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文化危机使得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消费主义来作为意义缺失的补充,于是消费活动成为人们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身体是考察自我认同状况的重要窗口,通过分析围绕身体进行的消费现象,可以揭示出消费主义影响人们自我认同的机制。同时也可以发现,消费主义终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它不能承担起构筑生活世界的任务,因此消费主义的过度盛行反倒会给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带来更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消费社会是一种诞生于后工业社会、具有典型消费特征的人的生存状态.异化消费下的消费主义客观作用于人的存在方式导致人的生态出现了危机、人的异化.弱化异化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突破人的物质占有和精神匮乏的悖论有助于人诉求消费理性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文化形态,消费主义带给新闻实践的影响是显著的,由此许多人认为消费主义必将侵蚀专业主义.但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消费社会的逻辑结构是市场民主制.从新闻伦理学角度对专业主义和消费主义重新进行审视,可知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并非是消费主义影响新闻实践的必然结果,新闻实践中呈现出的专业主义或消费主义是政府、媒介、工商界以及公众四种力量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解析《美国悲剧》中消费主义的社会层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学、社会学领域关于消费主义理论和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从消费语境下日益凸显的下层群体和上层群体之间的不同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层与上层之间的越界与排斥等视角解析<美国悲剧>这部公认的伟大作品.旨在探讨消费主义对美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层化作用.研究认为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主义对美国社会结构的演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消费主义思想意识是加速美国社会群体层化的深层根源.其负面影响对如今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仍具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费伦理是指人们在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环境等问题上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内在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三重维度。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消费价值观念,引导大多数人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目的和价值,其结果引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重伦理困境。超越消费主义,一要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要发挥制度优势,超越资本逻辑;三要扬弃消费异化,构建健康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6.
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及影响,导致个体消费观与社会消费文化异化,最终导致整个社会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异化。所以,我们只有建立超越消费主义理念,才能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7.
消费时代的明星报道:消费偶像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的消费主义特征明显的当代社会,作为传媒娱乐最突出的内容,明星报道的目的和结果是塑造一批又一批的消费偶像。消费偶像的特征主要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明星是被消费的偶像,作为一种典型娱乐消费推给大众的明星报道首先促进了传媒产品(内容)的消费;明星是引领消费时尚的偶像,通过对大众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促进了社会商品的消费。在消费偶像的塑造中,体现了媒体、明星与商业三方面的利益及合谋关系,并且因此忽视了受众的整体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的兴起与发展为消费主义理念的转向提供了契机。消费社会人们对消费的自主选择导致消费具有不可操作性,推动了消费的民主化,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个人主义的滋长。生态消费是在生态伦理基础上建构起体现消费自由的生态伦理消费,是在消费自由的基础上自觉远离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这是目前消费模式的一种新的伦理道德转向。消费自由必须加入生态伦理的观点,才能优化消费结构,规范人们的消费模式,才能实现人类自由本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消费伦理是指人们在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环境等问题上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内在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三重维度。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消费价值观念,引导大多数人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目的和价值,其结果引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重伦理困境。超越消费主义,一要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要发挥制度优势,超越资本逻辑;三要扬弃消费异化,构建健康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0.
走出消费主义陷阱,建设和谐型消费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主义作为西方消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正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人类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日益严重的危害,而且还在侵蚀着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造成各种文明危机和人性的异化。批判和驯服消费主义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的一个基本前提。应当在不危害基本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合乎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原则的和谐型消费文化,大力倡导精神文化追求,注重市场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消费主义是消费主义在文化领域的现实表现,是一种更具渗透性和颠覆性的社会思潮。在资本驱动、文化霸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及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这一思潮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潜在、分散的受众。它呈现出消费理念畸形化、消费实践娱乐化、消费形式隐秘化和消费产品市场化的样态。随着文化消费主义蔓延,其危害也日渐浮现,既动摇了主流价值的合法地位,又抽空了文化的价值意蕴,并摧毁了个体的精神世界。为了有效应对文化消费主义的挑战,需要"纠""导"并重,有效破解文化消费主义难题;"攻""防"必备,维护主流价值的合法性地位;"刚""柔"并济,全面遏制文化消费主义泛滥。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价值观可能酿成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造成了生态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危害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意识形态、符号学和异化论的视角对消费主义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有助于培养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消费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在实践上唤起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具有着深刻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消费论     
消费本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相同步,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和宗旨的活动.但消费主义思想支配下的消费则违背了消费活动的初衷,成为人的发展的阻碍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克服消费主义的弊端,建立一种健康的创造性消费理念,这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是人的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消费主义文化是上个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具有双重性:经济效益的即期性和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消费主义文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的价值观与我国当前的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消费观念、消费手段和消费结果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也逐渐影响到我国。面对我国出现的消费主义现象,我们要提倡遏制物欲,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消费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消费伦理建设,注重精神文化消费,超越消费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消费政治并非是一个隐设议题,其内嵌显著的政治因素。民众通过消费间接参与政治,表达其政治态度,以此影响政府的政治、经济以及外交决策,并借助市场与政府形成政治互动,最大化实现消费层面的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由此建构了消费者民众和政治消费主义的概念。现阶段,一是要对民众和消费者这两种身份进行区分,二是将对政治消费主义的本土化研究与我国消费治理的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二战后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成发展并向世界广泛扩散以享乐至上为核心的社会思潮,由于其满足人的最基本的消费欲求和心理需要而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同,并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文章着重对消费主义在我国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寻求抵制消费主义对我国影响、侵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理想是对未来美好状态的一种期望。而社会理想则是人类"类意识"精神的升华,它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进入消费社会以来,消费主义以其强大的溶解力不断地消解着人类对于未来美好期望的能力,进而瓦解了社会理想形成的基础,给社会理想的形成与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个体层面重新倡导德性的回归、在社会层面形成节俭的生活方式,是驯服消费主义,重铸社会理想的重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快速迈入大规模消费时代。消费主义文化也逐渐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在1996年创刊的《新周刊》深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渐由原来的关注时事转而关注生活时尚,并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了受众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特征与大众传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消费主义作为 2 0世纪西方出现的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 ,不仅影响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形态 ,而且作为全球性文化进程中出现的文化现象正迅速进入中国媒体并产生影响。符号化消费扩展了消费的目的和意义 ,但这种由人所创造并赋予意义的消费方式也只有适合社会大众的需要 ,才能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当代媒体既承担传播消费文化的功能 ,更要担当社会稳定的重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