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文泽 《百姓生活》2012,(11):69-69
对急性心梗患者而言,不论选用何种溶栓剂,也不论性别、糖尿病、血压、心率或是否有心肌梗死病史,发病后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主要取决于治疗时间,如果血管的开通率增高,病死率将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小于60岁的255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对比。结果60岁以上老年女性AMI患者与60岁以下的相比较明显增多,无痛性心肌梗死明显增多(30.5%),血流动力学受损的体征和并发症、泵衰竭引起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明显增多,死亡率比60岁以下年龄组明显增多,60岁以上老年组脑供血不足为起始症状的明显增多,且既使无脑血管并发症,烦躁、谵语、定向力障碍、打人骂人等精神症状明显增多,合并脑血管病的明显增多。以急性左心衰竭为超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组明显增多,而梗死范围、死亡原因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60岁以上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见,病情严重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心血管致死的首要病因.老年心肌梗死后的死亡率在第一年最高,随年龄增高而出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再梗死发生率也在增加.因此,有必要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运用所有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危险因素、减轻冠心病的自然病程.预防再梗死、心力衰竭或猝死是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心肌梗死 据资料显示,冬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占全年的50%左右。平时的预防对减少心肌梗死发病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影响人们健康和长寿的主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以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冠心病的发病与个人情绪、饮食习惯和营养等诸因素有关,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保健是预防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若抢救不及时,常会危及生命。那么,怎样才能及早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征象呢?虽说心肌梗死发病突然,猝不及防,但有  相似文献   

7.
《金陵瞭望》2010,(18):83-83
炎热的夏季,很容易成为心血管病人的“多事之夏”,每年当温度在32摄氏度以上时,总会出现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高温特别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甚至引发猝死。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中冠脉造影(CAG)正常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目前约10%-15%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AG完全正常,35岁以下患者CAG正常的比例更高,而女性在绝经期前发生AMI的患者多为冠脉痉挛、冠脉畸形或心肌桥所致。本文就1例典型冠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并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来讨论冠脉痉挛致AMI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10,(19):83-83
炎热的夏季,很容易成为心血管病人的“多事之夏”,每年当温度在32摄氏度以上时.总会出现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高温特剐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甚至引发猝死。  相似文献   

10.
冬季清晨是心梗高峰期据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规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气温越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越高。近来北京安贞医院相关研究还发现,急性心梗发病还与时辰有关,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组中更明显。早上5~6点,发病率最低;7~8点是5~6点的2倍;8~9点是5~6点的3.1倍。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常表现为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伴有大汗、恶心、呕吐,但在临床实践中,有一部分患者虽然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但其症状不严重,往往不及时就诊,而是几天后去看门诊,门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对这类患者临床特征和冠脉造影结果加以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视,并及时作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的诊断及预防高少杰现代“富贵病”,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疾病日益增多,血脂增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近十万人因患心脑血管病而死亡,比患癌症而死的人多六到八倍。在我国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中也是以心脑血...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重表现,特别是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死亡率最高,约有1/3到1/2的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前死亡。若能及早发现心肌梗死前兆症状并予以处理,至少可避免梗死发生或使梗死范围缩小。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激动;劳累过度;饱餐,尤其是进食脂肪过多的食物太多,造成本来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大手术。此外,便秘后用力解便、各种感染、休克、持续较长时间的心动过速及气候突变等,也可使冠心病患者诱发心肌  相似文献   

14.
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任何品种和年龄的鸭,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夏秋两季发病最多,传播迅速,死亡率很高。症状表现:病鸭潜伏期约2-3天,得病后一般3-5天死亡。病鸭眼睑肿胀,眼结膜充血,鼻分泌物增多,有  相似文献   

15.
《金陵瞭望》2011,(30):92-92
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供养血管.持续提供心脏氧气和养分.如果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即产生了我们所说的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一种凶险类型.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等一系列高危事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顾名思义,容易发生破裂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  相似文献   

16.
问:在许多猝死的病人中,以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为多见,但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发病前却无明显症状,因而耽误了就诊导致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不是有明显胸痛的特征吗?为何有的人无此症状呢?  相似文献   

17.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PCI、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现在抗血小板药物多种,虽然抗血栓作用较为理想,但均有一些副作用而影响患者坚持服药,即达不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NP在急性心肌梗死预测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再将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浆BNP水平,分析BNP在急性心肌梗死预测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BNP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明显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患者BNP水平以及阳性率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随着年龄的增长,BNP水平也出现增长趋势,且75岁以上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75岁以下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作为一项临床参考指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具有显著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边哲 《老友》2010,(8):62-62
阿司匹林已是现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脑梗塞、某些心房纤颤等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防止上述疾病患者再次发病的首选药物。放过支架、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也离不开阿司匹林的长期"呵护"。之所以这样做并已成为常规,是由于上述疾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其死亡率降低、缺血事件再发作减少、冠状动脉术后(手术或介入)血管事件减少等诸多好处,远远超过可能发生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诸云建 《百姓生活》2008,(12):55-55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相当高,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其实,这些疾病并非防不胜防,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经常做做,持之以恒,对预防和减少发病都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