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瓶梅》问世,不署作者姓名,历代学者深入探讨,产生了作者是谁?嘉·万之说?南北之说?文人独创、集体创作之四大谜案。该文综合前贤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论点,找出新的论据。从《金瓶梅》内证加以考量,以充足的论据证明《金瓶梅》成书于万历十七年至二十一年,是书诞生在徽州,是明代徽州人、官至兵部左侍郎、曾著有杂剧四种和托名天都外臣编有《水浒传》的汪道昆个人独创!特别是《金瓶梅》作者采用的苦涩难懂的徽州方言,该文解释的一清二楚,加之书中反映的徽州用具、徽州建筑、徽州物产等等,足以证明《金瓶梅》是传播徽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金瓶梅》斯书是从徽州人明代兵部左侍郎汪道昆编纂的百回繁本《水浒传》中第23回至26回抄出,演义成100回近百万字的世界名著。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作者是一个谜,现代史学家吴晗先生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中认为:“假使我们可以把他牵就为王世贞,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能把他归结到曾著有杂剧几种,和托名天都外臣编有《水浒传》的汪道昆。”  相似文献   

4.
<正> 王连洲先生在《东岳论丛》1990年第3期发表了一篇《<金瓶梅词话>作者兰陵笑笑生即谢榛考辨》,认为“《金瓶梅》是二人以上合作的书。它的主笔作家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辅助作者是昆山郑若庸,写书的发起人与组织者是赵康王朱厚煜。”王文中的不少观点难以令人信服。现抒发一些我们的管见以便切磋。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书中描写的斗“叶子”,是万历时期兴起的一种博戏方式,该博戏始于昆山,发展在徽州。明代万历间版行的二部“叶子”游戏规则的著作均出自徽州人汪道昆,潘之恒之手。“叶子”起初只有40张牌,汪道昆把它演变成48张牌,每门多了2叶。插入的8张牌深含蕴意,通过对“叶子”的演变发展,一可能界定《金瓶梅》的成书时间;二可以从西门庆对货币流通思想意识的探讨来证明《金瓶梅》作者对金钱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正> 《金瓶梅词话》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这是成书数百年来人们猜测颇多而未得确解的谜.我们在《<金瓶梅>作者之谜》(见山东聊城金学会编《<金瓶梅>考论》一集)一文中提出《金瓶梅》是二人以上合作的书.它的主笔作家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辅助作者是昆山郑若庸,写书的发起人与组织者是赵康王朱厚煜.本文仅就谢榛即是《词话》作者加以考论.  相似文献   

7.
从“借”《水浒》到“反”《水浒》《金瓶梅》是借了《水浒传》的砧木,嫁接横逸出的一枝艺术奇花。《金瓶梅》对《水浒传》的借取,可分顺向和逆向两种类型:径录或稍作改动摘取《水济传》的情节、文句,或择取一、二个水游人物作巨书之点串,此为顺向借取,景阳岗武松打虎,王婆受贿说风情等即是;录其前,遗其后,借其名,改其行,对《水浒传》情节、人物作大幅度或反向变动,以造成柳暗花明的新境,此为逆向借取,武松误杀李外传,宋江义救吴月娘等便是。《水浒传》向《金瓶梅》的分流,前提条件就是兰陵笑笑生对《水浒传》情节所作的变…  相似文献   

8.
小说家之外:《金瓶梅》作者的三重特殊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或许是由于第一次独立创作小说的缘故,《金瓶梅》的作者小说家的角色意识显然尚欠足够的纯度;这就是说,兰陵笑笑生除了拥有后人尊奉的“小说家”头衔,头上还满不在乎地同时戴着其他几顶帽子。帽影落在身上虽然影响了观瞻的清爽,却也为我们寻访作者踪迹增加了线索。一...  相似文献   

9.
一切考证都要实事求是。本文只讨论《金瓶梅》,所以在题目之前加上它的书名。《金瓶梅》作者屠隆说创自黄霖先生的《金瓶梅作者屠隆考》(《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他根据屠隆的《鸿苞·舆图要略》和《由拳集·少司马屠公传》,查出屠隆的祖先来自江苏武进。武进古称兰陵,刚好和《金瓶梅》所署兰陵笑笑生的籍贯吻合;他  相似文献   

10.
潘金莲这个妖丽的女性,始见于《水浒传》;再经《金瓶梅》的张扬,芳名不胫而走。对她的品评,见解亦千差万别。她以淫乱著称,和打虎英雄武松之间,也存在微妙关系。 现在,我们拟由爱情心理学角度,对潘金莲和武松的形象,作出迥异于昔人的蠡测。 一 潘金莲的艺术形象贯串有明一代。始于元明之际的《水浒传》(由施耐庵最后写定),彻底完成于晚明万历朝署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水浒》这部长篇巨著里,潘金莲故事只占了三回(24—26回);她是为了衬托武松的“天人”形象而出现的。《金瓶梅》由附庸《水浒》而蔚为大国,潘金莲亦从配角一跃成为与西门庆并驾齐驱的头号人物。《金瓶梅》的“金”便指此妪;由她领衔全书,即可知她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发现于山东诸城的“弄珠客思白”致丁惟宁书札 ,是对《金瓶梅》研究的深化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献 ,但却长期受到学界忽视。笔者认为 :此信的作者“弄珠客思白”与《金瓶梅》的序作者“东吴弄珠客” ,均是董思白 ;信中所谈到的“奇书”正是《金瓶梅》 ;《金瓶梅》抄本的最终源头在诸城丁家 ,丁惟宁是此书的续作者 ,而原作者乃其父丁纯。这封信的发现 ,为全面破解《金瓶梅》创作之谜提供了重要契机 ,堪称《金瓶梅》研究的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但无论是长期的封建政治文化专制,还是“五·四”以来新的文化时期,都没能把它摆在恰当的历史地位上。时至今日,虽然人们生活在新的,宽松的文化背景下,可在《金瓶梅》是否是“淫书”,《金瓶梅》作者是谁,《金瓶梅》产生年代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上仍然产生了许多令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抄本的发源地是山东诸城。邱志充本为诸诚人,董其昌、王世贞、王稚登皆与诸诚有着密切的联系。《金瓶梅》作者是明嘉靖乙丑进士、山东诸诚人丁惟宁。《金瓶梅》中的清官曾孝序即为丁惟宁之化身。诸城境内亦有一“会稽山”,山阴的九仙山即为“兰陵”。《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左右。作者丁惟宁生肖属虎,与《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西门庆同庚  相似文献   

14.
刘德辉 《船山学刊》2002,(3):142-143
陈家桢同志的《畸形审美与人性异化》(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年)是一部在研究《金瓶梅》方面具有深刻社会认识意义的专著。在《金瓶梅》里,主人公西门庆从始至终都在追逐女人。与西门庆有性关系的有名有姓的妇人包括原配在内达二十多个。为了占有女人,西门庆丧失了理智,他色荒如炽,频繁“征战”,最后终于导致脱阳,暴死在“性战”的“战场”上。人们通常认为,《金瓶梅》主要是通过对西门庆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完成它对社会的教育的;《金瓶梅》的文学意义就在于它的警世作用。但是人们又想,如果只是为了警世,兰陵笑笑…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描写世情的长篇小说,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它的作者是谁,至今还是个谜。这个谜不解开,对于《金瓶梅》的研究就难以向纵深发展。因此,中外不少学者正在争相摘取“金学”中的这颗明珠。据不完全统计,从明万历年间到如今,关于《金瓶梅》的作者(或云“写定者”),已有三十种说法:嘉靖间大名士;绍兴老儒;被陆炳诬害者;金吾戚里门客;兰陵笑笑生;世庙时一巨公;王世贞门客;王世贞;李渔;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成书问世,至今约四百年。此书作者富于开拓精神,具有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是曹雪芹之前的一位伟大的小说艺术革新家。此书指斥时事,暴露明代后期的黑暗现实,刻画较为复杂的人物性格,描摹世态,见其炎凉,被称为四大奇书之最。作者化名兰陵笑笑生,隐去真实姓名。作者到底是谁,三四百年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介绍诸说,以供参考。 1.王世贞说与王世贞门人说。在《金瓶梅》传抄阶段,屠本畯云:“王大司寇凤洲先生家藏全书,今已失散”(《觞政》跋语)。谢肇淛云:“唯弇州家藏者最为完好。”(《金瓶梅跋》)似  相似文献   

17.
范正声 《东岳论丛》2003,24(2):123-126
笑笑生在《金瓶梅》中设立了许多巧合情节。这些情节是对《水浒传》叙事的继承和创新 ,是我国传统叙事文学创作叙述艺术的典型体现。巧合情节在《金瓶梅》叙事中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 ,突出的表现为叙事的结构功能和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九回写西门庆纵欲过度而病危,其妻吴月娘派人请来吴神仙诊病,吴神仙说西门庆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治疗,“天罡地煞皆无救,就是王禅也徒劳”。王禅何许人也?各类工具书、人名辞典均未将“王禅”立目,各类正史稗史也未见记载“王禅”的事迹。王利器先生的《金瓶梅词典》、毛德彪和朱俊亭二先生的《金瓶梅评注》均避而不释。台湾的“金学”专家魏子云先生的《金瓶梅词话注释》仅有一个语焉不详、模棱两可的解释:“王禅乃仙人与?未能详知。仅儿时听及‘王禅老祖’乃神医之说,不能详记矣!”经考索发现,王禅并不是神…  相似文献   

19.
聂付生 《云梦学刊》2006,27(6):160-160
《求真与问美:古典小说名著新探》(下称《新探》,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是潘承玉几年来发表的颇有影响的论文结集,分渊源篇、外围篇和内蕴篇三部分。渊源篇属古代通俗小说的发生学研究,探讨古代通俗小说的宗教起源,澄清最早的通俗小说集的本来面目,宏观把握通俗小说发生期的审美风貌,并通过考察一个文学母题的演变揭示其文化意蕴和文化传承。外围篇则针对学术热点“金学”和“红学”中有关《金瓶梅》的伪补本、成书年代、可能作者调查和曹雪芹的祖籍等疑难问题作全面分析。内蕴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金瓶梅》和《…  相似文献   

20.
《醒世姻缘传》和《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的两部巨著 ,同属于描述家庭生活的人情小说。随着对此两书研究的深入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继承与发展得到承认。这种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后出之书《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精神 ,真接反映现实人生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发展表现在对写实的进一步推进 :不止于暴露黑暗现实 ,而是探求原因 ,表达理想 ,这样就使《醒世姻缘传》有了一层淡淡的理想色彩 ;《醒世姻缘传》对“亵墨”的处理也较《金瓶梅》更为积极健康 ;在作者结撰时代故事上 ,《醒世姻缘传》并不以前代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 ,表现出个人独立创作的发展趋势 ;从章回小说的外在形式上 ,《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更加整齐 ,说话的套式渐渐淡化 ,标明章回小说在体制上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