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启蒙到普世──刘再复文学思想的一条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有文学评论家、文学鉴赏家、文学考据家、文学理论察、文学思想家之分。最为难得是文学思想家。所谓文学思想謇.就是在文学思想领域里能够“从思想方法开始进行变革”的人。刘再复先生则属于文学思想家。他始终是以自由思想家的身份从事着文学评论和研究工作。在他的文学思想中贯串着一条由启蒙到苷世的主线。20世纪80年代。刘再复是以一位启蒙思想战士的姿态出现在文坛上的。来到海外以后。他不仅没有停止自己的思想。而且向着更高的境界升华,从启蒙升华为普世。所谓普世.就是以世界的眼光,探索人类文化的深屡共性,打通中外文化的气脉,探究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走出狭隘的“民族经验”。走向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他对高行健的《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一系列作品的评论.就是见证.也表现了他作为文学思想家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现代人的思想来诠释、理解中国传统工笔画艺术,肯定它在意境表现手法上的独特处和长处。探讨如何吸取具有现代意义的精华来发展工笔画。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将思维看作是一种完全有序的运演而忽视了它的另一面:混沌运演,以致于使我们长期难识“庐山真面目”。其实,人的思维活动并非一直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就整个思维过程而言,在更多情况下,它常常表现为一种宏观的无序而微观的有序象,即思维的“混饨象”。人的思维过程从来就是一种从温饨到有序,又从有序到混饨的无限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维的有序象与混饨象相互交织,相生相成,如同大自然界的昼夜交替,日月轮巡一样。唯其如此,对思维的混饨象展开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千百年来人们对思维研究的重大缺失,真…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中,“象”字已衍生为蕴意丰厚的思维范畴。人类的思维过程无不与“象”相关。“象”是事物外型的概括与组合,有法式或效法之意,表征或象征人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都与“象”有关,抽象思维没有完全脱离形象,形象思维也包含有抽象。“象”在思维整体结构中表现为:从物的形象到观念的形象——观物取象;从观念的形象到观念分析——观念抽象;从形象分析到形象综合——综合具象;从已知形象到未知形象——类比想象;从现实的形象到理想的形象——构造意象;从意象到外化的形象——物化显象。“象”字意义的演化,是人类思维进化的缩影,其丰富的蕴意是文化创造的凝结  相似文献   

5.
论“象思维”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象”与“象思维”的研究,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突破。然而,“象思维”的界说目前还不够完善。应该指出,“象思维”的思维器官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心”。“心” 通过直观体验将“象”分为不同层次结构,通过取象比类揭示“象”与“象的关系,从而使“象思维”成为对“象”的关系网络的整体把握。这样才能同概念思维作更深入的比较,充分发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不可同期饲养不同批次的鸡。许多养鸡户,因计划不周,往往大鸡还未出栏,就又购入雏鸡,这样大小鸡处于同舍很容易造成鸡群发病率上升,影响雏鸡成活率及成鸡的生产性能。因为经较长时间饲养的大鸡,常带有病菌。同期饲养大、小鸡,病菌就极易传给小鸡。因此养鸡户一定要实行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自史前时代开始滥觞的“象思维”以形象中心主义为特征,并以此区别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语言和逻辑中心主义特点。它具有天然的艺术与审美特性,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人审美心理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社”年会分析(1916─193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交流系统的形成是科学体制化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科学社在抗战爆发前召开的21次年会的发展变化,表明科学交流系统的形成虽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历经各式挫折和磨难,但仍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上前进,最终与其他科学社团一起,促成了中国科学交流系统的形成。在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科学交流系统的雏型推动着各门科学研究的发展,并在相互促进中使科学交流系统得到完善。这种交流系统带动科学研究的模式,不同于西方科学研究直接要求科学交流系统形成的发展轨迹,这正是中国科学发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据《经济参考报》10月6日,《半月谈内部版》第10期同时刊登记者专稿说,在农村改革2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冀、苏、皖等省。发现,许多农民抱怨“大包干”赋予的经营自主权正在被基层政府以不断翻新的“花样”所  相似文献   

10.
脂评认为,在有关创作立意上,《石头记》从史家汲取了秉笔直书的精神和文学中的美刺倾向.在有关艺术形式问题上,不仅集小说之大成,而且也深得诗中炼字之妙,情节多受《西厢记》、《牡丹亭》的影响,结构则从《国策》得来。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对任何一种文化的特征的研究,应力求把文化的外在表现和深层的内核区别开来,以把握该文化的内在特征。为此,就不能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概括上,而应当同时加强对文化理论的研究,使之与文化事实的收集和分析互为因果,逐步揭明文化的结构和变化的机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研究亦应作如是观。本文提出:  相似文献   

12.
培根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出发,剖析了各种俗世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把人生的最高追求定位于“公善”,同时又看到了“私善”存在的必要性,区分了“德性”和“天性”,并提出了改变人的“天性”的“药方”。培根的这些思想同中国古代圣贤提出的“兼爱”观、“不朽”观和人性论相比较,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叹代人可以以中引伸出许多有益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3.
“易”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类比性思维模型,它以结构性的阴阳八卦图式作为反映宇宙事物相互关系的诠释体系和思维范式,体现出玄学—科学相通的特性。由科学层面看,“易”思维构造了“物质、信息、意识”合一的生态系统观,并在方法论上构成三大思维原则:生态思维原则,信息思维原则,人文思维原则。“易”思维构造的中国式科学传统在深层次上与现代科学享有共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海宁市近日建成国内首家“龟族馆”。据袁花镇科协的同志介绍,龟族馆座落在该镇中塘桥,由原科协养龟场和海宁市龙头阁二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创建。龟族馆占地数十亩,养殖大、小鳄龟,金钱龟、丽龟、绿毛龟等数万只共20多种国内外名贵龟种及龟产品。该龟族馆  相似文献   

15.
说“孝”与“教”──中国传统伦理与传统教育于述胜教育作为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之中并通过一定的伦理规范而进行的。在这种活动中,社会伦理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文化前提,也是教育过程的重要内容。不同的伦...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讲究“术”。“术”,既有可继承的“精华”,也有必须批判的“糟粕”。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术”,使之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以诗学的发展为线索,作者分析了中国古代诗学家在创造诗学。文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儒外道”的人格类型,以及这种人格类型对中国诗学、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的诞生─—古代社会的城邦和王国时代─—古代社会的帝国时代是世界上古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继原始社会后的社会形态不是奴隶社会,而是古代社会。奴隶制国家仅占上古社会的一部分,多数国家属于非奴隶制范畴。“帝国”的概念不是专指专制主义国家,而是泛指超过自然地理和民族界限的大国。应突破传统的编撰世界上古史的模式,以新的视角编撰世界上古史。  相似文献   

19.
“一笔三象”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笔墨语言,它指的是画者一笔应呈现三象:视觉之象、心灵之象与哲思之象。山水画作者运用笔墨的点、线、面、色等言语建构视觉之象,使观者从中领略到景物原初的鲜活气息;画者以笔墨塑物造象时,一笔唤起的心灵之象在节律、时间的变奏中,呈现出滞涩光润、软揉硬枯、亦或曲直、流动的痕迹,传达的是人心灵的畅欢、忧虑、酸涩等情感,笔净心空、笔凝心重;山水画以充实为美,讲究执两用中,追求象外传思,以哲思之象创造出中国山水画特有的审美样式。  相似文献   

20.
朱佳木 《中华魂》2004,(10):8-9
5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了起来,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当代史的崭新篇章。回顾55年来的当代中国史,贯穿始终的可以说不外乎三条主线,即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早日实现工业化。其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心环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关键因素,争取早日实现工业化是基本动力。正是这三条主线的相互作用,左右着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而尤以争取早日实现工业化这条主线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