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代古文家在史传写作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作家主体意识。这在当时史学兴盛,正统史家极力主张消退作家主体意识的时代出现,愈显难能可贵。并且古文家这种较之前人极大增强的传记主体意识,敢于评史论传的风气,也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相对贫乏的传记理论。  相似文献   

2.
刘诗宇 《理论界》2012,(6):115-117
"不平则鸣",由中唐文学家韩愈提出。这一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作为韩愈古文理论中的重要部分,这一承前启后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昭示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创作的动因以及优秀的文学应该具备的要素。本文将从思想渊源、内涵作用、后世影响三个方面来对"不平则鸣"说进行论说。对这一思想进行分析与把握,无论是对于理解当时的文学运动与文学著作,还是对于指导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骈文一直是唐代文章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体形式。古文运动前,骈文在文坛上处于主导地位;古文运动期间,骈文仍是时下文章的主流形式;古文运动后,骈文仍是当时的主流文体。也就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新唐书.文艺传序》唐之文章“三变”之说:“王、杨”与“燕、许”之变,变其文风;“大历、贞元”“美才”之变,变其文体。  相似文献   

4.
现当代作家传记作为一种研究性文献,具有史料价值。与具体文本相比,传记家同样是决定其史料价值构成的重要方面。在总体以传记家的素养为主要言说线索的前提下,遵守传记道德和写作伦理,著者身份、学养和洞识能力,传记家的眼光与传材的搜集与甄别及“感悟传主”与必要而合理的“想象”“虚构”及推测,都是现当代作家传记史料价值构成的要素,且在具体实践中以共时性的方式产生作用。这个开放性的话题,需要研究者不断在实践中深化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口述传记文学繁荣发展的今天,满族口语说部以独有的活态传承方式存在。比照世界各民族记载历史的方式,用口述历史文学形式记载民族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以满族口语说部历史最为悠久。纵观世界各民族记载历史的方法,史前文明的神话和传说是经过口传记载后传承下来的,但神祗活动的细节描述零散且不完整,即使著名的欧洲古希腊罗马神话也是如此。目前仅有满族有漫长史前文明神祗活动的活态遗存,有神祗完整的宗教活动程序轨仪和细节描述,并在神话传说蒙昧时代之后,继续自觉地以口述方式记述历史,以独特的传承方式记载民族历史文化。它坚持用严谨真实的态度对待口述记述历史的方法,以便保证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真实性、严谨性和醒世警示价值。满族口语说部具有形式口述性、传承单一性、功能教化性特点,其审美风格悲凉、崇高,口述时说唱结合,讲求环境庄严肃穆,情节跌宕激越,语言清新自然、瑰丽神奇。  相似文献   

6.
7.
元代西藏统一到中央王朝的行政管理之下,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藏传佛教的传记文学作品陆续出现。觉囊派的《笃布巴本生传》是可以确定的传主和作者都是生活在元代的成书于元代的作品。书中吸收了印度的佛本生故事的文学形式,又加进了许多重要的西藏的文学故事,着重强调觉囊派祖师笃布巴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的内容,这比格鲁派尊奉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要早将近一百年。该书是元代西藏的传记文学的精品之一。  相似文献   

8.
《孟子》常常通过叙述事件来阐发道理及思想,擅长借助场景及情节的设置来表现人物或阐说道理,写人叙事都以极其简约之笔进行点染,在刻画人物时也常使用对比的手法。这种在论辩中夹述人物及事件的笔法对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产生了很大影响。韩愈此文的前半部分全以议论辩驳为主,最得孟子以事寓理的论辩艺术之精髓;在人物描摹上也继承了孟子擅长点染和对比的手法,以传神之笔突出英雄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读唐人的诗选,可见选家的取舍目光与审美尺度,而从序言与评语中则可以析出选家鉴赏批评的种种见解,如审美鉴赏向诗境整体把握的提高,以“声律风骨”为最高审美准则的确定,以及以“清词丽句”为他们的主观所好,合则取,不合则舍。这是反映唐代诗学以美学批评为主流的一个重要侧面。有利于我们对唐代诗歌美学批评的理论把握。  相似文献   

10.
贾国宝  杨方 《兰州学刊》2010,(Z1):89-90
文章首先对"李叔同传记热"出现的原因作了概况的分析,并通过对三个典型文本的选取与分析,指称它们传记写作方面的得失,进而得出结论:一部好的传记作品应当是"同情之默然"与"心性之体会"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论唐代文人与旅游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全民生活意志旺盛、思想自由解放的时代。各种条件的满足使唐代文人的出游热情高涨 ,并写出大量诗赋文章。唐文人对旅游文化的建设 ,在不同阶段其具体内容亦有所不同 :唐前期主要表现为游山玩水 ,欣赏名胜古迹 ;而唐后期则多以被贬谪的文人对边远地区旅游文化的开发建设为主。在我国旅游建设史上 ,唐代文人对旅游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探讨唐传奇中"侠"这一人物类型的特色:"异"与"俗",归纳出这一阶段文本中的"侠"的文学魅力与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携带的意义,从而体现出这一形象类型的时代进步意义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剑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意象,它是抒发英雄心志的符码。其基本内涵就是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这种意蕴形成的文化原因有:华夏民族悠久深远的佩剑崇剑之风;侠文化的浸润;古人对剑的神秘力量的崇拜;剑之神异的故事传说。  相似文献   

14.
张琦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3):103-105
检察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司法制度已经存在和发展了数百年。我国检察制度的确立可以追溯到清末,发展到今天,我国的这种以监督权为主的检察制度已不太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阶段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实现审判的客观公正,必须对现有的检察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西夏王朝兴衰的捐税轨迹告诫后世,其捐税制的专制性是不容置疑的。在这种极端不公正、非人道、不自由的专制捐税制下,横征暴敛就是其专制本性的必然逻辑,背离捐税终极目的就成为一切专制捐税制与生俱来的宿命。因此,最终一定会窒息整个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内在动力。直至老的皇权专制及其专制捐税制结束,新一轮的皇权更迭开始。  相似文献   

16.
西域移民进入长安后生活环境随着时代变化而有所变化,由初唐的胡汉融合到盛唐的大国心态,逐渐变化为中唐“屈辱”的社会心理与晚唐的受排挤、被压制。作者从唐人对待藩将、胡商、胡艺、胡俗等的态度具体阐述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的经注中有意为之的词源探讨很少。唐代经疏中以祖述前人为主,孔颖达《五经正义》中所作的词源探讨相对而言要稍多一些,但属于个人的发明也较少。研究词源学史一定要全面地看材料,才能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唐代矿业政策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王朝建立后,对矿业实行了以官营优先为前提的公私兼营政策,一方面由政府经营管理着部分矿业,另一方面也允许私人经营。对私营矿业的管理前后有所变化:唐前期,政府设冶监官营处,私人可以采矿,但要向冶监交纳矿税,而不设冶监官营处,私人亦可采矿,也可以矿产向当地政府折充课役。大约到开元九、十年稍前时,政府制定了专门的令、式条文向私营矿业征税,此后在管理上逐步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9.
"设官为民"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视阈中最为典型的官民关系命题和官僚制度的基本原理。这一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从官僚产生的形上依据来说,上天爱民,设官代天牧民;从官僚权力的直接来源说,君不独治,设官佐君治民;从设官的社会根源说,民不自治,设官以治民;从君臣的政治责任角度说,君臣合道,设官为民事君;从君、臣、民的政治关系来说,忠君爱民,清正廉洁勤政有为是基本的官僚规范。对"设官为民"的官民关系进行总体分析和理论概括,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