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奔跑的雪糕     
父亲去世已经四年多了。 每当我走在家乡县城那条最繁华的大街上,我都会在想象中遇见父亲,遇见他奔跑着,与我擦肩而过,我用目光追上去,我的目光避开那些急速旋转的车轮,越过大街上攒动的人头,追上父亲身边呼啸而过的风,追上父亲身后飞扬的尘土以及父亲呼出的团团白气,可是——我追不上奔跑的父亲。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1976年,我母亲去世。在城里工作的哥哥表示要接父亲到城里住,老人不同意;我让父亲与我一起住,父亲也不肯。我只好经常回家帮父亲洗衣做饭。1998年,父亲突发脑溢血死亡。在清理遗产过程中,哥哥表示,他没有承担多少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些年苦了我,加上父亲死后除留下3间平房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因此,他什么也不要,全部由我继承。可是就在当天下午,我去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6根金条。哥哥立即翻悔,要求收回他说过的话,将金条归他所有,其他遗产归我所有。我认为大哥说话不算话,不能继承父亲遗产。请问,大哥还能再取得继承权吗?钱某钱…  相似文献   

3.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赶了几十里路,回到了村子里,看望年过花甲的父母。 父母见我回家,很是高兴:父亲去园子里为我摘菜,母亲在厨房忙活着给我做饭。在老家的土炕上,听着父母的唠叨。吃完饭后,父亲在院子里侍弄他的小菜园,母亲则与我在土炕上相偎着,唠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4.
怀想父亲     
昨夜我又梦到了父亲,每年的这段日子冥冥之中父亲总会托梦于我,虽然我并没有刻意地去想,甚至想忘记这个让人心酸的节气,但是这个梦境依然会如约而至,不离不弃。于是我相信父亲是与我们同在的,在每个或悲或喜的日子,他总在不远处慈爱地注视着我。  相似文献   

5.
那天,父亲坐茬冬阳下,穿着厚厚的棉衣,倚在墙边打盹。你就趴在他的身边,呼呼地睡着。突然,你警觉地睁开了眼,朝着我竖起了耳朵,并龇开了牙。“丑丑,是我!”父亲听到了我的声音,睁开了半闭的眼睛,一丝惊喜掠过,父亲立即站起了身:“丑丑,是姐姐,不要叫!”你开始摇起了快乐的尾巴,尾巴上扬着,在父亲的前后左右不停地欢跳着。  相似文献   

6.
一条绳子     
大清早我和父亲拉着牛下了河滩。 远远地,父亲钉下了根铁桩,把牛缰绳往上一拴,就忙别的去了。滩里只剩牛,还有雾气深处傻傻的我。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历书     
《老友》2003,(6)
父亲年近花甲,在乡下种了一辈子的田。他文化不算高,也不爱看什么书,但在他睡房的那张老式条桌上,却永远整齐地摆放着一叠厚厚的历书。小时候,在我不识字前,每每父亲拿出历书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些什么时,我都会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待父亲写完便吵着要看历书封底的猪狗牛等属相图。后来上小学了,我对历书的兴趣渐渐转为中间的记事栏。  相似文献   

8.
兰馨 《老友》2011,(12):40-40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父亲已去世20余年,但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谆谆教导我一直铭记心间.让我坚持着“与人为善”的信念.一步一步地走入了花甲之年。  相似文献   

9.
我们那个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我父亲在乡里中学教书,妈妈一个人种着山坡上的几块梯田。我有一个哥哥,他跟着父亲在乡中学读书。从我们那个村子到乡政府所在的那个小镇要翻过两座大山,走几十里山路,早上太阳没出来上路,到晚上太阳下山才能赶到小镇上。所以我父亲和哥哥一个月最多回家一趟,住一夜,又匆匆离开家。家里只有妈妈奶奶和我,三个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相似文献   

10.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是听着这支歌长大的。上个世纪70年代,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父亲工作踏实,思想进步,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父亲一直有一个心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终因我家庭成分偏高(上中农)没能如愿,让他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相似文献   

11.
父亲这次住院,实在让我们始料未及。说是肚子疼,到医院一检查,居然得了胆结石。医生说得做手术,我们一听傻眼了。家里刚买了新房,积蓄基本花光,可父亲的病又不容耽误。心里没底。到一个送药的护士跟前打听手术的费用,那护士眨巴眨巴眼睛,漠然地说,不算多,五六千吧。  相似文献   

12.
母亲是红花父亲是绿叶我是一只快乐的小蜜蜂我在红花中吮吸我在绿叶上舞蹈母亲是河水父亲是太阳我是一棵小小草蜂我享受着河水的滋润我沐浴着太阳的温暖母亲是大陆父亲是台湾岛我是横跨海峡两岸的彩虹桥我连着母亲我连着父亲父亲、母亲和我$浙江省浦江县浦阳一小@张莉莉  相似文献   

13.
萧军谈恋爱、女人和夫妻萧耘父亲正式约请建中到我家来时,是十年动乱刚刚开始后的一个多天,那年,。我23岁,他21岁。我向父亲介绍着说:“爸,这就是我的同事──王建中。”父亲伸出了宽厚而温暖的大手──接纳了他。从此,两辈人之间持续二十多年“忘年交”的生死...  相似文献   

14.
眼神     
一次回家,停留了一夜,第二天又要匆匆地走了。出门后特意回头看了看,父亲正看着我。从树脂镜片里我看到了父亲急切的目光。好像正在搜寻着什么。似乎怕我过早的消失在他的视野中。真不知何时。我能再次出现在他眼前。  相似文献   

15.
阅微草堂     
肖复兴 《社区》2013,(23):32-33
中国文人中,我第一个听说的是纪晓岚,那时候,我也就刚上小学。原因很简单,我父亲是河北沧州沧县人,纪晓岚是沧州献县人,两县离着不远,父亲便以为是老乡呢,很为家乡有这样一个编撰过《四库全书》的大文人自豪。现在想想,那种自豪没来由,纪家肖家,插在祖坟上的香火差远去了,父亲多少有攀龙附凤之嫌。  相似文献   

16.
伤疤的故事     
我的头部留存着三块伤疤,可谓一块伤疤一个故事。头顶右前方这块伤疤最大,约2平方厘米,并非创伤所致,而是疮疤。我刚记事时,头上长出一个大疮,父亲叫它脑疽。脑疽越长越大,疼痛难忍,我经常哭叫着在炕上打滚儿。解放前,家境贫寒,没钱看病。父亲听到一个偏方:抹猪油可治疗。当脑疽长“熟”了时,父亲就用一根自制的竹签用力猛一扎一挑,脓血流了一头一脸,我疼得哭爹喊娘。母亲紧抓住我的双手,眼里流着泪。父亲硬是死按住我的头,用棉花套子擦干脓血,抹上猪油,用旧布片包扎起来,“手术”便告成功。此后,每天抹一次猪油,半个…  相似文献   

17.
唐宝民 《山西老年》2011,(10):30-30
父亲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我一直铭记着父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对我的指导意义非常大,现在仍在影响着我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8.
爱的核辐射     
我躲在平房的间隙里,大气不敢出。父亲急得像只猴子,手里举着个拖鞋,煞有介事地摇摆着,示意着这世界上唯有他才有的一种威严。父亲虽然着急,却仍然不爱说话,这是他的性格左右的,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父亲木讷沉默的性格保持至今,再无更改的可能性,这也导致了他的脾气暴躁,在人前人后才华得不到施展,越是这样,他越会拿家里人出气,我便成了他直接追踪暴打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林白 《社区》2002,(5):43-43
北方的初春,明媚中包裹着丝丝寒气,尤其是夜晚,风抽在身上,依然刀割一样疼痛。走出南湖酒家,犹豫再三,我还是拨通了父亲的电话。除了瞎眼父亲那儿,我实在找不到第二个可以落脚的地方了。由于暴躁、由于倔强,父亲单独生活在老家属区的一隅,不是万不得已,我极少踏进他的家门。记着10年前父亲跳着阻止我辞职经商,我不听那一套,一头扎进了商海;后来,父亲又拍桌子打碗地不许我嫁给前夫,我头也不回地拉起那个冤家另起了炉灶;年初,父亲又好言相劝不要我离婚,我还是悄悄地离了……  相似文献   

20.
已是深秋,南国的天空却没有飘飞的落叶。 那一年,我告别有红叶,有白雪的北方,跟随打工的父亲孤独地寄居在这个城市,父亲40岁了,依然敢闯深圳。阅读着他的打工生活,我沉重地翻着每一页……我佩服爸爸在被阳光暴晒过尊严后,却依然能有一副温润柔软的心肠,依然幽默地热爱着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