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外资讯     
《金色年华》2013,(10):6-6
瑞士科学家将在未来五年内发射一颗拥有灵活触须的卫星,为外层空间大扫除。据估计,目前37万件卫星火箭残骸和卫星碎片正在以时速28万公里环绕地球轨道,这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名为“清洁太空一号”的打扫卫星的任务便是用触须抓住这些残片,把它们送回地球大气层烧毁。  相似文献   

2.
有话大家谈     
在内地落地的香港凤凰卫星电视台是一座很受大家喜欢的电视台,她的节目清新、敏锐、少空话多实际,许多与观众零距离互动的节目更为观众所喜爱。胡一虎主持的一周一论的“一虎一席谈”便是实例。人们喜欢它,是因为这档节目与观众真正做到了面对面的“有话大家谈”,参与对话的不但有手掌大权的高官、知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吴志菲 《老年人》2007,(12):20-21
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天,随后,卫星进入环月轨道,成为了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说起我国的“探月工程”,不能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地球和天体化学家、“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因为他和许多像他一样的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炎黄子孙数千年来的探月梦想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前,炸弹离开飞机、炮弹射出炮膛后,人们就对其失去了控制力,更谈不上主动寻找目标和攻击目标了。所以,人们形容打得准时就说“像长了眼睛一样”。今天,精确制导的炸弹可以按照人的要求,准确飞向并击毁目标。在精确制导炸弹家族中,出现较早、应用较普遍的是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炮弹及激光制导导弹。  相似文献   

5.
别看QQ只是个不起眼的网络聊天工具.可我却用它击毁了老公的“嚣张气焰”,重温了昔日的两情相悦。和老公步入围城没多久,他的狐狸尾巴就露了出来。大男子主义作风不定期发作,蛰伏多年的懒虫开始蠢蠢欲动。我骨子里虽是小女人一个,但为了不让这家伙有先入为主的错觉,我必须换一副恶妇形象,以暴制暴。没想到这一招居然落了空。待到彼此  相似文献   

6.
要闻集锦     
《老年人》2003,(7):9-9
中央领导人出访不再送迎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负责人5月23日表示,今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将不举行送迎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了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事宜,决定本着务实、精干、节约的原则做好有关安排,并对减少代表团出访人员、节约使用交通工具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外事活动的新闻报道也要改进。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据新华社报道: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  相似文献   

7.
吴志菲 《职业》2011,(4):6-10
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由孙家栋牵头负责的航天飞行器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除了“两弹一星”功臣之外,同行和媒体也愿意称呼孙家栋为“卫星之父”。我国的北斗导航,完成后将成为和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相类似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的总设计师就是孙家栋。  相似文献   

8.
吴志菲 《职业》2011,(2):6-10
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由孙家栋牵头负责的航天飞行器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除了“两弹一星”功臣之外,同行和媒体也愿意称呼孙家栋为“卫星之父”。我国的北斗导航,完成后将成为和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相类似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的总设计师就是孙家栋。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经升空,与之一同奔月的还有其搭载的30首经典音乐作品,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位列其中。届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将能通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互联网收听到这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谈起《二泉映月》走向世界乐坛时历程,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119.随着”嫦娥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开始了漫长的奔月之旅。这一刻.有一位在空间技术研究主战场上立下辉煌战功的院士喜泪双流……他就是“嫦娥二号”总指挥顾问叶培建。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嫦娥一号“卫星领航人八成是‘70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张声远说:“中心274个关键岗位上,大多是1994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主要课题的负责人平均年龄仅有30岁。”“他们成长速度之快也出乎我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2.
彭国梁 《老年人》2008,(5):26-27
两年前,长沙市文联为李少白、杨里昂、易允武、柳炳仁、罗丹、朱赫六位退休的老作家出版了一套“二月花文丛”,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柳炳仁先生的自选集名《大漠悲歌》。其勒口上,有作者简介:“柳炳仁,湖南浏阳人。18岁从浏阳一中参加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青海原子弹工厂建设。27岁至37岁在军委铁道兵政治部文化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的科研“卫星”放出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向中国提出。希望中方提供北大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的清单、技术报告和资料。有关部门碍于兄弟国家的情面,只得要求北大提供相关材料,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4.
惊鸿一瞥     
美国/“肉体覆盖”技术亮相孩子们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接触不健康东西越来越容易,于是电脑电视成了家长们的心腹大患。针对这一点,一项专门可以寻找并遮挡屏幕上人体裸露部分的新型“肉体覆盖”技术,在英国悄然登场了。英国电脑程序设计专家称,利用他们所发明的一套自动装置,父母、学校和商界都可以轻松地查出视屏上的黄色画面,当人体裸露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时,自动装置就会发出命令,于是暴露的部分就会被遮住。这种新技术对电视台、卫星公司和音像出版单位一视同仁,只要它认为暴露得太多,影视图像就会变得一团漆黑。另外,孩子们如果…  相似文献   

15.
我想告诉你,我是一个“卫星人”——不是外星人,我是一个居住在“卫星城”里的年轻地球人,一个幸福得有些自我陶醉的小女子。  相似文献   

16.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航天第一人”,开创了载人航天新时代。至今,人类已经发射多种宇宙飞船。它们可分为载人型、货运型和载人货运混合型三种,也可分为卫星式、登月式和行星际式飞船三类。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美国已经垄断了很大一部分国际新闻话语权,其舆论宣传的触角早已辐射全球,那么,现在为何还要斥巨资设立专门覆盖中东22个国家的卫星电视台?用该电视台负责人的话说,是要向阿拉伯国家提供一个“观点全面和公正的”新闻平台。这无疑是美国对阿拉伯国家进行舆论渗透、文化入侵和攻心伐谋的战略武器,是美国推行整合中东、改造伊斯兰世界政策的重要宣传工具,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她用简单而巧妙的方式,在2000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成功模拟了各种“身临其境”的声音,为广大观众带来了笑声、快乐和震撼,这就是神奇的拟音师。目前国内从事这一职业的不到50人,而魏俊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著名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称其为“国宝”,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何炅要拜她为师。让我们走进她神秘的“拟音世界”——  相似文献   

19.
找“感觉”     
《跟着感觉走》、《浙洒走一回》,从歌厅舞厅到大街小巷,从沿海特区到荒山野岭,喊遍了九百六十余万平方公里的这两首通俗歌曲,后浪推着前浪,其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微妙的“逻辑”。这就是:要想“潇洒走一回”,就得“跟着感觉走”;或者说,只有“跟着感觉走”,方能“流洒走一回”。不然,为何在各种各样的“现代交际”中,人们总是互相提醒“找到感觉没有”?“找感觉”,这话乍听起来,确实有些奇怪:眼、耳、鼻、舌、身、视、听、嗅、尝、触,这大概是人皆有之的“感官”和“感觉”;既然是人皆有之(残疾者除外),似乎就不必特别地…  相似文献   

20.
冬至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又俗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余请您不要忘了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