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马克思思潮不是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70年代,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终结之后,马克思主义话语在国外的发展呈现出急剧的多元化倾向。我们中国学者如何提供一套鉴别、评判的理论标准,以此来审理纷繁复杂的西方话语,这已经成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在这种理论平台的重构过程中,张一兵教授较早提出了以“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等概念来重组这一研究领域,虽然这种界划存在着进一步争论的余地,但从理论逻辑上来厘清这一领域的基本轮廓、把握它的内在张力和阐明它的历史动向却是一种可取的路向。鉴于此,本刊编发这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张一兵教授及其研究群体已经推进了这种界划:一方面在总体逻辑上,“后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出现,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在争论中得到了更清晰的阐述;另一方面某些具体的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深入了,如鲍德里亚的定位、经济学语境中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同时,也可以看出,在这组文章中,不同的作者之间的学术观点也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这种界划本身已经引发了一些新的理论问题和存在着进一步深入的需要。本刊编辑部并不直接认同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理论观点,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些文章来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德勒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重要影响。德勒兹一方面承续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理论、观点、概念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解构了马克思的社会矛盾论、阶级学说等理论,并建构了自己的理论。德勒兹的承续、批判与建构为激进理论与政治策略提供了新视角,但其将普救使命赋予资产阶级,这具有保守性;将希望寄托在精神分裂者、块茎、游牧民等后现代主体身上,其理想具有空想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尤其是俄国的关注和研究,既是学术理论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更有时代条件变化和革命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列宁主义主要是结合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成的,它开创了东方马克思主义的先河。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引领、借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除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向晚期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外,一个重要的逻辑转向就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思潮的转变。所谓后马克思思潮,主要指的是早期受到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中介的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影响,但后来又明确反对马克思从生产逻辑出发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学者。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法国当代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一位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5.
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是客观和全面评价马克思哲学、深入发掘其理论内涵的基本方法。 2 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或从人道主义或从科学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诠释 ,在割裂马克思哲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同时 ,也割裂了马克思哲学中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一兵教授数次强调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必须重新界划,并提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终结之后,存在着晚期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等诸种异质性的逻辑思路。这种界划开拓了全新的论域,对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一种在理论上值得重视的现象却被排除在这种视角之外了,这便是“后马克思主义”问题。由于后马克思主义明  相似文献   

7.
通过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主要思想遗产来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解答的时代课题。马克思的思想遗产主要分两类:一种是有具体内容指向的,如包括劳动史观、结构史观、长时段史观在内的对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融资本主义生理学和病理学为一体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以自由人联合体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对人类解放的科学思考;另一种则是马克思对问题和事物特有的分析方式、研究方法、探索精神、内在追求,如真理性与价值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双重统一,问题导向、跨学科性研究和综合性视角,以及反思意识、批判精神和辩证法。正因如此,建设和发展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问题导向、整体性视野和辩证思维是基本要求,科学性和人民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是基本原则,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批判借鉴是基本方式,在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创新是基本路径,注重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分析、不断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与生态学关系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流变之后,最终提出了马克思的生态学理论, 为现代资本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普鲁士邦的莱茵区特利尔城,至今已经190余年.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斗的一生;也是刻苦钻研,顽强学习,不畏劳苦,勇攀科学高峰,不懈奋斗的一生.马克思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一生为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最辉煌、最杰出的贡献;他为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提供了一盏永放光芒的指路明灯,指引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沿着获取解放的道路不断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反对教条主义的科学态度.他们认为,人的思维不可能在某一时期穷尽对世界体系的认识,根本不存在永恒的终极真理,所以对任何理论都不能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教导人们,理论研究必须从事实出发,对任何事物都必须进行辩证分析,理论必须见诸实践并灵活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思想,为人们正确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某些观点有"过时"的地方,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必须正确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系;必须不断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媒介控制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制度对传播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关系问题的控制。当前,我国面临着媒介技术外来性、受众身份变化、各种势力角逐互联网以及传播者管理能力等问题,产生了种种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的现象。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媒介控制要以此为据,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三进”是高校贯彻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高校全面落实“三进”工作需要坚持整体性、突出重点性、强化主体性;需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学习研究和理论宣讲的良好氛围,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单数概念,而是一个复数概念.“马克思主义”是指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哲学会产生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已经采取了“回到马克思”的态度,即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深度耕犁,还原出更加真实的马克思哲学,而非脱离马克思的文本去解释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然而,上述研究新动向还未引起教育学界的足够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口号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空洞论断.指导教育实践的应当是单数的“马克思哲学”,而非复数概念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成果,在此基础上,促进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成果的相互融合,这既是对传统思想文化成果进行现代转换的需要,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状存在着一种“讲台马克思主义”和“论坛马克思主义”的局面。二者所承栽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内容形式上和理论知趣上,“讲台的马克思主义”与“论坛的马克思主义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努力探索寻求“讲台马克思主义”与“论坛马克思主义”相沟通的架舍点和共性的问题。认清这种状态的马克思主义对于解析马克思主义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之道提供的是另一种棱角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具有极其复杂内涵的思想。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不仅包含最为标准、典型的原始的公社所有制的意义,而且囊括了从原始的公社所有制向次生的奴隶制、农奴制的过渡。借口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的复杂性,因而把它看作是充满逻辑和历史矛盾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同样,将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认定为“农业公社”,并认为它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也是失当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学说 ,虽然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 ,但它并不是马克思一个人创立的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阅历和气质、志趣和特长、思维方式和研究的侧重面等 ,虽然存在差异 ,但是 ,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本质性的 ,他们对所有学科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哲学观点是一致的。西方某些研究者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论”、“恩格斯背叛马克思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蓄意歪曲 ,是为了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学说所制造的谎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