的挑战,又要善于把握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适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解决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新的理论概括。它关于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等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它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基础,以揭示社会主义发展本质规律为目的,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理论武器。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四次社会经济的大循环,即市场经济大循环的轨道到了又一个循环上升,跳跃前进的阶段。但在我们面前却出现了三条经济大循环的轨道。第一条是传统的经济循环轨道;第二条是苏式社会主义经济循环轨道;第三条是市场经济大循环轨道。中国只有从苏式社会主义经济大循环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循环才有出路,市场经济大循环的规律,从本质上说,就是价值和剩余价值规律。价值和剩余价值规律,并不专属于资本主义。为少数人谋利益,就属于资本主义;为多数人谋利益,就属于社会主义。我们需要防止的是利用这个规律为少数人谋利益,而不能是反对利用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 ,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日益凸现其紧迫性和必要性。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权力结构 ,打造规范合理而又科学有效的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指出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这一论断的提出 ,表明了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运行状况与规律的认识 ,预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的运行规律在我国的发展取向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一、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是九十年代我国经济腾飞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党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它为我们更新观念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在邓小平理论之前,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只是发展到开始从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的升华阶段。邓小平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分析,作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单一贫乏转向丰富多彩、从贫穷转向富裕,从“政治批判”转向民主法制、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真正实现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升华,达到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理性具体阶段。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为改变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法制建设滞后的状况,发挥法律对市场经济的导向功能,必须进行超前立法。而有关市场经济的超前立法应如何操作,如何正确把握其质、量、度等问题,便成为我们当前研究市场经济法制理论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是市场经济超前立法质的规定性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不管在其环节上有多么曲折和复杂,都改变不了自身固有的规律。虽然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关社会主义理论争论的热点。我国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以来,一直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为改革方向的,最终于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大上我国明确确定了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实践探索过程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明确社会主义本质和认识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过程,是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新发展到邓小平理论的过程。它是几代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反复探讨和认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对我国经济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对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更,它从理论上涉及到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认识,在实践上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其实质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集中表现在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立足中国实际,面向时代要求,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使社会主义建设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发展规律视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以宽广眼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而坚定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究竟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四大报告作了明确的结论,这就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结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更加坚定了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治省方略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在湖南省委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联系实际,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着重解决好“五个深刻认识,五个明确”的问题。即:深刻认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切实解决好“三个如何”的问题,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深刻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20.
究竟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就是马克思、列宁所讲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否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多年来在理论界有不同认识的问题,也是被和四人帮关系密切的党内那个所谓“理论权威”搞得混乱了的一个问题。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理论界重新提出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正确理解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